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策医疗曝多项违规 董事长吕建明被罚 扣非净利同比下滑16.21%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08-23 16:56:16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郭怡琳 于娜 北京报道
8月22日晚间,通策医疗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通策医疗”)公布了2022年半年报。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13.18亿元,同比增长0.05%;归母净利润2.96亿元,同比下降15.73%;归母扣非净利润2.86亿元,同比下降16.21%。
事实上,通策医疗业绩走低早有预兆,2021Q4公司实现营收6.44亿(同比+6.77%),归母净利润0.83亿(同比-10.77%),扣非归母净利润0.64亿(同比-25.8%)。彼时,通策医疗方面发布公告解释,医院受疫情影响,门诊人次同比下降。相比之下,同年年报显示业绩并未受到牵连,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27.81亿(同比+33.19%),归母净利润7.03亿(同比+42.67%),扣非归母净利润6.71亿(同比+41.74%)。
值得注意的是,8月22日当晚,通策医疗还发布公告称,公司及实控人吕建明等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浙江证监局出具的《关于对通策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人员釆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此外,通策医疗当天还收到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关于通策医疗股份有限公司非经营性资金往来等相关事项的问询函》。
上述信息发布后,通策医疗二级市场迅速反馈。8月23日,该股开盘119.66元/股,跌幅达2.24%。在此背景下,下半年通策医疗将进行哪些部署和整改?《华夏时报》记者联系通策医疗证券部,截至发稿,电话持续未有人接听。
净利收窄15.73% 风险仍未解除
8月22日晚,通策医疗发布了2022年半年报。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13.1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0.0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6亿元,同比下降15.73%。十大股东来看,北上资金大举出逃,减仓近一半,多只公募基金也减仓,明星基金经理广发吴兴武和中欧葛兰则逆势加仓。
从具体业务分布来看,通策医疗的医疗服务主要分为种植、正畸、儿科、修复、大综合,各业务2022上半年营收分别为22269万元、23194万元、24016万元、20072万元、35045万元;2022年上半年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8%、19%、19%、16%、28%,同比增长分别为6.5%、0.1%、-7%、2.5%、0.9%。
通策医疗中报披露,目前公司拥有已营业口腔医疗机构65家,近年来,公司还尝试布局试管婴儿领域,创立昆明波恩生殖中心,但收入中超过九成的部分依然来自浙江省内,省外占比和扩张极为有限。从口腔服务业绩分布具体构成来看,2022年上半年,省内收入113737万元,省外收入10859万元,医院汇总124596万元,占比分别为91%、9%、100%;同比增长分别为0.8%、-4.8%、0.3%。
从医院收入来来看,公司上半年存量医院营收9.71亿元,同比下跌7.1%,而蒲公英分院1.67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100.2%。半年报还提到,报告期内新开业蒲公英医院7家,7月新开业4家,预计年内8-10家交付。
针对业绩下滑问题,通策医疗中报给出三点业绩下降原因,分别涉及门诊量下降、蒲公英项目扩展、人力成本攀升。
在存量医院受疫情影响方面,门诊人次同比下降5%,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8%。公司称报告期内业务开展不断受到疫情的挑战,所辖医院反复停诊、限流,抽调医护人员紧密配合属地政府部署的疫情防控和检测任务。
在蒲公英分院运行方面,目前处于筹建或培育期,报告期内贡献1.71亿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5%,但净利润率仅为5.5%,拉低了整体利润率。据悉,2019年,通策医疗对外颁布的蒲公英计划,旨在通过总院强化建设+分院扩张计划推进扩张,提高市占率。
在公司储备人才储备方面,今年以来,人力成本支出攀升,主要为杭口集团为新建的城西总院区、紫金港医院、滨江未来医院等大型口院以及新设蒲公英分院的医护人才等储备共计1000余人,增加人力成本4000余万,降低了当期利润。
种植牙集采日前迎来新的进展,更对通策医疗业绩增长提出了新挑战。8月23日,通策医疗披露的调研内容纪要表示,公司始终关注种植牙集采的进展,目前的《关于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是符合公司的预期的,首先种植牙集采肯定会持续推广,第二是公司始终把集采当作是一个机遇。
而一位不便具名的二级市场分析人士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种植牙集采尚未全面落地,因此在2022年上半年业绩中不足以对通策医疗产生重大影响。2022上半年,各地疫情波动,口腔诊所开业受限,对于门诊量影响巨大。依赖口腔服务盈利的企业,收入下滑在意料之中。”
此外,通策医疗还提示了相关风险。其提示称,国内局部地区疫情仍有反复,各地疫情防控政策有所不同,对口腔业务的开展及口腔患者就诊时间有所影响,预计上述因素在未来仍可能影响公司经营业绩。若疫情未来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或出现大规模转好,公司的经营业绩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吕建明被罚 通策医疗陷信披疑云
福不双至,祸不单行。中报披露当天,通策医疗公告收到到浙江证监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关于对通策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人员釆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决定书显示,通策医疗存在关联交易未披露、财务资助及投资出资情况披露不准确、上市公司独立性欠缺三大问题。
浙江证监局指出,通策医疗投资壹号基金的公告中称“货币形式逐期同比例出资”,与实际情况不符。公司2021年10月19日向壹号基金出资1.432679亿元,公司实控人兼董事长吕建明2021年12月30日出资1.5亿元;其他方截至2022年7月1日累计出资1.5亿元,尚有5000万元出资款未到位。
决定书称,公司实际控制人兼董事长吕建明、总经理兼财务总监王毅、董事会秘书张华对上述违规行为负有主要责任,决定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采取责令改正的监督管理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对于上述处罚,通策医疗回应称,将严格按照浙江证监局的要求,积极落实整改并于10个工作日内提交整改报告。而后在上述决定书发布不到3小时,通策医疗再发公告,文中强调,公司将按照上海证券交易所要求及时回复问询函并履行相关信息披露义务。
据悉,《证券法》第五章多个条款对信息披露的义务主体、披露范围、披露要求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对此,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马佳律师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表示,“不同虚假陈述实施后所面临的惩罚各不相同。就行政责任层面而言,若违反程度较轻,造成负面影响较低,证监会可能对相关责任主体采取出具警示函的措施。若违法情节恶劣,社会危害程度较高,证监会一般会对相关责任主体立案调查,最终采取罚款、市场禁入等处罚措施。”
“上市公司存在重大信息披露违法,将被证监会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或者因涉嫌犯罪被证监会依法移送公安机关,情况严重的交易所应当暂停其股票上市交易。其中,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暂停上市公司,若在规定时限内全面纠正了违法行为、及时撤换了有关责任人员、对民事赔偿责任承担作出了妥善安排的,其股票可以恢复上市交易。重大信息披露违法的公司有可能面临民事诉讼的法律风险,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改正,特别是做出妥善的民事赔偿安排。”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许浩律师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此外,通策医疗当天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通策医疗股份有限公司非经营性资金往来等相关事项的问询函》,要求进一步核实并补充披露非经营性资金往来和财务资助、关于与关联方共同投资、关于上市公司独立性三方面问题。截至发稿前。通策医疗方面尚未对此做出回应。
见习编辑:颜源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