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总理记者会这五年:“锲而不舍,恪尽职守,以实干践行承诺”

作者:张智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03-11 21:17:39

摘要:在2个多小时的时间内,他回答了13位记者的提问。而在本届任职5年间,李克强共回答了69个问题,其中,经济、外交、民生是着墨最多的话题。在一问一答中,中国经济的脉络进一步清晰。

总理记者会这五年:“锲而不舍,恪尽职守,以实干践行承诺”

新华社/图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随着全国两会闭幕,一年一度的总理记者会也正式开启。

3月11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第十次站在这里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今年是本届政府最后一年,也是我担任总理的最后一年。困难和挑战依然很重,我和我的同事们会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恪尽职守,以实干来践行承诺。”李克强说。

在2个多小时的时间内,他回答了13位记者的提问。而在本届任职5年间,李克强共回答了69个问题,其中,经济、外交、民生是着墨最多的话题。在一问一答中,中国经济的脉络进一步清晰。

首问仍是经济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5年来,总理记者会每一个“首问”都与经济有关。今年,美联社记者关于“是否将更加重视增长、如何平衡不同的发展目标”的问题,成了记者会首问。

李克强表示,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110多万亿人民币,5.5%的增量,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经济总量。从世界范围来看,这样的高增长也是很大的难题。不过,2021年,我国财政、货币、就业等政策按照6%的增长目标制定、执行,这为今年应对新的挑战预留了政策空间。

“比如财政政策,今年我们降低赤字率到2.8%,赤字比去年少了2000多亿元。但与此同时,我们加大了财政支出的力度……还有配套的金融、就业等多项举措。今年采取的举措不仅是应对短期的,也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决不预支未来,是可持续的。”李克强说。

梳理过去几年总理记者会不难发现,“首问”几乎都围绕中国经济展开。

2018年3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再次当选国务院总理的李克强携四位副总理亮相。这场2个多小时的记者会上,彭博社记者围绕进入新时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模式进行了提问,成为当年“首问”。

2019年,李克强在记者会上回答了17个问题,创下近五年问答数量之最。路透社记者关于中国如何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提问,成为当年首问。

2020年,因为疫情缘故,总理记者会在这一年首开视频问答的先河,并延续至今。这场不到2小时的记者会上,路透社记者就政府工作报告中未设定GDP目标提出了当年首问。值得注意的是,那一年正是疫情开始之初,中国经济发展备受瞩目。那一场记者会上,“经济”二字被提及了43次,创历史新高。

2021年,美国消费者新闻和商业频道记者首问提到了疫情以来中国就业质量和收入的问题,这与宏观经济息息相关。

聚焦细微脉络

今年记者会,降税降费、营商环境等过去几年的“高频词”,仍然是热点。

“记得我出任总理时在这里召开第一次记者会,也就是在这个大厅里边,就明确表明,要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这是我们政府的基本任务,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就是要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李克强说。

回顾过往,2018年放管服、产权保护、对外贸易成为关注重点;2019年的17个提问中,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对外开放悉数在列;2020年,就业质量和收入、宏观政策、国内国际双循环等问题也备受关注;2021年,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双循环再次被提及。

对于今年的减税降费,李克强表示,近两年,我国可用未用、结存的中央特定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的利润,再加上财政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新增支出规模不小于2万亿,而且增加的规模主要用来减税降费。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实施的大规模减税降费是退税和减税并举,规模2.5万亿元。在2020年经济受冲击最严重时,减税降费切实起到了效果。

“退税降费是在做减法,但实质上也是加法。去年我们新增纳税市场主体交的钱,超过了我们当年减税的钱,这是有账可查的。从2013年我们实施增值税改革,以减税为导向,累计减了8.7万亿元,当时我们的财政收入大概11万亿,去年已经突破了20万亿,增加了近一倍。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受益了。所谓水深鱼归、水多鱼多,这是涵养了税源,培育壮大了市场主体。”李克强说。

他表示,退税主要是中央财政掏腰包,地方政府也得“凑份子”。退税的钱是直达企业,该给市场主体的钱一分都不能少。“如果效果好,我们还会加大力度。”

而针对营商环境,李克强表示,近十年,国务院每年都要召开一次全国性的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会议。通过持续推进市场化改革、推进“放管服”改革,有1000多项行政许可被下放或取消,非行政许可退出历史舞台。大约九成的政务服务是网上办、掌上办、异地办、不见面办。

通过营商环境不断改善,我国市场主体已经达到1.5亿户,比十年前净增了约1亿户,主要是民营市场主体,其中个体工商户达到1亿户。

“现在新业态新模式也在不断变化发展,我们要不断完善监管规定和方式,使市场主体真正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竞争和发展。”李克强说。

全力保障民生

5年来,就业、改善民生也一直是政府工作重点,也是媒体聚焦所在。今年对于就业,李克强表示,就业不仅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因此,“今年我们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财政货币政策要围绕实现就业目标来展开。”

对于民生,李克强表示,这些年,我国居民的收入和GDP增长是基本同步的。但中国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城乡差距明显,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政府要始终把发展经济的目的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连续10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不低于GDP的4%,这主要面向义务教育、面向农村。另一方面,我国建立了面向14亿人的、可以说世界上最大的基本医保网,但水平还不高。李克强表示,今年,要进一步加大向农村和边远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要增加人均30元财政补助的标准。大病医保的制度随着国力的增加还会逐步提高。要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对因病返贫、因大病致贫的要予以特殊的支持帮助。

李克强还将保障民生细化至身份证电子化,也关注不用智能手机老年人,同时强调,对拐卖妇女儿童要严厉打击,严惩不贷。

继续扩大开放

对外方面,中美关系、对外开放也是焦点之一。

在谈到中美关系时,李克强说,希望双方按照两国元首去年年底视频会晤达成的共识,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以理性和建设性的方式妥善管控分歧,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还是要多对话、多沟通。既然双方互相打开了大门,就不应再关上,更不能脱钩。

“对外开放政策中国没有变也不会变,而且我们的外商投资法都有明确规定,要说变只会向有利于扩大开放、有利于投资贸易的方向发展。”李克强说。

从总体上看,中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三分之一,进口对工业的综合影响度超过70%,连续十年稳居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连续五年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的第一大国。

总体上,中国还处于产业链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的过程中,但这也表明产业和消费都在升级,市场潜力大,各类投资都有很大空间。

李克强表示,RCEP于今年正式实施,这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自贸区。我国会利用这一契机,继续推进自由贸易,对国企、民企、外企一视同仁,继续把中国打造成全球外商投资的热土。

“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会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只要是有利于扩大高水平开放的事情,我们都愿意积极去做。中国对外开放40多年了,发展了自己,造福了人民,也有利于世界。这是个机遇的大门,我们决不会也决不能把它关上。”李克强说。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