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天天都是“助残日”

作者:王晓慧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05-19 10:43:36

摘要:生命在互助中坚强,爱心在助残中延续。关爱残疾朋友,远不止助残日这一天。

365天,天天都是“助残日”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5月15日,存在感并不强的南京张府园地铁站,突然迎来了流量高光时刻,一下子火了。

如果你恰好经过这个地铁站会发现,它的地上贴有“有爱无碍”的指引地标,墙上也有“有爱无碍”的相关主题宣传。同时,整个车站被分为7个区域,分别展示残疾人就业、康复、文体等内容,其中不乏还有南京市残疾人就业政策、各类残疾人先进典型、残疾预防知识、残疾人节日、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产品、各类手工制品和书画优秀作品的展示宣传。

据记者了解,这个于助残日当天启用的助残爱心车站,是全国首个助残爱心地铁站,它是南京市残联和南京地铁合作,充分利用地铁站客流量大等优势,将全市残联系统分散的宣传资源集中起来,把张府园地铁站打造成一个以“助残”为主题,集公益宣传、产品展示、助残活动为一体的爱心车站。

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企业管理部副部长陈潇介绍,地铁站的电梯、手扶楼梯等都增加了盲文标识,洗手间里增加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设施。接下来,助残爱心车站还会根据需求,按照不同的宣传内容进行定期更新,动员更多社会力量,为残疾人提供切实可行的帮扶,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

爱心助残,他们在行动

关爱残疾朋友,远不止助残日这一天。

其实,早在助残日前夕,国务委员、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主任王勇主持召开国务院残工委全体会议,专题研究推动残疾人事业更好发展,对做好扶残助残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他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残疾人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实施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加快补齐残疾人康复、托养照护等服务短板,切实兜住兜牢残疾人基本民生底线,不断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和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残联等13个部门也于近日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组织开展好助残日活动,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积极为残疾人办实事、解难题。

一个月前,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35岁的切交扎西,来到了位于兰州新区的甘肃省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进行首次假肢适配。康复治疗师为他进行了五天的康复训练,包括活动关节、刺激肌肉等,为适配新假肢做好准备。

安装新假肢那天,切交扎西专门穿上了一条新裤子。他仔细看着工作人员为他卸掉了15公斤重的“铁腿”,同时,换上了为自己量身定做的假肢。在家人的搀扶下,他来回走动着,笑了出来:“新假肢真轻巧,我觉得我能马上跑起来!”

17847755.jpg据记者了解,2003年,一场交通事故导致切交扎西双小腿截肢。由于当时家庭经济状况差,无力承担近万元配置假肢的费用,他只能靠爬行代偿步行,这一爬就是12年。看着同龄人都走出家门,外出闯荡,他不甘心就这样过一辈子。2015年,他用铁皮、钢筋和钢板模仿假肢的样子,自制出一双“铁腿”,单只重量就达到了7.5公斤。虽然笨重,但这双“铁腿”还是伴随他生活了很多年。

2021年,甘肃省残疾人联合会的工作人员联系到他,并告知甘肃每年投入专项资金用于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像他这种情况可以免费定制假肢,不用再靠着这双“铁腿”过日子了。如今,他终于如愿以偿。

记者了解到,2021年,甘肃为17.4万余位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提供了基本康复服务,为5.3万余位残疾人提供辅具适配服务,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基本辅具适配率分别达到97.45%、98.43%。

而为了丰富社区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在第32个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科尔沁区霍林河街道114社区组织开展“关爱残疾人 ——送书籍送温暖”活动,以方便社区残疾人就近阅读。

家住骨胶宿舍楼的残疾居民王超越从小热爱阅读,经常在日常生活中、朋友圈发一些读书感悟和自己写的小说、散文供亲朋好友分享。社区工作人员给他送来了《独孤如愿》《烟火人间》等杂志书本,便于他闲暇阅读。同时,工作人员还坐下来与他分享自己的读书感悟,并用“生活给我以磨难,我报之以微笑”等书本话语鼓励他勇于面对生活。

据记者了解,114社区还将开展形式多样的扶残助残活动,帮助社区残疾人享受更多公共文化服务,使残疾朋友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关爱和温暖,增强他们主动融入社会的信心和勇气。

此外,助残日期间,各地启动了第二届全国残疾人就业服务展暨残疾人人才交流活动,并结合实际加强对残疾人的就业帮扶。河北、湖北、湖南等地开启民营企业招聘月,山东聚焦残疾大学生就业开展“一对一”帮扶,江苏以技能竞赛带动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质量提升,安徽、云南等地积极推动盲人按摩医院建设。

延续温暖,天天都是助残日

生命在互助中坚强,爱心在助残中延续。

近日,民政部、中国残联联合印发通知,决定自2022年5月15日第三十二个“全国助残日”起,在“跨省通办”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残疾人两项补贴申请“全程网办”服务,即残疾人可通过登录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民政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及其移动端“民政通”等终端全程在线申请残疾人两项补贴,这是残疾人两项补贴在线申请功能的升级。

据记者了解, 2016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截至2022年4月底,分别惠及约1200万名困难残疾人、1500多万名重度残疾人。

而开展全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情况联网认证“跨省通办”工作,是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是各级残联转变职能、提升政务服务能力的重要抓手。

记者了解获悉,就在近日,河北省残疾人的两项补贴申请已可“全程网办”。近年来,河北省委、省政府持续推动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建立健全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全面实施资格认定“跨省通办”,残疾人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4月底,河北省累计发放资金37.2亿元,分别惠及54.8万余名困难残疾人、73.3万余名重度残疾人,受理两项补贴“跨省通办”申请49例,残疾人补贴申领“多地跑”“折返跑”等难点堵点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残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每年一次的助残日,正在向天天都是助残日转化。

就业是残疾人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扶残助残工作中,江门市不断创新理念,探索有效路径:携手用人单位进行就业帮扶、开展多样化的职业培训、拓宽残疾人就业门路……如今,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能够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

位于江华路的一家餐厅,推开大门,浓郁的面包香气扑鼻而来。“欢迎光临!”员工小林(化名)手持测温枪适时出现在眼前,甜甜的笑容、整洁笔挺的工装,很难看出她是一名精神残疾人。

据记者了解,这是一家为残疾人开设的辅助性就业餐厅。在这里,包括收银员、服务员、菜品整理员在内的6名员工均为残疾人,他们大多来自残疾人社区康园中心,有精神、智力、肢体等不同障碍。他们在这里开始了人生第一份工作,从头开始,边学边做,一步一个脚印,逐渐成为掌握专业技能的人。

显然,要让残疾人真正融入社会,实现他们的就业心愿,必须提供给他们真实的工作环境。而这家餐厅正是通过提供茶饮冲调员、收银员、货品整理员等不同的岗位训练,为残疾人开展职业能力评估及常态化在岗培训指导服务,满足他们在就业培训、社会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需求。

如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数字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就业模式和局限被打破,其催生出的多种就业新形态为残疾人追逐梦想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王晓慧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