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华夏时评|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房地产业未来可期

作者:本报评论员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09-02 19:43:49

摘要:未来人们住房条件将不断得到改善,不炒房,但合理购房需求不会受到限制,房地产业未来可期。

华夏时评|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房地产业未来可期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因此,只是为了满足人们“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房地产行业就还应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在当下稳经济大盘的一揽子政策行动中,稳房地产行业,成为了一个焦点所在。

8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允许地方“一城一策”运用信贷等政策,合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一周之后的8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又提出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地方要“一城一策”用好政策工具箱,灵活运用阶段性信贷政策和保交楼专项借款。

如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很重要一点体现在住有所居,那么“一城一策”就不只是短期稳增长的政策,更是长期新发展的要求。

保交楼,是底线,是最起码的要求。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是长线,是稳住购房者的预期,也是稳住建房者的预期,才是最长远的打算,住有所居,才是房地产业的未来。

这种从短期到长期的变化,可以带来一些全新的视角。

第一个视角,是舍弃。

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就是坚持“房住不炒”,两者一体两面。放弃炒房思维,是对购房者说的,也是对开发商说的。一个良性的未来,就得放弃高房价、快增长的模式。

买房的人,之所以买房,是为了提升生活品质,而不是为了投机,为了买房之后期待房价暴涨脱手获利;建房的人,也不能再是野蛮生长,不能毫无忌惮加杠杆疯狂拿地,放弃房子建好了就有人抢、不愁卖的思维。反之,应该是保持稳健的财务杠杆和现金流,精挑细选拿地建房,满足那些刚需和改善性住房的需求。

对于执行“一城一策”的地方政府而言,是放弃不适当的“土地财政”思维,一方面,通过不同地区的不同比较优势,制定适当的产业政策,通过产业升级,发展地方经济;另一方面,是向城市建设者,尤其是中低收入人群,提供稳定可靠的公租房、保障性住房。

第二个视角,是发展。

房地产业还有美好的未来,还是未来的支柱产业,对上下游产业仍然还有最强的带动力。住有所居,“房住不炒”,一个城市有一种需求,一个城市就得一种政策,未来对更大、更好的房子的需求是结构性的,未来批土地、建房子,也应该是结构性的。

大家都买不起的东西,还是因为数量不够,但跟以前不一样的是,房子的需求是结构性的,开发商要精打细算,在什么城市、什么地段、有什么人、有什么不一样的需求,政策制定者要根据本地的结构化需求,制定合理的供地政策和供地数量,制定个性化的购房和贷款政策。

在一线城市,房子的需求更大,为了稳住房价,土地的供给应该适当放大;在三四线城市,房地产需求减缓的地方,为了稳住房价,土地的供给应该适当放缓。全国一盘棋之下,不同的地方,不仅信贷政策,供地思路也应该“一城一策”。

房地产行业,不再是宏观调控的短期抓手,也不再是土地财政的灵丹妙药。但是,房地产行业依然有美好的未来,请记住,未来的需求是结构性的,人人都有改善住房需求,期待环境更好,交通更便利,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还远远没有结束。

未来人们住房条件将不断得到改善,不炒房,但合理购房需求不会受到限制,房地产业未来可期。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