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康复“零距离”!山东牟平区残联持续推进“双线”康复救助模式

作者:王晓慧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09-16 21:02:10

摘要:今年以来,牟平区残联以满足广大残疾人康复需求为出发点,持续深入开展让群众满意“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打好创新服务“组合拳”,全力做好假肢、助听器以及轮椅、拐杖等辅具适配工作,扎实开展精准康复工作,为残疾人解难题、办实事、谋福祉,努力推动全区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精准康复“零距离”!山东牟平区残联持续推进“双线”康复救助模式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初秋的早晨,夏日的余温还没有散去。

位于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的中医医院里,29名有安装假肢需求的肢体残疾人在家人的陪同下,排队等候假肢适配取型。

这是“我为群众办实事”残疾人假肢适配活动现场。据记者了解,这次活动是根据残疾人的不同特点,结合自身生活环境,开展的“量体裁衣”式辅助器具适配。牟平区残联工作人员在现场为残疾人开展辅具使用指导、辅具维修和康复知识宣传,指导相关辅具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今年以来,牟平区残联以满足广大残疾人康复需求为出发点,持续深入开展让群众满意“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打好创新服务“组合拳”,全力做好假肢、助听器以及轮椅、拐杖等辅具适配工作,扎实开展精准康复工作,为残疾人解难题、办实事、谋福祉,努力推动全区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持续推进“线下+线上”康复救助模式

“感谢区残联工作人员,为我配上了轮椅,以后老伴儿就能推着我到处转转,再也不用憋在家里出不了门了!”牟平区玉林店镇的李大爷在区残联工作人员和家人的帮助下,坐上了刚刚配发的轮椅,开心地说道。

记者了解获悉,辅助器具适配、发放工作是残联为残疾人提供精准康复服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以来,区残联对全区摸排的395名有辅具需求的残疾人进行系列的辅具发放,主要的产品有轮椅、拐杖、助行器以及坐便椅等,通过为残疾服务对象送上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辅助器具,提高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同时,区残联树立精准服务残疾人的理念,积极筹措资金9万元,免费为100名听力残疾人配发助听器,不仅减轻了残疾人的家庭负担,还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更好地融入社会,同时也营造了理解、关心、尊重、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自2019年开始,牟平区残联积极整合社会优势资源,与牟平洪强普惠中医医院共同打造牟平区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对持残疾人证患者医保报销的基础上再报销30%,为更多残疾人提供精准康复服务。中心针对每一位残疾人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康复方案进行精准化管理。同时实施精准康复工程,今年继续开展“残疾人支持性云服务”项目,以“互联网+线下社区康复”相结合的方式,为全区1000名肢体残疾人开展精准康复服务工作,实现了由专业康复师和工作人员,线上实时对残疾人康复训练进行指导,极大的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康复效果。

微信图片_20220915101613.jpg

2021年,为残疾人提供精准康复服务1116人,投入资金35.2441万元,适配辅具482件。同时,通过烟台博信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依托现有的康复站康复器材,开展线上、线下新的康复模式,将残疾人集中到社区康复站,指导运用康复器材进行康复锻炼,共为500名残疾人提供了支持性康复服务,为每人配发了经络数码理疗仪、艾灸蒲团2件小型康复器材,利用微信群进行网上讲座,为残疾人提供康复知识、解答康复问题,丰富了服务方式,为残疾人及其家属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康复服务,深受广大残疾人和家属的好评。

构建全方位医疗康复体系

让残疾人过上美好生活是新时代残疾人事业的重要使命,2022年,牟平区残联将聚焦民生实事项目,进一步加大对残疾人救助帮扶力度,扩大受助群体覆盖面,针对不同类别的残疾人,提供更加精准服务,让残疾人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据记者了解,牟平区残联将持续开展精准康复服务,构建全方位医疗康复体系。

健全残疾预防机制。全面落实《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完善新生儿疾病和未成年人残疾筛查、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的信息共享和联动机制,持续加强早期诊断和早期康复。持续抓好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康复补助前移政策。健全残疾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注重心理干预,促进心理康复。

创新康复服务模式。继续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完善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目录,推进“互联网+康复服务”,持续开展支持性服务,实现有需求残疾人康复服务全覆盖。开展中途致残残疾人康复救助专项行动,实现“康复+培训+就业”一体化闭环式服务。

优化辅助器具适配。加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网络建设,落实辅助器具适配政策,做好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工作,动态调整基本型辅助器具目录,全面实施更加精准的辅助器具实物配发。推广辅助器具实用技术,提升辅助器具适配服务信息化水平。

规范儿童康复救助。加强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健全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分级、属地、动态管理机制,做好互联网云考勤和残疾儿童康复评估工作,引导和激励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健康发展。做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完善儿童残疾筛查、诊断、康复救助、定期复诊衔接机制,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及配套政策措施,对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残疾儿童医疗康复实施保障,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重度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手术有一做一。开展脑瘫儿童康复救助专项行动,满足脑瘫儿童康复需求。、

加强健康管理服务。将残疾人健康管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常态化开展残疾人健康状况评估调查。稳步提升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为残疾人就近就便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康复护理等个性化服务。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王晓慧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