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地产正文

房企IPO进入“冰川时代”,近两年仅7家房企赴港上市成功

作者:梁宝欣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11-11 10:02:16

摘要:今年以来,楼市持续低迷,连带递交上市申请的房企及其旗下公司数量也明显减少。

房企IPO进入“冰川时代”,近两年仅7家房企赴港上市成功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梁宝欣 李贝贝 深圳报道

今年以来,楼市持续低迷,连带递交上市申请的房企及其旗下公司数量也明显减少。

克而瑞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0月底,在港交所递交过招股书但仍未成功上市的房企为13家,其中包括海伦堡中国、方直集团等。此外,在房企分拆旗下公司上市方面,今年10月没有新增房企旗下公司递交上市申请,仅有珠海万达商业管理更新招股书。截至2022年10月底,在港交所递交过招股书而仍未上市的房企旗下公司共有19家,其中大部分企业的招股书都已过期。

11月8日,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由于美联储持续暴力大幅加息导致的美元回流效应所引发的香港资本市场流动性收缩,以及内地预期走弱加剧了港股的普遍不景气,导致近期并非赴港上市融资合适的窗口期。这也是部分房企放缓上市进程,不积极主动更新招股书的主要考量。

不再积极主动更新招股书

如今,在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下,房企及其旗下企业赴港上市之路变得异常缓慢和难行。

克而瑞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0月底,在港交所递交过招股书但仍未成功上市的房企为13家,所有房企在招股书过期后都没有更新招股书。

1 (1).jpg

值得注意的是,海伦堡中国首次申请IPO的日期为2018年10月22日,距今已有4年的时间,但仍未成功在港上市。据首次递交招股书近七个月后,海伦堡再度递交更新后的申请材料。不过在当年11月27日,港交所显示,海伦堡中国的招股书再度失效。随后,海伦堡中国在上市这件事上便没有进行其他的动作。不过,在2021年4月,其推动旗下物业公司海悦生活赴港IPO。

前瞻产业研究院指出,2020年至今,是物业管理崛起时期。这个阶段,中国房地产业的IPO特征为:房地产企业IPO稀少,物业管理成为IPO热门;主要IPO企业包括世茂服务、华润万象生活、金科服务、特发服务等。

同时,克而瑞地产研究也指出,在房企分拆旗下公司上市方面,10月没有新增房企旗下公司递交上市申请,仅有珠海万达商业管理于更新了招股书。因此截至2022年10月底,在港交所递交过招股书而仍未上市的房企旗下公司共有19家,其中大部分企业的招股书都已过期,仅有珠海万达商业管理和龙湖智创生活显示审核中。

2 (1).jpg

克而瑞物管研究总监汤晓晨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港股IPO申请过程中六个月时间内无新的审核进展,招股书会自动失效。不代表企业不满足上市条件,可能是港交所审查严格或企业自身原因,其需要更新材料以继续流程。

上市进程缓慢背后

房企赴港上市之路难行,或与港股市场整体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相关。

光大证券指出,港股市场整体估值目前正处于历史低位,前期汇率与利率的压力在港股市场上也已经有了充分的反映。历史来看,短期港股市场极端反应之后,进入四季度,随着经济数据的稳步复苏,企业盈利有望企稳上行,届时港股有望获得复苏契机。同时国内对香港资本市场的关注也利好港股市场企稳。

此外,柏文喜表示,对于房企来说,现在上市的负面影响,一是融资难度较大而融资条件十分苛刻,二是上市以后的业绩维持压力和持续增长压力极大,自然也就造成了对于维护股价与市值的巨大压力。

如今,房地产行业的低温蔓延至资本市场,众多房企股价重挫成为了普遍现象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指出,在国内融资环境收紧、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下,2020年至今年10月下旬,仅有汇景控股、金辉控股、祥生控股这3家房企在香港上市;记者梳理发现,上坤地产、三巽控股、大唐集团控股及领地控股也是2020年之后在香港上市。而追溯到2020年以前,两家在A股上市的房企是2019年的中新集团以及2015年的招商蛇口。

不过,柏文喜也表示,如今的市场寒冬,能上市要比不上市幸运许多。因为上市房企的融资渠道要比非上市公司多很多,而且上市公司本身的流动性与运行的规范透明也远超非上市公司,导致公司的市场资信要远远高于上市公司,在行业寒冬中往往可以为自身的生存和腾挪提供更多的回转空间。

“融资环境倒逼房企上市,是房企谋求上市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房地产作为资金密集、高财务杠杆和重资产行业,对于资金的强烈需求是不言而喻的。而长期以来在内地资本市场,房企的运营和融资同样也受到周期性调控政策的强烈影响,赴港成功上市无论在融资方面还是在提升房企的抗周期能力方面,对于房企而言都是一个重要的蝶变。”柏文喜说。

责任编辑:张蓓 主编:张豫宁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