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政策底来了!金融委会议提振信心,五部委密集发声表态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佳 北京报道
金融委会议的召开给市场打了一剂强心针。
3月1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问题。针对当前市场最为关心的几大热点问题,会议均做出明确表态,涉及宏观经济运行、货币政策发力、房地产企业风险应对、中概股、香港金融市场稳定、平台经济等方面。
同日,一行两会、财政部、外汇局等各部委纷纷表态。
对此,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金融委会议的召开及多部委密集表态均聚焦两个“保持”,即: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从会议内容来看,包括房地产、中概股、平台经济等,都是为了朝着发展目标推进。“此时发声,明确释放出稳定市场、稳定预期的信号,尤其增强了资本市场的信心,对资本市场平稳运行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和效果。”
多部委密集发声
近期,受海外疫情、发达经济体政策转向、地缘政治冲突的叠加效益,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剧烈,我国资本市场也难独善其身,导致近期市场波动明显偏离基本面。
金融委会议之后,一行两会、财政部、外汇局等各部委纷纷表态。
其中,央行明确,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坚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稳妥推进并尽快完成大型平台公司整改工作,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平稳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银保监会则表示,要大力支持直接融资,促进融资结构优化。引导信托、理财和保险公司等机构树立长期投资理念;要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优势,引导保险机构将更多资金配置于权益类资产;支持保险公司通过直接投资、委托投资、公募基金等各种渠道,增加资本市场投资,特别是优质上市公司的股票投资。
证监会表示,扎实推进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完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机制,促进创业投资发展等。
五部委同日密集发声,提振市场信心。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这种复杂环境下,会议的召开一方面稳经济,另一方面有效稳定市场预期,避免资本市场非理性波动,影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对此,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预计3月中下旬将会有各类新的政策出台,是值得期待的。“既是为了落实两会精神内容,也是为了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振作一季度经济
在会议研究的相关问题中,对于宏观经济运行,提出一定要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切实振作一季度经济,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
其中,对于“切实振作一季度经济”的表述,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一季度我国经济恢复情况对今年全年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普遍关注的经济能否触底回升。
“今年全国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GDP增长5.5%左右的目标,进一步要求宏观政策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保持连续性,增强有效性。面对复杂的形势和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目标,金融做好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和支持十分重要。”温彬认为。
与此同时,央行也再次明确,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
对于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温彬分析称,由于今年前两个月信贷投放力度较大,加上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起输入性通胀压力增加、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即将实质收紧等影响,未来新增贷款增长强调了要“保持适度”。加上有效需求不足、成本上涨等问题依然给中小微企业带来一定冲击,这些市场主体的复苏基础尚不够牢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压力不小,内外部风险挑战明显增多,这需要货币政策继续“主动应对”。
中泰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杨畅则认为,金稳委会议的核心还是稳增长,明确要求切实振作一季度经济,在具体举措上对货币政策提出要求,尤其是关注新增贷款。
在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扩大新增贷款规模”,但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3万亿元,同比少增1300亿元,中长期贷款尤其疲弱。
其中居民部门中长期贷款出现了历史仅见的负增长,2月减少459亿元,同比少增4572亿元,企业部门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近6000亿元,显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不足,银行的风险偏好过低。
“这种情况下,降息的必要性有所上升。”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王静文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通过下调政策利率,一方面可以刺激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扩大金融机构的息差空间,推动金融机构进一步向实体让利,最终达到自主宽信用的目的。
王静文预计,此次金融委会议要求“货币政策要主动应对,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后续降息的概率会进一步上升。
周茂华也持同样观点,他表示后续国内政策将通过金融供需两端发力,通过降准、降息及结构性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小微、民营企业,绿色经济、制造业重点新兴领域支持力度,有效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促进信贷合理增长。
地产政策底显现
关于房地产企业,金融委会议要求,要及时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范化解风险应对方案,提出向新发展模式转型的配套措施。
今年以来,多地推出了边际放松限购限贷政策、降低按揭贷款利率加点、下调住房贷款首付比例等措施,商品房预售资金管理办法继续优化,三道红线和两个上限有边际放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近期也表示“房地产泡沫化、金融化势头得到扭转”。
同时,《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化解风险隐患”,市场普遍认为房企是潜在救助对象。
杨畅表示,房地产是当前宏观经济影响权重较大的重点产业部门,尤其是在2月住户中长期贷款表现偏弱背景下,需要采取有效手段防范化解风险,为稳增长提供支撑。
“预计今年房地产政策的重要着力点将是对合理住房需求的支持,其中‘新市民’是重要支持对象,而在‘因城施策’导向下,不同城市可能会通过信贷、公积金等政策对刚需和改善性需求予以支持。” 王静文表示,可以认为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底已经显现,预计市场底也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到来。
严跃进则认为,此次金融委政策对于房地产企业的关注,对于房企来说具有积极意义。“房企当前有焦虑、躺平、无助等心态,金融委政策显然说明对于企业的关注会加大,尤其是会在政策放松、激活市场、创造更好营商环境方面有新的表现。其次,房企自身需要积极防范风险,在稳发展促发展的同时,做好风险提前识别和预警也很关键。最后,各类支持性政策会比想象的多、力度也会比想象的大,这都是房企值得期待的地方。房企要在近期市场迷茫期主动把握政策利好点,主动做调整和创新,以更好跑赢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五部委都对房地产业进行了相关的表态和政策阐述,严跃进表示,此前地产股遭遇了持续性的看空和下降,而此次五部委表态以及既有房地产政策效应的释放,将为3月份以及上半年房地产业发展提供积极支持。“后续包括房地产行情、地产股、市场预期、市场秩序等,都会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其中,对于财政部明确表示今年内不具备扩大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城市的条件,严跃进认为,类似表述说明一些改革的速度可以适当放缓,时机不成熟;类似房地产税改革放缓的做法,综合了当前各方面的情况,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无疑也是一个利好。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