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2023年要敢为敢闯敢干!政治局会议定调明年经济工作:货币政策精准有力,财政政策再“加力”

作者:张智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12-07 18:57:37

摘要: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本次会议传递更多积极信号,特别是强调激发全社会各类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活力方面。

2023年要敢为敢闯敢干!政治局会议定调明年经济工作:货币政策精准有力,财政政策再“加力”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3年经济工作。和今年一样,会议对明年中国经济工作的总基调依然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会议认为,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要实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未来五年特别是2023年,非常重要且艰巨的任务就是促进经济增长重回合理区间。”中财办原副主任杨伟民此前在CMF年度论坛上表示。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本次会议传递更多积极信号,特别是强调激发全社会各类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活力方面。

比如,按照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预计后续政策将着重通过稳定市场主体信心和居民部门预期,以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能,核心是利用货币、财政、产业和科技政策实现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李超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此外,会议还要求,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同时,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而作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前瞻会议,此次会议已为明年经济工作划下重点。

疫情管控走向动态优化

今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

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国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就业物价基本平稳,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不过,疫情的影响成为今年经济增长最大的不利因素。

此次政治局会议指出,“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优化疫情防控措施”。

在李超看来,我国疫情防控已走向动态优化阶段,更加强调科学和精准,尽量不以静态管理为代价来控制疫情,杜绝一刀切和层层加码,逐步减轻对于经济社会生活生产的影响。

在这种基调下,会议强调“要坚持真抓实干,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 激发各主体积极性。市场人士预计,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为产业基础再造、强链补链、科技自立、自主可控等重大战略保驾护航。

财政货币政策进一步发力

会议强调,2023年要敢为敢闯敢干,摸着石头过河积累经验教训,激发领导干部、地方政府、企业主体、群众人民等各主体积极性,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出坚实步伐。

本次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和7月政治局会议的“财政货币政策要有效弥补社会需求不足”“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相比,加大了对企业的信贷支持”等表述,更加强调货币政策的结构性发力,即精准滴灌、定向支持。

“预计2023年总量性宽松工具如全面降准、降息较难出现,货币政策将以结构性调控为主,央行或将继续引导银行加大对制造业、科技、小微、绿色等领域的信贷支持,也可能加大对服务业的支持力度,此外,维稳基建重大项目资金投放、拉动地产领域边际增量。”李超表示。

财政政策方面,政治局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这和去年年底的会议相比,多了“加力”二字。在市场人士看来,这或意味着明年将在提高财政赤字率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额度上发力。

上海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郑嘉伟预计,2023年财政赤字率将提升至3%左右,比今年2.8%的目标提高0.2个百分点,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或由今年的3.65万亿元上调至3.8万亿至4.2万亿元。

此外,当前,为促进经济快速复苏,专项债额度已经部分提前下达,预计发行节奏可能继续超前。

防风险仍是主要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政治局会议并未直接提及地产相关内容,但提出“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在李超看来,这一表述的内核同样指向地产领域。对应2022年3月国务院金融委会议中同样曾提出地产领域的重要工作是:“要及时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范化解风险应对方案,提出向新发展模式转型的配套措施”。

当前,房地产政策导向是“保项目+阶段性保主体”。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聚焦当下重点任务,尤其是要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稳定运行,从供需两端优化改善房地产支持政策,保障合理的融资需求,化解房企风险,实现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而金融防风险方面,曾刚表示,通过过去一段时间的政策调整,金融风险整体已经有所收敛,风险化解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不过,目前仍有部分经济金融风险有待暴露和进一步处置。

他建议,应夯实风险防范的制度基础,建立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制度,完善金融稳定保障制度,例如推进金融稳定法出台、设立金融稳定基金等;同时,要加强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化解,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压实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三方主体责任,结合金融机构区域特征、风险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置方案,更好防范未来的风险形成,从而提高中小金融机构的运行效率。

在李超看来,防风险中,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关键,而自主创新是构建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根本,是统筹发展与安全关键,既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经济转型的着力点。

特别是科技政策的自立自强,重在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既需要科技体制改革,如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发挥科技人员潜力,也需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