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儿童远离烧烫伤:从“冲脱泡盖送”到建立预防长效机制

作者:周南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09-06 18:02:52

摘要:“这还是在教育程度较高的上海,其他偏远地区可想而知。”这令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发起人、国家一级演员胡亚捷不禁感慨:“预防儿童烧烫伤这件事不能等,早做一天就少一个孩子受伤,多一个人参与传播就少一个孩子痛苦。”

保护儿童远离烧烫伤:从“冲脱泡盖送”到建立预防长效机制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周南 王晓慧 北京报道

儿童是烧烫伤的高发人群。

据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介绍,在我国,每年约有2600万人发生不同程度的烧烫伤,其中0-12岁烧烫者伤占30%以上,烧烫伤死亡率仅次于交通事故,全球每年有9.6万儿童因烧烫伤死亡。

如此事实,难免沉重。重视儿童烧烫伤预防极为重要。

根据上海长海医院烧伤科的调查,“他们在上海找了8万个儿童监护人进行询问,发现约20%的孩子有过被烧烫伤的经历,其中,有8%的孩子留下不同程度的瘢痕,而只有不到5%的监护人知道急救正确知识——第一时间冲凉水。”

“这还是在教育程度较高的上海,其他偏远地区可想而知。”这令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发起人、国家一级演员胡亚捷不禁感慨:“预防儿童烧烫伤这件事不能等,早做一天就少一个孩子受伤,多一个人参与传播就少一个孩子痛苦。”

为此,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下称“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联合多家机构举办的首届“预防儿童烧烫伤宣传周”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从“冲、脱、泡、盖、送”到建立儿童烧烫伤预防的长效机制,如何保护好我们的孩子远离被烫伤的童年?

“冲、脱、泡、盖、送”

随着我国烧烫伤治疗技术的进步,遭遇烧烫伤的患者“救活”早已不是问题,但救活之后的毁容、残疾等,对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

一杯200毫升的开水浇到儿童身上会造成10%以上大的面积的烧烫伤,轻者皮肉之苦、劳民伤财,重者造成残疾和毁容,严重危及生命。儿童烧烫伤中8%会形成终身的毁容或伤残。

不仅仅是身体,还有心理上的伤害。

“烧烫伤对个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应激事件,会对人造成心理创伤。”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刘正奎称,烧烫伤带来的是跟容颜相关的毁坏,有些儿童需要长期反复治疗,这给他们带来很多痛苦;另外,儿童遭遇烧烫伤后的应激障碍发生率非常高,特别是创伤后的孤独、警觉症状,“儿童烧烫伤后有一个普遍问题,社会交往急剧下降,由于治疗期间有很多瘢痕,他们不愿意见人。”还有些儿童还会出现焦虑、抑郁、对身体的自我印象的失调,对自己的身体、面孔不满意不自信。

对于烧烫伤儿童家庭而言同样是考验。儿童直系亲属因此产生心理创伤和焦虑抑郁的比例也相当高,加之治疗带来的经济压力,家长也要及时寻求专业人士帮助。“当家长同样处于创伤后应激反应状态时,是无法帮助儿童的。”

此外,很多家庭因病返贫,患儿未来的医疗、教育、就业、婚姻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也成为后患。

那么,当儿童真的发生烧烫伤时,要怎么处理?

第一时间冲凉水只是第一步。根据烧烫伤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正确的烧烫伤急救方法在于五个字——“冲、脱、泡、盖、送”。

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发起人、瘢痕治疗专家孙便友指出,烧烫伤发生后,人虽然脱离了致热源,但是皮肤仍留存着热量,导致损伤没有停止,这时需要尽快降温,让皮肤损伤不要继续加深,所以第一步应该是冲水降温。且已有明确研究数据表明,发生烧烫伤后,持续30分钟以上的凉水冲洗,可以显著降低皮肤的进一步损伤。

而“脱”是指冷却以后,将贴身衣物脱去,减轻热伤害,让皮肤尽快散热,必要时可以用剪刀剪开衣服,并保留粘住的部分。“泡”凉水目的同样也是为了散热。“盖”则是用干净的纱布盖住烧烫伤的部位,一方面可以减轻疼痛感,另一方面可以隔离污染,防止感染等进一步损伤。“送”是指送到专科医院,烧伤是一个特殊专科,很多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医生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理,所以“冲脱泡盖”后要及时将患者送到专科医院,接受专业治疗。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冲、泡时不能用太凉的水,使用温度为15-20℃的普通自来水即可。在烧烫伤面积很大的情况下,尤其是小孩和老人,应该避免长时间冲泡凉水导致体温流失。

“小、短、浅、散、点”

“冲、脱、泡、盖、送”之外,还有“小、短、浅、散、点”,这是毛振平提出来的。

“这个活动我又想来又不想来。”说这话时毛振明显得有些纠结,“想来是因为这件事太重要了,它充满了爱心,而且对孩子们的幸福太重要了!不想来是因为每每到这时候,心情都很沉重。”

毛振明是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主席、北师大体育与运动学院首任院长,他是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发展的见证者,也是支持者。

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成立于2014年,为了解决儿童烧烫伤领域难题,专门成立了专家委员会,邀请多名烧伤医学和心理支持方面的专家作为专业力量,为推动“全民预防烧烫伤教育工程”贡献智慧和力量。还专门设计了3岁孩子也能听懂的“远离烫烫小怪兽儿童课堂”,以及“冲、脱、泡、盖、送”的烧烫伤急救方法。

几年间,预防儿童烧烫伤科普宣教已经走进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落地学校、幼儿园、社区、医院等共计3000多个场所,受益儿童超过10万人次。此外,还呼吁更多新媒体创作大V加入烧烫伤科普宣传教育中来,使更多人能够便捷地接收到烫伤预防与急救知识。

但是,还不够。在毛振明看来,关于儿童烧烫伤预防宣教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可总结为“小、短、浅、散、点”。

“小”是声音小,“我们的活动很隆重、很好、很深刻,但是我们的声音不够大,我们的声音到底有多少人能听到?”“短”是声音短,活动播出时长、重播率能有多久,多少人能捕捉到还存疑;“浅”即公众对烧烫伤应对知识的了解过浅,我们的知识是片断性地传送出去的,很多人知道用凉水冲、送医院,不知道“脱、泡、盖”;“散”是要看到活动聚集了很多专家,但活动之后呢?很多专家、组织都来参与,好也不好,最后大家的责任是散的;“点”是每次大家通过一次次活动受到教育,听专家说很多新知识,但知识在同一群人的“点”里,没有形成面。

建立儿童烧烫伤预防的长效机制

那么,儿童烧烫伤预防宣教如何做到以点带面?如何在活动之后也能凝聚发力,突围破圈?

预防儿童烧烫伤不仅在宣传周,做好预防儿童烧烫伤科普宣教多平台多领域的传播、建立儿童烧烫伤预防的长效机是关键。

在毛振明看来,儿童烧烫伤预防活动除了汇集专家,还要联动各个学校的校长,“让打动我们的东西去打动校长,‘抓’一个是一个,为这一所学校也不惜努力。一个校长前面就是1000多个学生,‘抓住’一个校长就能解决1000多个学生的身体发展问题。”

2.jpg

可喜的是,预防儿童烧烫伤教育已被纳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副所长马迎华介绍,《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有30个核心要点、214个一级目标内容。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作为214个一级目标内容之一的预防烧烫伤,放在了小学学段的劳动课。

除了小学的劳动课,还需要其他的生命安全与健康课程。“我们有2.9亿学生,包括幼儿园在内各级各类有53万多所学校,还有1700万的专职老师,要把这些力量发动起来。”马迎华呼吁。

另外,对儿童烧烫伤预防科普宣传的关键点在于普及正确的预防和急救知识,打破认知偏见和思维障碍。

孙便友指出,大众通常存在几种认知方面的障碍。“比如侥幸心理,认为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比如惯性思维,认为遭遇烧烫伤了应当马上去医院而不是第一时间自行急救;比如怀疑心态,不相信冲凉水这个最简单的急救动作简单易学科学有效;比如迷信民间土方;比如以为预防是专家的事,普通人学不会也不需要掌握。”

破除认知障碍,做好儿童烧烫伤预防宣教工作也成为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的工作重点。通过倡议将每年九月第一周定为“预防儿童烧烫伤宣传周”,以宣传周形式作为学校、幼儿园社区开展活动的载体,植入面向孩子和家长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让烧烫伤预防和急救知识利于传播、让公众便于参与,从而发挥长效的科普作用。

“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医生、老师、家长、社会工作者,乃至于各行各业的人都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这样的话真的有一天能实现烧烫伤急救知识人人知,预防烧烫伤宣传周人人知,更多的孩子才会受益。”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秘书长张代玉说道。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王晓慧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