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公益界医药界呼吁减少野生动物入药,建设友好医药未来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05-24 17:32:12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周南 王晓慧 北京报道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药用野生动物的保护也备受各方关注。由国际性非盈利组织世界动物保护协会与健康报社联合举办的“共同构建野生动物友好医药未来”研讨会也于近期线上召开。此次会上,如何构建传统医药与野生动物保护的双赢未来,成为公益组织、医药行业、野生动物保护等多领域讨论的重点。
野生动物是不是“药神”?如何筑牢生物多样性保护网?如何推动包括中医在内的传统医药向野生动物友好方向健康、可持续发展?
对此,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赵中华指出,世界动物保护协会高度认可包括中医在内的世界各国传统医药,中医药的发展遵循唯物辩证法中“扬弃”原则,及早淘汰野生动物入药,有利于各国传统药业的健康发展。“长期以来,大量野生动物被猎杀、走私、贩卖入药,造成不必要的动物伤害和虐待,不利于地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近年来,药用濒危野生动物替代品的研发和应用已经取得长足进展,彰显了社会各界保护野生动物的决心和魄力。从法规政策、行业趋势、市场需求等多方面来看,野生动物友好型医药是行业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
野生动物不是“药神”
穿山甲与人类的“生死博弈”已经不是新鲜事。
穿山甲至少已经在地球上顽强生活了8000多万年,是地球上唯一存活的鳞甲类哺乳动物。然而,由于人类盲目相信穿山甲的滋补功效和贪婪的口腹之欲,近几十年来穿山甲遭遇了大量的偷猎和非法贸易,成为全球非法贸易最为严重的哺乳动物之一。“近十年间,有超过一百万只穿山甲在野外被盗猎和贩卖,国内穿山甲的种群数量也急剧减少。穿山甲的命运可以说是入药给野生动物带来负面影响的一个缩影。”世界动物保护协会项目经理郭京慧对此倍感痛心。
穿山甲不是“药神”,野生动物入药也并非必须。
“中医药的历史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中医就强调‘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世界针灸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结合医学》杂志主编劳力行长期从事中医药海外推广,在他看来,无论是从历史角度还是伦理角度,都应当避免野生动物入药。
长期以来,中医药实践准则都不提倡动物入药。“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劳力行介绍称,药王孙思邈一生行医,从不杀害生命,仍救人无数,获得药王之美誉。医者仁心,药者仁心,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生命才是医药的真谛。
实际上,早在1500年前就有相关证据表明,中药里的成分可以从植物中提取。“而且我从事中医研究这么多年了,濒危野生动物药缺乏循证医学证据,也没有证据表明濒危动物药比植物药要更有效。”劳力行认为,《中国药典》收录的濒危野生动物药材非常有限,并呈不断减少趋势。
记者了解到,苏州云中医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云中医”)对700家中医诊疗机构用药情况的分析也佐证了劳力行的观点。分析结果显示,中草药是中医诊所治疗使用的最主要的药材种类。在较多使用的中药饮片中,脊椎动物药材(不含禽畜)品类少(3.05%)、使用率低、用量少(占总量的0.35%),并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穿山甲甲片消耗量下降最明显。云中医创始人何雪峰明确表示,脊椎动物药(野生动物药)的功效可以被多种植物药或矿物药替代,表明野生动物药材中医临床治疗的贡献有限。
但是,受大量广告营销的影响和诱导,不少消费者会盲目购买。保健品行业对野生动物需求持续增长进一步刺激了非法贸易,导致濒危野生动物被大量走私;一些不法商人甚至打着中医的旗号到处行骗,这些都给野生动物保护带来更大的挑战。“从国际上看,野生动物入药也有损中医药的国际声誉,给中药国际化带来了多重挑战。目前,使用濒危野生动物入药是国外对中医药污名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劳力行说道。
探索野生动物友好型医药解决方案
减少甚至停止使用濒危野生动物入药已是大势所趋。
实际上,大部分医生和年轻消费者都支持药用野生动物的草药替代品。通过对春雨医生平台千余名医生的调研发现,当替代药物的质量跟野生动物制药同样安全有效时,高达86.4%的医生愿意选择草药替代品,并且这一比例随受访者从医年限增加而增长。医生群体普遍认为草药替代品对患者更安全、更有效、更便宜,也有助于保护动物。
另外,根据《年轻消费者对野生动物友好型药品和保健品的认知和态度研究报告》,年轻消费者具有较高的动物保护意识,高达97.3%的年轻消费者认为入药对保护野生动物造成不利影响。超八成的年轻消费者一旦知晓产品中含有野生动物成分,会选择避免购买。
推广替代品和加强宣传等方式无疑有助于提高公众认知,减少药用野生动物的消费需求。为了引领医药消费市场往更加健康可持续、生态友好的方向发展,公益组织如何发挥建设性作用?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实际上,野生动物保护不仅仅是公益之举。有证据指出,生产、销售和投资濒危野生动物药的企业面临着政策、市场、舆论、产业环境及财务等多重风险,而在生态保护重要性日益凸显、ESG越来越受重视的大背景下,相关企业及时止损、加快转型是明智之举。2019年,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发起“药者仁心,保护野生动物”公益项目,关注那些受商业开发利用影响的药用野生动物的保护问题。
截至目前,在协会的倡议下,已有12家医药企业签署“野生动物友好型医药”承诺,支持药用野生动物保护,包括不研发、不生产、不销售含有野生动物成分的产品,支持包括草药、人工合成品在内的人道代用品等野生动物友好型产品;对员工进行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的内部培训和企业文化建设活动,提升员工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倡导企业顾客、合作方及消费者不购买、不使用含有野生动物成分的药物和保健品等。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还与互联网平台企业沟通协作,推动互联网平台完善平台治理,减少野生动物及制品的交易。“为了改变公众对于野生动物制品的认知、态度与行为,我们与链接医生社群的平台类企业开展研究与科普合作,基于平台的传播,推动1500多位医生签署了‘野生动物友好型医生’承诺,这些医生都支持不开具含有野生动物成分的药品。”郭京慧说道。
此外,与相关领域的专家、医药企业、医生等广泛合作,一起构建“野生动物友好医药联盟”,探索野生动物保护与传统医药可持续发展的共赢解决方案,也是世界动物保护协会未来努力的方向。
目前联盟的构建尚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将联合医药健康产业的先锋企业、行业协会、中医馆、电商平台、研究机构、政府部门以及公益组织等一起参与构建野生动物友好型医药平台,通过多方协作,促进人道可持续解决方案的研发、倡导与实践,推动价值链企业在投资、生产、销售等环节支持野生动物友好医药倡议,构建一个贡献于传统医药守正创新与生态保护的未来传统医药生态圈。”郭京慧说道。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王晓慧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