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树之恋》能否再掀波澜
文/一 冰
继《三枪》之后,张艺谋再谋《山楂树之恋》,虽然仍旧是老套的演员大海选,但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电影的拍摄已经进入正式筹备阶段,如无意外,不久之后观众将在电影院中看到张艺谋的这部新片。
《山楂树之恋》这部小说对于年轻人来说,即便是算不上如雷贯耳,但至少也是耳熟能详了,这部纯粹的爱情小说的几经波折,最后还有一些侥幸的成分才走红。不过一经走红便一发不可收拾,不但在这个盗版横行,电子书占据半壁江山的市场中创下百万销售记录,同时也成为几年来长盛不衰的畅销书。
如果说《山楂树之恋》是新贵的话,张艺谋则无疑是前辈大腕儿,如今,强强联合,究竟会制造出来一部什么样的产品,对很多人来说,还是值得期待的。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张艺谋似乎近些年来状态并不怎么好,印象系列虽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这种简单重复的工作似乎还配不上张艺谋大导演的身份,更像一个熟练工所做的事情。当然《三枪》的失败让张艺谋的声望再次下降,身份也越来越尴尬:张艺谋被商业击倒了吗?如今的张艺谋还能拍出好电影吗?张艺谋宣称看《山楂树之恋》看得“泪流满面”,但泪水背后又是什么?这是很多人所关心的问题。
因缘际会的“山楂树”
《山楂树之恋》的成名,有几分侥幸,也有几分必然。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爱情故事,一个俗套的不能再俗套的情节安排。按照现在通行的说法,在这个故事里,反映的是那个特殊时代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不过与此相悖的是,这个故事同时也一直被称为目前最纯洁的故事、史上最干净的爱情等等。很多自相矛盾的评价被安排在这样一部小说中,看起来丝毫没有什么问题,这应该算是一个奇迹。
据说《山楂树之恋》最初曾遭遇多次退稿,实际上即便是以一个外行来看,这样一个故事显然也是要被退稿的,因为它实在是没什么新鲜的东西,类似故事人们可能看过千万个。后来把《山楂树之恋》发掘出来的是一家图书公司。
仅以市场来说,现在的图书公司要远远强于传统出版社,特别是在如何获得更多的商业利润上,出版社的操作方法几乎无法和图书公司相比。于是这本书就红了。
这本书红的过程,其实并不复杂。首先出版社找来一堆有名作家、名人集体为《山楂树之恋》鼓吹,诸如王蒙、刘心武、苏童、潘石屹、陈鲁豫、曾子墨、张纪中、陆川等等。比较有意思的是刘心武的评价:“极端环境下的性爱压抑被‘现在我们’打量,会产生出比反思更丰富的憬悟。”这句话怎么看怎么不像是在表扬。当然其他人的评价也很有煽动性,比如王蒙的:“我们再也不愿意去经历这样的一段历史,但愿这样的爱情故事已经绝版。”苏童的:“老三如此完美,堪称中国情圣!”陆川的:“这样的作品可以把人们的心灵深处那份雪藏的纯真之心,再次唤醒。”这些评价是怎么来的不得而知,据说有人专门问过这些应邀吹捧的名人名作家们,得到的答案大多是没看过……
名人推荐显然只是第一波,随后而来的是各个大导演争抢影视改编权的战争,比如张纪中、冯小刚等等,众导演大战,最终张艺谋成功“夺标”……目前看来,张艺谋要拍显然是已经确定,至于其他人有没有争过,可能将是一个不解的谜底了。
除了宣传手段之外,《山楂树之恋》的走红自然还有其他的因素,该书的出版人张小波一语揭开谜底:“《山楂树之恋》在文学性上,并不具备通常的艺术性和经典性,它并没有达到多么高的艺术标准,如果说它是经典,可能也是大众趣味的经典。”
何谓“大众趣味”?这是一个很难说清楚的定义,所谓的“大众趣味”对于中国人来说,大约应该就是新鲜、刺激、看别人笑话等等。新鲜来说,在2007年代,中国的小说,特别的爱情小说往往披着爱情之名,行色情之事,《山楂树之恋》的男女虽然也不能幸免,不过幸运的是,他们在那个性教育极端空乏的时代竟然不会色情。这个新鲜和刺激别的书里很少的。就看别人笑话方面来说,这两个爱的千辛万苦一塌糊涂的青年人,最终人鬼殊途有情人不能成眷属,绝对可以满足一些人的癖好。当然,这是就一般来说。实际上,以小说或者文学本身来论,古往今来青史留名的经典多是悲剧,其中原因鲁迅说得很明白,当然,也有观众喜欢看别人比自己更悲惨的心理原因。不过现在的年轻作家们很少有这样的勇气的,尽管他们一个个言语放荡行为怪诞,嘴里喊着个性,但在骨子里,他们大多都是老古董和懦夫,因为他们的故事,多数是不敢写悲剧的,因为他们不敢冒险触怒读者,极端媚俗。
所以,在一大片骨子里都冒着色情的大圆满故事中,《山楂树之恋》能够走红,显然也是有原因的,虽然它的骨子里同样流淌着色情,但是它能让主角不能行色情之实,又有胆子活生生地把热恋的情侣拆散,这也算是一种勇气吧。
泪水背后是金钱?
在宣传公司宣扬诸多导演争导《山楂树之恋》的时候,相信大多数人都是不信的。最后虽然张艺谋已经明确要导这个电影了,但不管是之前种种,还是随后诸般,是不是能让观众们有信心,还很难说。
从《英雄》开始,张艺谋就长期处在争议之中,几乎每一部新电影在卖出高票房的同时,也必定会招来一片反对声。似乎可以说,很多人通常都是一边掏钱看电影,一边骂张艺谋的,这个事情很奇特,是张艺谋独有的待遇,其他人等皆没有这样的“殊荣”。
奥运之后,张艺谋很忙,在2009年,不但有《三枪》诞生,还有“印象系列”的“巡演”。毫无悬念地,《三枪》票房大卖,口碑大坏,当然张艺谋还是一如既往地不在乎,也曾经表示一部电影是否能得到好评和运气有关,他说:“我觉得电影就是这样子,我从来不在意大家如何去评价,也不太在意众说纷纭之词,然后去修订自己,这些都是没有什么必要的。我能做的就是认认真真拍每一部电影,在每一个不同的题材中,尽量把自己调整好、发挥好,如果有运气,有好的剧本、好的演员,可能那个戏就好一点。运气差一点呢,剧本有先天不足,现场有很多困难,可能就力有不逮。这个在导演生涯中都是非常正常的。”
“印象系列”同样也延续了张艺谋的一贯传统,一方面诸多地方政府纷纷邀请张艺谋去当地演出,门票价格很高却仍旧一票难求,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反对声也正在响起。如今,张艺谋把目光瞄向《山楂树之恋》,究竟是为了电影还是为了钱呢?
不可否认的是,《山楂树之恋》显然是一个很有商业价值的题材,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山楂树之恋》是一个典型的商业化过程,从最初这本书诞生,书被爆炒,然后影视公司买了版权。为了保险起见,也为了利益最大化,又去找大腕执导。无非就是想更多地吸引眼球,操盘手多赚银子。这些名人的眼泪,更是为了今后的影视增加票房,流泪的人越多,票房收入就越有保障。无疑是一场商业秀,泪水背后是金钱诱惑。”
这样的猜测并非没有道理,从《英雄》之后,张艺谋转向商业片,拍关于感情的电影似乎只有一部《千里走单骑》,关于爱情的电影一部也没有,这一次突然选择这样一个题材,不能不让人怀疑是想借《山楂树之恋》的影响力来赚钱。因为不管是从书本身来看,还是从书走红的过程来看,《山楂树之恋》无疑都算是现代传媒时代的营销经典。和文学无关,也和艺术无关。
张艺谋要拍什么样的戏
张艺谋接拍《山楂树之恋》已成定局,如今很多人猜想的问题自然也从“谁来拍”变成了“拍什么样的”。张艺谋究竟要拍成什么样,这个问题不容易猜,但也不难猜,最少有两个方面的条件可以供人推测。
第一个自然是张艺谋对《山楂树之恋》的态度和解读,对于这个故事,张艺谋曾表现出非常大的兴趣,他说:“这次真的是要拍一部献给自己的电影,纪念一段岁月,平抚一种心结。”这个话不好理解,张艺谋曾有插队生涯,他的感触自然是有的,但是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这种感触很难理解。幸好还有其他的素材可以参考,比如张艺谋曾说的:“我自己对于故事发生的文革时期是有一种青春的记忆,我对它很有共鸣,某种程度上看,它确实有点像《我的父亲母亲》,但是我觉得《山楂树之恋》写得很好,很纯情也很感人,所以我很希望把这种纯真和感人保持,希望拍出这种感觉来。”再比如张艺谋影片中的女主角“静秋”,张艺谋说:“在艾米小说上写的人物,静秋是17岁,老三大约20来岁,你看任何一张六七十年代的照片,都会觉得照片上的人都非常单纯,这是一种历史的印记,我们可以想象在现在的年轻人中找到这样的面孔有难度。”根据这些资料,或许我们可以想象一些人物形象,比如女主角,会不会是穿件花袄围着围巾?男主角,会不会是一身军装?拍摄取景的地点又在哪里?张艺谋曾表示可能要到外景地,那么小说里的故事发生地湖北宜昌会不会成为取景地?
另外一个是张艺谋的风格,张艺谋一向喜欢大场面,比如《红高粱》里的大片高粱地,《满城尽带黄金甲》中铺天盖地的菊花阵。而这个故事叫做《山楂树之恋》,会不会花钱移植漫山遍野的山楂树?张艺谋善用大块颜色,在《山楂树之恋》里,又究竟会用哪种颜色?满街的绿军装?还是风格唯美的树海?从拍商业片开始,张艺谋就开始喜欢用大牌明星,这一次会是谁?《三枪》的时候,张艺谋玩恶搞失败,这一次还会延续《三枪》风格吗?有网友担忧会不会弄出来一个《山楂树拍案惊奇》?
种种蛛丝马迹,似乎都可以推测张艺谋未来的电影究竟是何模样。当然,还可以猜测这部电影上映后究竟有多少票房?会不会挨骂?按照张艺谋电影一向的结果来看,张艺谋这个招牌,外加《山楂树之恋》庞大的粉丝群支持,高票房应该是可以肯定的。会不会挨骂,可能性也很大,这些年来张艺谋似乎还没有拍过不挨骂的电影。
寻找静秋的眼神
电影开拍之前,是一贯地选演员大潮,不过这一次因为拍的是网友们熟悉的故事,因此选什么样的演员也成了目前最热门的话题。
对于网友来说,谁能代表他们心目中的女主角是个很重要的事情,几乎所有的一线明星都被筛选了一遍,从孙俪、张静初到江一燕,然后又一一否定,原因是明显超龄,不适合演17岁的女中学生,比如网友评价的“孙俪没有静秋的知性和坚强,殷桃缺点清纯……”甚至有网友担忧,“即使找到了貌似纯净的静秋,那种无法表演的纯真也是难寻的。”
对于男主角“老三”,网友们同样挑剔,周渝民、言承旭、刘烨、韩庚……最热门的也都列举出来:“柳云龙太老,刘烨太痞,邓超脸太圆,佟大为眼睛太小,陈坤太忧郁,胡歌太洋气……”
据张艺谋表示目前选角色已经到了最后的尾声,但具体情况仍旧没有透露。对于“静秋”,张艺谋则表示要用新人。
剧组忙选角,网友忙议论,对于众多已经成名的明星来说,张艺谋的电影仍旧有着不可比拟的吸引力,特别是遇上这样一个,受年轻人欢迎的故事时,各路明星更是主动请缨,比如柳云龙就发出过“我多想演老三啊!”的声音,孙俪也说:“我几乎是哭着看完这本书的。如果有机会,我愿意扮演静秋。”
众多《山楂树之恋》的拥趸,把这部电影看做一个重温感动的机会,但对于导演来说,可能远远不止于此,尽管张艺谋也表示要“拍一部献给自己的电影”。该片编剧顾小白也为张艺谋帮腔说:“张艺谋这次就是彻底不要市场方面的算计了。”但事实似乎并不是如此,有报道称:“关于《山楂树之恋》,张艺谋开了有十次左右的会,最后还开了专家讨论会。尽管专家里面十个有八个都是持反对意见,觉得这部小说一无是处,没有什么可做的。但张艺谋认为《山楂树之恋》虽然不那么完美,但是它的受众广、价值大是毫无疑问的。”这一段报道显然已经暴露了张艺谋的目的,并不仅仅是“纪念一段岁月,平抚一种心结”,最直接的指向仍旧是市场价值——钱。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