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踔厉奋发 共向未来 北京银行全面战略支持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

作者:穆沐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11-24 21:18:05

摘要:11月21日,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在北京金融街拉开帷幕。作为党的二十大后在京举办的首个国家级、国际性专业论坛,本届论坛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指示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新发展阶段,着力构建

踔厉奋发 共向未来 北京银行全面战略支持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

文/穆沐

11月21日,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在北京金融街拉开帷幕。作为党的二十大后在京举办的首个国家级、国际性专业论坛,本届论坛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指示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新发展阶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今年,北京银行继续作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深度参与,为年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不仅积极参加了主论坛及相关平行论坛,更参与了有关论坛的合作承办、共同进行议题策划和论坛执行。

据介绍,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期间,北京银行在聚焦服务高质量发展、精准服务新市民、金融数字化转型、助力文化自信自强等领域和议题,深入开展了交流探讨,积极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服务高质量发展,擦亮首都金融品牌

本次论坛举办恰逢北京金融街建设发展30周年,金融街论坛创办于2012年金融街建设与发展20年之际,已成功举办十届,2020年起,金融街论坛年会升级为全国性、国际性专业论坛。

金融街建设与发展是观察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北京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霍学文表示,纵观金融街发展历程,既是一部中国金融业改革开放的发展史,也是一部金融机构创新发展的奋斗史,更是首都金融的发展史。今天的金融街,不仅是首都的亮丽名片,更是中国金融业发展壮大、走向世界的重要标志。国家金融管理中心是首都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首都高质量发展开辟广阔空间。

霍学文表示,北京银行的发展是金融街建设与发展的一个缩影。北京银行充分利用金融街功能齐全、机构聚集、人才汇聚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加快高质量发展,是金融街建设与发展的见证者、亲历者、参与者、实践者,更是受益者。

微信截图_20221124211625.png

一是业绩全面增长,擦亮首都金融品牌。作为扎根金融街的一家银行,回望新时代的十年,北京银行资产规模从不到1万亿元,成为首家资产规模突破3万亿元的城商行;一级资本在全球千家大银行排名第50位,连续9年跻身全球百强银行。被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纳入全国19家系统重要性银行。

二是发挥主场优势,服务首都重大战略。作为以“北京”二字命名的银行,北京银行深知,服务首都不仅是稳定大局的“基本盘”,更是北京银行走向未来的“动力源”,北京银行始终走在金融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前列。2020年初至今累计运用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发放贷款近千亿元,在北京地区银行业排名第一。

三是深化中外合作,探索金融开放路径。2005年,北京银行引入荷兰ING集团作为境外战略投资者,实现资本、理念、技术、人才等全方位融合。北京银行还与西班牙桑坦德银行、法国巴黎保险集团、加拿大丰业银行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是中小银行中最开放的银行之一。

四是加快战略创新,开辟金融服务航道。北京银行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之路,以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出“京萤计划”儿童综合金融服务体系,成为首批获准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的银行,打造“伴您一生”的银行,探索构建“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

五是链接金融生态,激发整体金融活力。北京银行充分利用金融街的机构聚集优势,携手专业机构不断完善金融服务“生态圈”。在服务“专精特新”领域,携手全国股转公司、北交所,在综合金融服务、挂牌与上市公司培育、科创金融等方面深入合作。在构筑数币生态领域,携手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推动“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在多领域的研发落地。

金融服务新市民,助力市民美好新生活

11月22日,霍学文在受邀出席论坛时表示,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是服务国家战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是践行金融为民、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是创新金融服务、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

北京银行作为一家根植首都的现代化上市银行,服务新市民群体,不仅是定位使然,也是优势所在。霍学文指出,北京银行成立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专班,打造新市民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助力新市民学有所教、创有所成、住有所居、劳有所得、弱有所扶、老有所养,全面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可得性、便利性。

在“学有所教”方面,北京银行发布“京萤计划”儿童综合金融服务体系,累计为超40万家庭提供儿童综合金融服务,举办各类京苗俱乐部主题活动6000余场,成为陪伴新市民“下一代”茁壮成长的专业金融伙伴。

在“创有所成”方面,北京银行依托新市民专属创业贷款“创赢贷”以及创业担保贷款等产品,提供多方面的就业、创业金融服务支持。目前,“创赢贷”授信规模超60亿元,创业担保贷款今年以来累计发放超10亿元。

微信截图_20221124211635.png

在“住有所居”方面,北京银行强化从企业到个人“住房生态”全链条金融服务。企业方面,北京银行在北京地区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余额达260亿元,并且作为独家运营账户开户行,深度参与全国首单公租房公募REITs发行。个人方面,与北京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深入合作,助力新市民便捷办理公积金联名卡及转移、提取、贷款等金融服务。

在“劳有所得”方面,北京银行通过农民工工资保函等业务,保障数万名农民工合法权益。特别是克服疫情影响,在北京地区组建志愿者团队,奔赴建筑施工、快递物流行业等新市民群体集中的企业、园区,今年以来累计为超5000名农民工等新市民群体上门办理工资卡并普及金融知识。

在“弱有所扶” 方面,北京银行携手北京市总工会推广工会互助卡,助力新市民尽快融入城市生活、享受工会保障,目前覆盖北京市近7万家工会企业、600万工会会员。建设推广“户外劳动者驿站”,为环卫、快递、建筑等行业的新市民群体,提供休息港湾与温暖服务。与北京市属64所高校合作,累计为近10万名生活困难的大学生提供助学贷款。

在“老有所养”方面,北京银行积极参与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成为首批获准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的银行,并携手国民养老保险公司开展全面合作,不断构建特色化的养老金融生态服务体系。同时,北京银行建设“长者驿站”适老化网点,推出“尊爱版”适老化手机银行,提升老年客群线上线下服务水平。

数字引领发展,加速建设“数字京行”

北京银行积极响应当前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积极融入首都新发展格局,多措并举持续提升对数字经济的服务质效。

11月22日,北京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杨书剑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数字经济与金融科技” 论坛上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提出了明确要求。融入数字经济发展大势,是银行业践行初心使命的本质要求,也是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举措。北京银行将数字化转型上升为全行战略,打造“数字金融”,加快自身“数字化转型”,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源源金融活水。

加强顶层设计,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前,北京银行正在以数字化为引领,推进发展模式、业务结构、客户结构、营运能力、管理方式“五大转型”,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数字银行,努力打造北京市金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典范,为客户提供普惠金融服务、金融增值服务、金融链接服务。

加大业务支持,提升数字金融的服务效能。数字产业化方面,北京银行加强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信贷支持,打造多元化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北京银行加强“专精特新”企业服务,累计为超过3.4万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信贷资金超过8000亿元。产业数字化方面,北京银行搭建医疗、教育、供应链等传统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提升生态化、一体化服务能力。北京银行进一步加大对数字经济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点工作的金融支持力度,服务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服务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

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金融发展迈上新台阶。北京银行搭建统一数据底座,开发金融操作系统,助力智慧城市、智慧医疗和智慧政务建设,构建数字金融生态圈,推动业务数字化、组织数字化、生态数字化。北京银行推进“数币银行”建设,持续深化与人民银行数研所、数字货币运营机构的合作,发布数字化与低碳服务品牌“京碳宝”,积极打造数字人民币主题卡“赞卡”,全力推进数字人民币应用。

金融赋能文化,携手讲好中国故事

北京银行积极落实文化强国战略部署,积极把握国家文化数字化的战略机遇,加快文化金融发展。

11月22日,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金融活水助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平行论坛上,杨书剑发表题为“以高质量文化金融服务助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演讲。他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战略部署。北京银行文化金融工作将紧跟国家战略、积极把握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机遇、密切关注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实施,通过构筑全生态文化金融服务体系、加快数字化转型、深化政银企合作等务实举措,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在圆桌对话环节,北京银行行长助理、北京分行行长戴炜则从完善文化金融组织架构、探索产品和服务创新、搭建融资融智平台、深化渠道合作构建文化金融融合生态、建设文化金融高质量人才队伍等几方面分享了北京银行助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自2006年开始,北京银行全面推进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探索实践,文化金融品牌效应日益提升,为全行差异化经营、特色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战略支撑。截至2022年10月,已累计为万余家文化企业提供贷款超3800亿元,首都文化金融市场份额位居第一。而截至9月末时,北京银行文化金融贷款余额已达714.04亿元,较年初增79.86亿元,增速12.59%,户数3524户,较年初增316户,增速9.85%。

北京银行以全面战略支持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举办为契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发有为,转型发展,全力开创“数字京行”新局面,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的全新篇章,走好北京银行“二次创业”之路,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编辑:史言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