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烟火气要回来了!北京宣布将恢复堂食,核酸阴性证明时限延长至72小时

作者:刘诗萌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06-05 20:46:22

摘要:自6月6日起,除丰台区全域及昌平区部分区域外,全市居家办公地区调整为正常上班,餐饮经营单位开放堂食服务,公交、地铁、出租车等公共交通正常运营,核酸阴性证明的时限要求由48小时调整为72小时。

烟火气要回来了!北京宣布将恢复堂食,核酸阴性证明时限延长至72小时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诗萌 北京报道

暂停堂食36天后,北京的“烟火气”终于即将回归。

6月5日,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对北京的社会面防控措施进行了调整。自6月6日起,除丰台区全域及昌平区部分区域外,全市居家办公地区调整为正常上班,餐饮经营单位开放堂食服务,公交、地铁、出租车等公共交通正常运营,核酸阴性证明的时限要求由48小时调整为72小时。

最近一周以来,北京单日新增感染者数量始终维持在10例左右。6月3日,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宣布,北京疫情防控转入动态清零阶段;4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刘晓峰表示,当前北京市疫情整体进入扫尾阶段,但局部仍有社会面零星散发病例,切不可掉以轻心,要采取更加坚决果断的措施,坚定推进“动态清零”行动。

北京按下“恢复键”

“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在饭店里吃过饭了。”家住东城区的王先生忍不住向《华夏时报》记者感叹。4月30日晚,听说北京宣布从5月1日开始暂停堂食后,他立刻冲出家门,“踩线”吃了一顿老北京火锅,还将吃剩的蔬菜打包带回家,在第二天煮方便面的时候加了进去。

也是因此,2022年“五一黄金周”,北京的消费数据有所下滑。据北京市商务局消息,2022年“五一”假期,重点监测的百货、超市、专业专卖店、餐饮和电商等企业实现销售额40亿元,全市52个重点商圈客流量1551.8万人次。而2021年“五一”期间,北京重点监测的百货、超市、专业专卖店、餐饮和电商等业态百家企业销售额为45.6亿元。相比之下,2022年的销售额下降了14%。

5月初,东城区某购物中心内一家连锁餐饮店的工作人员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取消堂食对店铺的收入还是有影响的,因为有些地区外卖订单较多,常常有客户下完单、店铺打包出餐后却没有外卖员接单的情况。

除了餐饮店不能堂食以外,出现疫情的区内演出场所、娱乐场所、网吧和健身房等场所也都须暂停营业。在朝阳区一家桌游店工作的小李告诉记者,由于不能对外营业,只能通过腾讯会议进行线上经营,但是收费远低于线下,实际上仍然是杯水车薪。“已经暂停营业一个多月了,好在最近差不多可以恢复了。”他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6月5日,在北京召开新冠疫情防控第356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刘晓峰提醒,开放堂食服务的餐饮经营单位要控制人流密度,合理保持就餐间距,提倡隔位就坐、打包外卖、使用移动支付等无接触方式结算。

此前,北京也发布了统筹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增长的45条举措,允许2022年对承租京内各类国有房屋的在京注册或在京纳税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3个月房屋租金,其中对承租朝阳、海淀、丰台、房山、通州、大兴等被列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区国有房屋的,减免6个月房屋租金。

核酸有效期从48小时延长至72小时

除了堂食外,北京还恢复了中小学非毕业年级、幼儿园幼儿返校返园,开放了外卖进小区、装修、京内旅游等。此外,北京还宣布在继续落实重点行业、重点场所、重点区域人群现有核酸检测要求基础上,将进入各类公共场所、单位、楼宇、社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参加有组织的聚集性活动的核酸阴性证明时限要求,从48小时调整为72小时。

自此,北京成为近期继杭州、上海之后,第三座延长核酸阴性证明有效期的超大城市。5月26日,杭州发布通告,自27日起常态化核酸检测频次从48小时延长至72小时;29日,上海也宣布进入公共场所和搭乘公共交通工具须持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而非一周前要求的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近期,随着疫情形势的整体好转,多个城市都对常态化核酸的要求、频次进行了调整。例如此前要求全省分不同人群按1天1检、2天1检或3天1检三种频次进行常态化核酸检测的江西省,率先允许低风险地区和无本土疫情的县(市、区)之间人员可以自由有序流动,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广东省内多地旅客乘坐火车,也不需要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在5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5日在北京表示,各地要进一步提高防控措施的科学性、精准性、针对性,坚决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和层层加码等现象,坚决做到“九不准”,包括不准对来自低风险地区人员采取强制劝返、隔离等限制措施,不准随意扩大采取隔离、管控措施的风险人员范围,不准随意以疫情防控为由拒绝为急危重症和需要规律性诊疗等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等等。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