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十人」十大破局者提名名单之一:医药创新N个“国产”第一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07-30 15:54:32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孙梦圆 于娜 北京报道
即日起,第二届华夏大健康™金手杖奖提名名单将陆续揭晓,该名单由100位知名媒体人和专家学者提名产生,入围的人物、企业、品牌及产品涵盖医疗服务(医院)、医药及医疗器械、健康食品、保健品、健康管理及养老等多个领域。
“「十年十人」十大破局者”选取过去十年间涌现的行业领军人物,或在这十年间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重要人物。他们创建的企业或团队通过创新,实现了在特定领域的突破或跃进,打破了跨国巨头的垄断,因此称之为“破局者”。
第一期“「十年十人」十大破局者”提名名单有(按姓氏笔画为序):丁列明、王晓东和欧雷强、王朝阳、邓学勤、成森平、吕松涛、吕璐璐、李宗海、钟睒睒、洪志、黄颖、蒋仁生、童友之。相关介绍及提名理由如下:
丁列明
贝达药业董事长
2003年,丁列明创建贝达药业,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出我国首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盐酸埃克替尼,率先打破了进口药在这一领域的垄断。
丁列明始终没有停下脚步,2016 年 11 月,他带领贝达药业成功上市。此后,丁列明持续增加新药研发投入,致力于攻克恶性肿瘤、糖尿病等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目前,贝达药业拥有3个上市新药和丰富的研发管线,已经成为国内最纯的创新药企业。
一路走来,不乏坎坷,但危中有机,唯勇于创新者胜。丁列明说,贝达药业的成功,得益于中国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优越的创新创业环境,现在又赶上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好时代。
王晓东和欧雷强
百济神州联合创始人
作为生物医药圈的风云人物,王晓东博士拥有三大知名头衔:细胞凋亡领域全球领军人物、改革开放后荣获美国科学院院士的中国第一人、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
另一位联合创始人欧雷强(John V. Oyler)拥有麻省理工学院本科和斯坦福大学MBA学位,曾在麦肯锡及美国多家企业担任高管职位。他不仅洞悉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的规律,还拥有数次成功创业的经验。在中国多年的经历,更让他看到了中国医药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
2010年,怀揣着“百创新药,济世惠民”的梦想,王晓东和欧雷强创立了百济神州。2019年11月,百济神州自主研发的泽布替尼获美国FDA批准,成为国内第一款在美上市的抗癌新药,实现新药出海“零的突破”。2022年一季度,泽布替尼在美国的销售额已达到4.3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近7倍。2022年7月,泽布替尼已经在全球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获批,几乎可以说是在世界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如今,百济神州已经成为全球首家在纳斯达克、港交所和上交所三地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这份成功得益于创立初期便确立的国际化发展战略,依托于日益成熟的新药研发体系。在王晓东与欧雷强的带领下,百济神州正在第二个十年中全面加速国际化进程,朝着“让更高质量的创新药物惠及全球患者”的目标更进一步。
王朝阳
真实生物创始人
2008年,王朝阳设立兴宇中科,随后对外投资并设立了不同产业的公司,其中一家就是2012年成立的河南真实生物。
最初用于艾滋病治疗的阿兹夫定,是由河南师范大学常俊标教授发明,后由真实生物、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科学院高新技术研究中心共同研发。阿兹夫定的自主知识产权也归真实生物所有。
如今,随着阿兹夫定的成功获批,王朝阳走上了历史舞台,他曾感叹,“真实生物创业十载,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科研态度,以改善人类健康为己任,致力于为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提供更安全、更高效的治疗选择。”
邓学勤
科兴制药实际控制人
邓学勤,实际是一位深圳地产大佬,早年间创立了正中集团,其地产项目包括正中时代广场、TCL大厦、中科大厦、华中科学生态城等。房地产业务借壳失败后,邓学勤“跨界”进入了医药行业。2007年至2008年,正中集团通过股权拍卖、收购的方式取得了北大未明集团旗下山东科兴、深圳科兴的实控权。
经过整合,2020年底,科兴制药正式登陆资本市场,成为一家主要从事重组蛋白药物和微生态制剂的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的创新型国际化生物制药企业。公司最新财报显示:科兴制药2021年实现营收12.85亿元,同比增长5.31%;实现归母净利润9021.06万元,同比下降35.16%。从一个普普通通的“打工人”,再到后来大胆创业,带领科兴制药成功上市,邓学勤的人生经历可谓充满传奇。
成森平
三迭纪创始人、首席执行官
在创业的路上,成森平博士已经走过了12年。2015年,成森平聚焦药物3D打印技术,成立三迭纪,开启了她的第三个创业项目。在她看来,药物3D打印技术将会是革新药物设计与生产的新范式。
三迭纪不是3D打印药物行业最早的入局者,在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成森平的带领下,团队跑出超速度,开发了从药物剂型设计、数字化开发,到连续化生产全链条的专有3D打印技术平台,是唯一入选美国FDA新兴技术项目的中国药企,是国内唯一进入商业化生产阶段的3D打印药物公司。用她自己的话来说,这主要受益于中国的效率红利,“完成同样的事情在欧美可能需要一年,但在中国,我们可以高效很多。”
如今,三迭纪正在向国内外市场同步迈进。2022年7月,三迭纪T19获NMPA药物临床试验(IND)批准,成为中国首个获得临床批准的3D打印药物产品。这是中国3D打印药物产品从0到1的里程碑事件,也是国内制剂工业的一次创新技术突破。与此同时,三迭纪宣布与礼来制药达成合作,利用3D打印技术在药物递送系统中的优势,实现口服药物在胃肠道的程序化释放。成森平表示,“我们希望三迭纪的3D打印药物技术,能够解决更多的药物设计与递送难题,为全球的合作伙伴开发更具临床价值的药物产品。”
吕松涛
绿谷制药董事长
2009年,吕松涛回国后,在账户只剩300万人民币的情况下,下注耿美玉团队尚在研发过程中的GV-971。彼时,这款主攻阿尔茨海默症的药已由上海所研究员耿美玉研究了12年,两人在做“人类最期盼的药”方面一拍即合。
经过不懈努力,2019年12月29日,中国原创的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药九期一(甘露特钠胶囊,代号:GV-971,下称“九期一”)正式在国内上市,一举打破阿尔茨海默病新药在国际上长达17年的空白。
尽管饱受争议,“九期一”依然被看作是一次“中国式”的探索,未来将不断完善循证。绿谷制药全球品牌战略官魏启强曾在媒体采访中表示,“它的临床疗效会更加凸显,也可以帮助我们去开展更多的真实世界研究,揭示阿尔兹海默病的发病机制。”
吕璐璐
合源生物首席执行官
“一定要做出中国自主创新的CAR-T药物,让患者能够用得上,用得起。”这是合源生物首席执行官(CEO)吕璐璐自创业之初就立下的誓言,如今,梦想照进现实,中国首款自主知识产权的靶向CD19 CAR-T药物,即将破土而出。
吕璐璐曾是血液科临床医生,从医生、医药研发人员再到本土创新药企掌门人,职业角色的几次转变没有改变吕璐璐作为医药人的初心,凭借着10余年一线临床医生经验,造血干细胞移植和间充质干细胞科学研究经历,和多年来在跨国巨头药企从事血液和肿瘤领域重磅创新药物研发、新产品战略规划及商业化经验,带领合源生物在短时间内异军突起,仅仅3年多的时间,合源生物就完成了首款核心产品研发和管线布局,如今其产品更是即将上市。
坚持“患者优先”原则,坚信免疫细胞这一“活的药物”未来会成为治疗肿瘤和其他多种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正是坚守这样的初心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成就了今天的合源生物。继2020年12月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药品审评中心(CDE)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后,CNCT19细胞注射液于2022年1月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授予“孤儿药资格认定”,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这预示着又一款自主知识产权的CAR-T药物将开启国际化征程。
李宗海
科济药业创始人、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首席科学官
李宗海博士在生物制药领域有20余年工作经验。作为CAR-T细胞免疫治疗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军人物之一,李宗海发表了全球第一篇针对GPC3、Claudin18.2和EGFR/EGFRvIII的CAR-T细胞疗法论文,在实体肿瘤CAR-T细胞疗法研究方面拥有领先地位。
2014年,李宗海带着寻求CAR-T差异化治疗方案的初衷创立了科济药业,彼时,国际上还没有用CAR-T治疗实体瘤的先例。“病人的梦想很简单,就是希望得到治愈。对我们来说,如果前进的方向是正确的,梦想总有一天会开花结果,总有一天会有越来越多的病人得到治愈。”李宗海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访问时说。
科济药业上市一年来,以全球实体瘤细胞治疗领域黑马的角色进入大众视野,其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潜在全球同类首创的、靶向Claudin18.2的自体CAR-T细胞候选产品CT041(用于治疗胃癌和胰腺癌),根据计划将在2024年于中美两国申请上市,有望惠及全球大量患者群体。
钟睒睒
万泰生物实际控制人
2020年,万泰生物的首款国产二价HPV疫苗(馨可宁)正式投入市场。作为A股市场的“HPV疫苗第一股”,万泰生物也在这一年完成IPO,成为资本市场炙手可热的明星,不仅创下了惊人的连续26个涨停板,其股价也在短短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从8.75元发行价飙升到最高340元以上。万泰生物背后的钟睒睒(也是农夫山泉的创始人),也因此两度蝉联中国首富。
借助疫情的东风,使得同时拥有HPV疫苗和体外诊断(IVD)业务的万泰生物,实现“双轮驱动”,业绩陡峭式增长,市值一度超过1800亿,较2020年初刚上市时上涨30倍。从2021年年报来看,万泰生物疫苗业务收入首次超过体外诊断业务,占比58.48%,万泰生物回应称,将继续保持产销两旺,收入及利润高速增长。
2021年1月,中国首富、也是亚洲首富钟睒睒,从万泰生物辞职。一向低调的他,鲜有露面,对很多人来说,无论是钟睒睒的高歌猛进,还是他的急流勇退,都是个谜。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如今,有了资本加持的万泰生物,必将打造出新冠市场之外的“新爆款”。
洪志
腾盛博药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及首席执行官
洪志博士在药物研发领域拥有超过25年的从业经验,并推动40多种化合物投入研发,其中多种化合物已经获批并上市销售。
2018年,洪志作为联合创始人创立了腾盛博药,并担任公司首席执行官,全面负责腾盛博药各项研发项目及产品管线的运营管理工作。公司致力于针对患者未被满足的需求以及重大公共卫生性疾病开发创新疗法。在创立腾盛博药之前,洪志博士在GSK担任感染性疾病治疗领域的高级副总裁和部门负责人,被认为是帮助GSK在艾滋病和感染性疾病药物研发领域重塑辉煌并取得成功的关键人物。
腾盛博药自成立以来,在洪志博士及其拥有丰富行业经验的管理团队领导下,公司已建立起一条针对感染性疾病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由十多个创新候选产品组成的研发管线。包括:乙型肝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多重耐药或广泛耐药性革兰氏阴性菌,以及产后抑郁症和重度抑郁症等。
2021年7月腾盛博药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今年7月7日,腾盛博药的新冠中和抗体安巴韦单抗和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正式在中国商业化上市,为我国带来首个新冠中和抗体治疗药物。同时,这也标志着公司正式从“临床阶段”的biotech公司发展为“商业化”阶段的biopharma公司,其未来发展令人期待。
黄颖
传奇生物首席执行官
黄颖博士拥有超过9年的大型跨国制药公司研发经验和12年的华尔街生物技术分析师经验,曾担任美国银行美林证券的董事总经理兼生物技术类股票研究负责人,在生物医药创新经济与产业价值方面独具慧眼。
“西达基奥仑赛之所以能够顺利获批成功‘出海’,和我们当时聚焦一个靶点,一个项目,从中寻求一个突破点,没有追求最早,而是以最优为目标,与合作伙伴共同推进商业化等这些因素是分不开的。”2022年6月13日,黄颖作为《华夏时报》第一期“破局者”与记者分享传奇生物“出海”经验时如是说。
立足中国,服务全球。依靠创新的力量,传奇生物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被行业誉为“中国CAR-T上市第一股”。黄颖博士带领团队,以首款产品西达奥仑赛为敲门砖,叩响了国际市场的大门,谱写出了一段我国生物技术发展的“传奇”乐章。这是第一款走向全球药物市场的中国原创创新药,是当之无愧的“重磅药物”。
蒋仁生
智飞生物董事长
半年赚足1000亿,在普通人看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蒋仁生做到了,并且成为了重庆首富。2000年,46岁的蒋仁生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决然地踏上了“下海”的道路,而他创业的项目,正是自己从事了二十多年的疫苗。
没有太多资金加持的蒋仁生,只能选择代理疫苗这条路,凭借着代理疫苗打下的基础,智飞生物在2010年成功上市,时隔两年后,智飞生物和默沙东签订了经销协议,而此次协议的代理疫苗,正是如今爆火的四价HPV疫苗。
随后智飞生物又拿下了默沙东九价HPV疫苗的独家代理权,凭借着国内疫苗销售壁垒和代理政策,智飞生物的业绩一飞冲天。从2017年营业收入13.43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306.5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18.59%。如今,智飞生物已然成为国内疫苗行业的龙头企业,可以说,这背后离不开蒋仁生的雄才大略。
童友之
开拓药业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在成立开拓药业之前,童友之博士已经在科研领域打磨了近20年,所做的工作基本都与肿瘤药相关。海外的学习工作经历,让他学会了如何从0创办一家新药研发公司。他们这一代新药人的梦想就是希望回到国内,通过自己所学真正做成一款新药,解决临床需求,为国家做出贡献。
2009年,开拓药业在苏州成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童友之博士领导下,公司熬过初创寒冬,成为一家香港上市公司,坚守初心始终专注临床价值,如今手握7款临床阶段产品,并且不忘肩负的社会责任,全力推进潜在新冠治疗“特效药”普克鲁胺的开发,为抗击新冠疫情做出贡献。
金手杖奖由华夏时报社于2021年发起,每年岁末盘点年度最具实力的医药、医疗和大健康企业,我们致力于将金手杖奖打造成为人类健康的“奥斯卡”。大健康产业为人类健康服务,设立金手杖奖的初衷是为了传播正能量,促进大健康产业健康发展。我们期待未来人们不需要拐杖、轮椅协助,也可以健康独立地生活。
金手杖奖分四大类别、十大奖项,分别是:“企业奖”包括2022年度精准医疗十大创新企业奖、2022年度互联网医疗十大典范;“品牌奖”包括2022年度国民信赖十大健康品牌、2022年度大健康ESG十大优秀案例;“产品奖”包括2022年度十大创新药、2022年度十大硬核科技奖、2022年度中医药创新贡献奖、2022年度生物科技创新奖;“人物奖”包括2022年度健康新势力十大领军人物、『十年十人』十大破局者等。
如想参与金手杖奖,请扫下方二维码参与报名——
见习编辑:颜源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