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兰朵》艺术和稻粱的双重崛起?

作者:陶避秦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3-26 19:16:24

摘要:《图兰朵》艺术和稻粱的双重崛起?

文/陶避秦

    《三枪》再次失利于口碑,张艺谋的商业电影之路似乎总是在高票房和骂声中前行。但在另一方面,张艺谋却一路高歌而进,从“印象”系列到歌剧《图兰朵》,不管是商业还是艺术,收获无数金钱和赞誉。
    中国人对于《图兰朵》,其实是很陌生的,最起码要比《哈姆雷特》陌生得多,尽管这是一个中国故事。这部戏在中国演出了无数次,但我相信,依然有很多人不知道《图兰朵》讲的是什么样的故事。这和中国人至今还没有完全接受歌剧有关,因此,这个外来的中国传奇,虽然为名声响彻宇内,为张艺谋创造了艺术和金钱人生的双重崛起,但在多数国人心里,依旧是个遥远的传说。
中国还是西方的故事?
    对于讲故事,中国人不如外国人,东方人不如西方人。中国的传统文学中小品文横行,从来没有过真正讲得好的故事,也没有真正把故事讲好的人。
    《图兰朵》显然是全世界最优秀的故事之一,是经历过历史大浪淘沙之后的经典。它也是全世界最优秀的中国传奇,没有之一,因为再没有任何一个中国故事,能比得上它在全世界中的影响,《红楼梦》也不行。
    不过这个故事不是中国人写的,而是西方人写的。《图兰朵》的故事大约成形于17世纪,见于《一千零一夜》。作为歌剧,《图兰朵》成名于上个世纪初,历经一个世纪而不衰,堪为经典,与它同时扬名世界的是《茉莉花》和《今夜无人入睡》。
    基本上来说,这个故事和中国人的传统习惯、文化观、价值观全不一样,传统的中国人决不会想出来这样一个故事,也决不会喜欢这样的一个故事。因为它完全是西方化的,虽然它顶着一个中国帽子。所以,《图兰朵》的本质,还是西方故事,只不过这个西方故事用了一些中国的地名和人名,如此而已。
镀金之后的《图兰朵》
    早在1997年,张艺谋第一次执导《图兰朵》,到如今,已经十多年,进过意大利歌剧院,去过法国、韩国,上过紫禁城太庙,也进过鸟巢,如今,又要到中国宝岛台湾。虽然比起《图兰朵》本身的历史来说还差得很远,但是就一个导演来说,十多年做一部戏,已经够长了。
    张艺谋执导《图兰朵》,看起来《图兰朵》终于回家了,张艺谋一向浓烈的中国风,更是提高了观众对这部戏的期待,按照张艺谋的说法:“我们用华丽的包装表现原来充满暴力的剧情,用华丽的色彩、宏大的场面,表现了一系列中国元素。让人们看到真正的中国文化,而不是西方人的想象和臆断。”
    这一次的《图兰朵》被称为“鸟巢版”。鸟巢对于张艺谋来说,显然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奥运会开闭幕式,残奥会开闭幕式,张艺谋从一个普通的大腕导演升级换代,张艺谋不再是以前的张艺谋,他已经成为一个符号,这个符号所代表的特殊意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这个时候,《图兰朵》进入鸟巢镀金也就理所当然,镀金之后《图兰朵》自然也可以再创辉煌。
从种萝卜到卖萝卜
    鸟巢之前,《图兰朵》对于张艺谋来说,只是一个作品,但是鸟巢之后,《图兰朵》显然已经升级为一个产品,张艺谋则是这个产品的老板之一。尽管不知道这个转变是否正是张艺谋所期待的,但这一转变显然是非常特殊的。
    据了解,在《图兰朵》进鸟巢的时候,投资是1.2亿,连演两场。显然,在两场之内收回1.2亿的投资并不容易,但我想,投资者们的目的显然不在此,原因很简单,鸟巢之后的《图兰朵》,必然会成为一个品牌,成为一个更有分量的产品。它的长远效益自然远远不止1.2亿,这应该才是张艺谋他们的目的。
    张艺谋当年曾说过一句话:“都知道我们是种萝卜的,卖萝卜的另有其人。”那个时候的张艺谋显然还处于为“艺”谋的阶段。鸟巢之后,张艺谋和《图兰朵》的关系显然就不再是导演和作品的简单关系。
    其实张艺谋的转变并非从《图兰朵》才开始,而是早就开始了,包括他的电影,从《英雄》开始,他之后的所有电影都是商业电影,都是在“为稻粱谋”,早就不再“为艺谋”了,同样的还有“印象系列”,看起来恢弘,但其根本,无非是赚钱而已,区别只在于赚钱的人是谁?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