一个月,16场座谈会!只为这个法案“无障碍”落地

作者:王晓慧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12-09 09:46:39

摘要:这部法从无到有,从起草到现在高质量的草案,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一个月,16场座谈会!只为这个法案“无障碍”落地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历经一个月,全国人大《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完毕, 取得阶段性成果。

11月29日,随着第16场研讨座谈会落下帷幕,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组织指导,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支持,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牵头主办,无障碍环境促进委员会及无障碍智库多家合作单位共同承办的“学习二十大 立法无障碍”——全国人大《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研讨座谈圆满收官。

据记者了解,此轮研讨历时一个月,组织社会各层面代表参与无障碍立法(草案)研讨座谈会共16场次,其中线下4场,线上12场,近300人分场次直接参与。

16场座谈会各有侧重

一个月前,10月27日,在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不到一周,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将《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并于10月31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是我国首次就无障碍环境建设制定专门性法律,是全国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国家立法的重要途径。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助力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广泛吸纳各方良策建议,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组织指导下,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支持下,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无障碍环境促进委员会(无障碍智库)举办全国人大《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社会公开征集研讨座谈会,邀请有关部门、高校智库、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行业代表、残疾人与老年人代表和有关专家对《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研讨并提出建议,为高质量立法做出贡献。

据记者了解,在举办的16场次研讨座谈中场场各有侧重,场场引发热议、场场表达心声,场场延长时间、场场意犹未尽。参与者有法学领域和无障碍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有无障碍督导方面的推进者,也有残疾人、老年人等用户代表,各层面人士共同讨论、共同分享、共同交流,观点越辩越明、思维越来越清晰,《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征询意见得到前所未有的热情关注和积极建言。共同的心愿就是为无障碍环境高质量立法做出贡献,盼望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早日出台、造福社会。

微信图片_20221208201633.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学会无障碍专业委员会主任孟建民表示,自1988年,第一个无障碍部门规章,到今天的国家立法,无障碍法制工作历经了艰苦卓绝的35年。《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将要出台,是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事业的里程碑,是国家对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的支持与认可,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未来生活场景的需求与愿望,符合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目标。本次法案扩大了无障碍的受益人群,拓展了无障碍的建设范围,加强了规范的执行力度,提出了监督保障制度,为环境文明提升制定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这是无障碍建设从“补丁”思维转向“系统”思维的转折点,也是首次无障碍 “话语确立”的标志。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学会无障碍专业委员会顾问庄惟敏成,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无障碍环境建设认知的提高,亟须依法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法治建设,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作为国际公约的积极倡导者和支持者,积极履行公约规定的义务,大力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我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它将进一步彰显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良好国际形象。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设立也将提升城乡现代化建设和管理水平,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最重要体现,也是进一步提升城市文明进步水平和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着力解决无障碍环境建设不平衡、不充分、不系统、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匹配等突出问题,对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保障全体社会成员权益,解决残疾人、老年人等社会群体的困难和需求等,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肩负新使命,开启新征程

“立法精神”的宣讲与解读贯穿始终。

其中,在16场次研讨座谈中,中国残联副主席、全国人大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领导小组副组长吕世明场场参加并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畅谈感受。他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回应人民福祉等解读“以人民为中心”“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实现“共同富裕”等丰富内涵与精神实质与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的密切关联与实践导引;同时,介绍全国人大《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的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和全过程人民民主,传达中国残联张海迪主席、周长奎书记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的指示精神。

中国残联副主席、副理事长程凯、立法特邀顾问陈国民、相自成倾听残疾人代表感言并联系实际专业解读。中国残联维权部派员场场参与,介绍无障碍立法相关情况,收集意见和建议,指导立法征询意见工作。张东旺副主任和孙计领副处长重点介绍《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的相关背景和重要环节,阐述全国人大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介绍该法(草案)的结构布局以及主要内容等。中国残联维权部副主任张东旺、维权部副处长孙计领重点介绍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的相关背景和重要环节,阐述全国人大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介绍该法(草案)的结构布局以及主要内容等。

与会者一致认为,这次立法得到社会的公认、全民的支持,在法律界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价值示范。立法意义就在于解决执法力度不够,理念不落实、标准不落地、成效不显效、需求不满足等重大问题。

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叶静漪表示,通过这样的座谈会,是大家参与民主立法的过程,也是凝聚共识的过程,也是让这个法律本身能够更科学、更贴近民生的过程。草案是深入贯彻中国式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具体内涵体现,也是深切关怀人口基数广大老龄人口、残障人士的切身利益,反映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关切,也是对无障碍环境建设具有非常深远、重要的意义。

11月29日,《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进入尾声,随着第16场“学习二十大 立法无障碍”活动的圆满收官,立法(草案)征求意见工作也暂告一段落。专家们对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与全国无障碍智库合作单位主办的本次征询意见活动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本次的征求意见工作,组织得当、调动有力、参与面广、建言有力、表达心声、传达民意;各部委、各部门、各行业、各类社会组织和残疾人组织的积极推进为我国高质量立法做出贡献,在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史上共同书写了立法有责、立法有我、共同参与、久久为功的新时代篇章。

这部法从无到有,从起草到现在高质量的草案,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学习二十大 立法无障碍”就是要切实把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立法理念、立法过程以及立法内容都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无障碍环境建设统一到全面推进城乡建设与人民生活高品质上来,统一到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上来。

肩负新使命,开启新征程。无障碍环境立法落地之日,正是社会文明进步、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之时,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共同富裕的千年愿景,将在新征程上呈现出更加鲜明的时代特征。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