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不断完善 残疾人将有更多获得感

作者:王晓慧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07-29 19:33:17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无障碍事业步入发展快车道和战略机遇期,融入‘中国十年’高奏凯歌的新时代,如火如荼、方兴未艾。”

无障碍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不断完善 残疾人将有更多获得感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2022年是《马拉喀什条约》对中国生效之年,也是国务院颁布《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实施十周年之时。

7月28日,第17届中国信息无障碍论坛暨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成果展示应用推广开幕,活动以“人文·无障碍”为主题,聚焦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进程,推动我国无障碍法治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聚焦《马拉喀什条约》在中国落地实施的行动,推进无障碍文化产品的普及与繁荣,为阅读障碍者提供更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让他们感受到消除歧视、尊重生命、维护尊严的时代回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无障碍事业步入发展快车道和战略机遇期,融入‘中国十年’高奏凯歌的新时代,如火如荼、方兴未艾。”中国残联副主席吕世明在会上表示,2022年,是重点推进“十四五”高质量无障碍环境建设目标的第二年,全国人大正在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实施《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国家标准,是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从根本上解决无障碍缺失问题,从建设源头入手治理。

同时,无障碍认证机制正在有序推进,无障碍公益诉讼也已在全国范围推广,而这,也是服务保障民生的新领域。

聚焦《马拉喀什条约》对我国生效

在主论坛“演讲暨发布成果”环节,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局长王志成介绍了切实推动《马拉喀什条约》对我国生效和落地实施的情况,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厅主办检察官、二级高级检察官邱景辉介绍了《马拉喀什条约》在中国统一正确实施的监督保障。

吕世明在致辞中表示,《马拉喀什条约》对中国正式生效,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体现,是落实总书记关于将无障碍环境建设提高到国家和社会文明标志新高度的重要举措。条约的实施将提高我国对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的履约水平,彰显负责任大国在人权保障中的实际行动和美好形象,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温度与情怀。

在吕世明看来,让阅读障碍者在《马拉喀什条约》和信息技术带来的新变革中受益、实现智慧生活,一是要完善信息无障碍建设相关法律标准;二是要建立健全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的长效工作机制;三是要加大法规和政策支持力度,鼓励、支持产业界加强无障碍信息通信技术、产品研发、生产、推广,为残疾人提供高效优质无障碍的信息服务;四是要进一步加强宣传,营造关注支持信息交流无障碍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王志成则表示,《马拉喀什条约》的批准与生效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残疾人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和“深度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框架下的全球知识产权治理”重要指示的重大成果,是利用国际通行的版权规则为残疾人事业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体现。信息无障碍建设与《马拉喀什条约》实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马拉喀什条约》注入“内容活力”,信息无障碍建设排除“技术阻力”。国家版权局即将制定印发《以无障碍方式向阅读障碍者提供作品暂行规定》,将为开展以无障碍方式向阅读障碍者提供作品的活动提供具体指引。

下一步,将深入了解阅读障碍者的使用需求,有效规范无障碍格式版提供活动,真正获得广大权利人的配合支持,有效推动《马拉喀什条约》实施和信息无障碍建设,助力残疾人共享发展成果,使残疾人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此外,中国残联理事、中国盲人协会主席、世界盲人联盟亚太区主席李庆忠以“实施马拉喀什条约,保障千万视障人群权益”为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胡开忠以“马拉喀什条约在中国实施的若干问题”为题,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王迁以“马拉喀什条约与著作权法的修改”为题,分别作主旨发言。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治”分论坛中,中国人民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韩大元以“《马拉喀什条约》:背景、原则与在中国实施”为题作主旨报告。

论坛期间还举办了《马拉喀什条约》配套展览,中国积极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框架下全球版权治理、有效保障阅读障碍者平等参与文化生活、共享文明发展成果的努力,获得现场嘉宾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赞赏。

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就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融入社会的重要保障。第17届中国信息无障碍论坛暨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成果展示应用推广的举办,有利于推动无障碍理念深入人心,大力提升信息无障碍建设水平,更好地服务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为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增添动能。

《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颁布实施十年来,我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就。

一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无障碍环境建设上升到国家和社会文明标志、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新高度。二是无障碍理念和意识逐渐深入普及,人们愈发认识到无障碍环境不再是小众群体的“特惠”,而是方便全体社会成员的“普惠”,每个人都是无障碍环境的需求者、参与者和受益者。三是无障碍环境建设从支撑残疾人事业发展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彰显无障碍环境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人文价值。四是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不断完善,凝聚政策合力,带动社会活力,激发市场潜力。五是无障碍环境建设系统化推进、精细化设计、智慧化赋能,从无障碍设施起步拓展到系统的无障碍环境,从物理环境延伸到虚拟的网络环境,从公共领域延伸到残疾人、老年人家庭。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胡昌苗表示,中国建设银行高度重视无障碍环境建设,通过新金融行动传递“善”的温度、汇聚“爱”的力量作,与残联开展全面合作,积极支持无障碍环境建设,在网点设立爱心窗口,其中无障碍通道覆盖率接近80%,并致力于普及轮椅、助盲卡等无障碍服务设施,提升公益助残服务水平。我们通过“母亲健康快车”资助计划、积分圆梦微公益行动,支持希望小学建设、付诸爱心助学行动等,为社会不断注入正能量。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保障残障群体以平等身份充分参与经济社会发展与政治生活,以及实现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所述权利的重要前提。这对于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不让任何人掉队”的承诺也至关重要。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代理驻华代表雷纳德表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显著凸显了无障碍地获取信息通信技术的迫切需要。为实现“不让任何人掉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各国必须建立健全法律框架,制定无障碍通用规范国家标准,包括数字无障碍和合理便利,就此,联合国儿基会将为中国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

据记者了解,本次会议由中国残联无障碍环境建设推进办公室、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中国盲文出版社、中国视障文化资讯服务中心联合主办,江苏省残疾人联合会、求真出版社、中国残联信息中心、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联合协办,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特别支持。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王晓慧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