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抢修”全球产业链|中国经济半年报

作者:张智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07-15 20:32:02

摘要:在这个背景下,全球产业链也在发生重大变动。随着发达国家陆续加强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国家干预”,曾经以效率为优先的内在逻辑已经成为过去,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已经成为我国当务之急。

“抢修”全球产业链|中国经济半年报

张智/文

如果要给2022年上半年加一个注脚,那么“动荡”一定榜上有名。

2月开始的俄乌战争,让近年来在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下风雨摇摆的全球贸易雪上加霜,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已经面临严峻挑战,发展与冲突已经开始成为全球的特殊矛盾;5月来疫情的反复和中美升级的贸易摩擦,则再次给全球产业链沉重一击。

在这个背景下,全球产业链也在发生重大变动。随着发达国家陆续加强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国家干预”,曾经以效率为优先的内在逻辑已经成为过去,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已经成为我国当务之急。

今年5月,疫情下的上海,1000余名员工正在上海电气临港重装备制造基地闭环生产。车间里,员工像往常一样繁忙;而在整个临港新片区,像这样片刻不停歇的工厂,还有400余家。

疫情之下,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多地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也在狠抓生产。

面对全球产业链的掣肘,中国依靠自身庞大的制造业体系来维持产业链的稳定,保持和世界产业沟通和交流,并以开放、包容,实现合作共赢,为修复全球产业链作出重要贡献。

一个利好是,自2022年1月1日开始生效的全球最大自贸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给亚洲区内带来更大的制度型开放的红利。

半年来,仅湖北外贸企业享惠货值就达8.08亿元,山东则有5.9万批出口货物得到RCEP原产地证书,出口享惠货值183.9亿元,预计相关企业可享受RCEP其他成员国关税减让近2亿元。

内外因素搅动全球产业链重新布局

“俄乌冲突增加了地缘政治巨大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大宗商品的价格,也增加了产业链的不稳定性。中国是全球重要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势必会受到影响。”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对此表示。

全球供应链的“危”,中外企业家都有体会。产业链怎样在全球进行合理配置,是当前的新挑战。

作为全球能源、工业原材料和农产品的重要供给国和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运输通道,俄罗斯和乌克兰从2月开始延续至今的冲突导致氖、氪、氙等特种气体和钯供应临时中断,并推升全球氖气、钯金价格大幅上涨,让历经一年多的全球“芯”荒雪上加霜。而由此引发的经济制裁,给本就不稳定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带来更大风暴。

5月12日至13日,在华盛顿召开的美国-东盟特别峰会上,美国总统拜登则宣布将向东盟投资1.5亿美元,用于加强东南亚清洁能源建设、海上安全、抗击新冠疫情等;随后的5月23日,拜登访日期间,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IPEF),在贸易、供应链、清洁能源、脱碳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对华进行“脱钩”。

尽管这个计划并不被看好,但逆全球化趋势让经济学家担忧,美国政府的一系列举动将损害开放的全球贸易体系。

但风险不仅只有此。

近年来,受到疫情影响,订单成了最不稳定的东西。今年以来,我国不少订单流向了墨西哥、越南、印度、马来西亚等地。光大证券研究报告认为,部分产业转移已成趋势,这对我国未来出口结构产生长期影响。从劳动力价格看,东南亚多国的工人月工资在700元—1000元,而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则要达到5000元-7000元。未来,我国低技术链条出口增速将下行,而高技术链条将成为重要支撑。

另外,地缘政治形势也影响了不少外国企业的选择。

虽然中国国内疫情得到很好控制,但受制于中国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等因素,中国部分产业链的地位受到挑战,产业链重构造成的冲击已经显现。

“全球性的产业链重构其实在多年前就已开始,只是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它的进程。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经济、全球产业链的布局也要做好准备。我国不仅需要采取供应链安全对策,还需不断改善国内生产的软硬环境,推进高质量对外开放,持续增强中国制造的竞争力。”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扩大开放形成优势资源互补

当前,中国是全球唯一具备完备的产业链的国家,从上游的原材料到下游的终端产品一应俱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融入全球产业链不仅带来本国经济腾飞,也给全球消费者带来了实惠。一份研究表明,因为对华贸易,美国消费品价格从2004年到2015年平均每年下降0.19个百分点。

但如今,全球产业链重构是中国产业升级必须经历的关口和考验。

今年元旦,RCEP的落地成为中国重构全球产业链的关键一环。RCEP覆盖东盟十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5个国家,根据协定,区域内90%以上的货物贸易将最终实现零关税,随着关税壁垒的逐步消除,区域经济互联互通和贸易投资合作更加紧密。

在其中,东盟已经是中国最大贸易合作伙伴之一,2021年双边货物贸易总额达8782亿美元,东盟国家占中国外贸总额比重14.5%,逾七分之一;占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的半壁江山。仅是今年,中国对东盟的跨境电商出口就增长了98.5%。

不仅如此,日本的金融、资本和技术优势,中韩的中高端制造业、新兴数字产业以及全产业链优势,东南亚地区的劳动力优势以及大洋洲地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