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消费再下一城!签约金额达55亿元,宁夏农产品“抢滩”全国市场|走基层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09-07 17:15:01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摄影报道
婴儿拳头大的枣、加气的乳制品饮料、黑枸杞原汁、获得国际多项大奖的葡萄酒……9月6日,宁夏品质中国行(北京站)特色农产品推介会上,多项特色商品惊艳亮相。
这是宁夏农产品走出去的重要一站,也是西北地区与北京等发达地区之间的直通车,通过农产品展示展销,帮助更多特色优质农产品走出宁夏、走向更大市场。
《华夏时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枸杞展示区、葡萄酒展示区、牛奶展示区、牛羊肉展示区、冷凉蔬菜展示区以及综合展示区六个区域分门别类,将特色农产品充分展示出来。
相关负责人向《华夏时报》记者介绍,为进一步加快推动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冷凉蔬菜“六特”产业高质量发展,宁夏的20多个县(市)区的100多家涉农企业带来了葡萄酒、枸杞、牛奶、黄牛肉、滩羊肉及冷凉蔬菜等50多个品种商品。
“宁夏的农产品确实品质很好,我们近距离接触到这些商品,和当地政府达成合作意向,接下来我们将陆续接触企业,开展具体合作。”北京明兴众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董霞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银川伊百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唐亚楠则收获更大,她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在会上,与国药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达成多项合作协议,未来将进一步深耕外地市场。
据了解,宁夏已先后成功举办宁夏品质中国行(广州站)、宁夏品质中国行(福州站)活动,两场活动有20多家涉农企业达成合作框架协议80个项目,签约金额达55.07亿元,在产品销售、基地建设、精深加工等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为宁夏农产品走进广东、福建市场,走上粤港澳大湾区广大居民餐桌开辟了广阔渠道。
此次,北京首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与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中国乡村发展志愿服务促进会与银川市人民政府,北京首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与宁夏海原县肉牛产业发展集团也达成多项合作协议,在全国范围内“抢滩”消费市场。
多举措发力
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
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张玉香表示,宁夏位于黄河中上游,自古就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独特的自然禀赋和特有的风土条件,孕育出了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中宁枸杞、盐池滩羊、六盘山肉牛等一批优质特色农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并成功获批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
但是受流通成本高、市场信息不畅、加工仓储不足、运输损耗大等因素影响,大量优质特色农产品运不出、卖不上价、一定程度制约产业发展,生态优势没有有效转化为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
“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大力发展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冷凉蔬菜 ‘六特’产业,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形成集研发、种植、加工、营销、文化、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打造世界葡萄酒之都,把 ‘枸杞之乡’滩羊之乡‘高端奶之乡’的品牌擦得更靓,让宁夏更多的农产品走向市场。”宁夏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北京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希望借此机会,让两地龙头企业、经销商、大型批发市场等市场主体面对面交流座谈、进一步增进感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特色农产品、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两地特色农产品的展示、展销与贸易合作,吸引更多的生产经营组织进入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经营链条,让北京企业和市民购买更多的宁夏特色优质农产品。
政策助力农业振兴
提高特色农产品品质,提升特色产品加工水平,扩大特色农产品的市场流通,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作的繁荣与发展,已经成了宁夏布局消费的重要一招。
当前,宁夏的枸杞、滩羊、葡萄酒、冷凉蔬菜等农产品品质优良,在市场上有很高的声誉。因此,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可以让宁夏更多特色农产品走向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宁夏出台了稳保促“50条”、消费恢复“30条”、扩大消费“17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统筹政府促消费资金超2亿元,带动社会投入1.7亿元,消费促进工作直接带动消费12.7亿元,间接拉动消费70.8亿元。
按照计划,宁夏不断拓宽流通渠道,在完善产地市场、推进互联网+上下功夫,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让农产品销路更宽,效益更佳,让更多特色优质农产品走向国内外大市场。
“我们通过自己的平台,推介宁夏商品,支持从产地一件代发,双向服务产地商户和消费者。”董霞表示。
当前,当地打造宁夏名优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等平台载体,创新开展“闽宁特产线上行”“宁夏品质中国行”等展销活动,宁夏优质特色农产品加快出村进城、走向全国,竞争力、美誉度不断提升。
同时,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守护好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树强农业品牌,加强区域公用品牌培育,鼓励引导宁夏开展“一县一品”建设,坚持诚信经营,走出一条以质量创品牌,以品牌提效益的发展道路。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