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邮储银行北京分行打造美丽信用村 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王强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03-11 14:21:43

摘要:乡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金融很关键。在金融服务“三农”的实践中,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信用村”建设为抓手,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全力破解农业、农村、农民融资瓶颈,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为乡村振兴贡献邮储力量。

乡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金融很关键。在金融服务“三农”的实践中,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信用村”建设为抓手,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全力破解农业、农村、农民融资瓶颈,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为乡村振兴贡献邮储力量。

拒马河畔的“新规划”

在有“北方小桂林”之称的十渡风景区里,有300余家农家院分别坐落在拒马河两畔,为游客提供住宿、餐饮服务。十渡镇九渡村村民刘晓翠在自家小洋楼里盘点着一天的营业流水,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2018年,刘晓翠从父亲手里接过自家农家院生意,主要为来十渡旅游的游客提供住宿和餐饮服务。

“农家院规模小,一天接待量很有限。我一直计划着对房子进行升级改造,做有特色的民宿生意,可苦于手里的资金不足,也没有抵押物方便申请银行贷款,这个小梦想就只能搁置了。”刘晓翠告诉记者,是邮储银行让她重新燃起了“升级小院”的希望。
“开春后,客人陆续多了起来,有时候周末假期小院的房间还会爆满”,随着各项扶持政策出台,刘晓翠的农家小院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客人,但场地不足严重限制了小院的接待量,后续装修工作迫在眉睫,资金缺乏就成为刘晓翠的棘手问题。

原本还在为资金发愁的刘晓翠没想到,贷款竟然主动送上门了。邮储银行房山支行的信贷员们来到九渡村开展信用村建设,通过和大数据建设相结合的方式,一家一户走访,向村民面对面宣传“信用户”政策。刘晓翠得知邮储银行来评定信用户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和房山支行信贷员取得了联系,表达了自己想要贷款的想法。

次日,信贷员就带着移动展业设备来到刘晓翠家里,在符合一定条件后将她设定为了邮储银行信用户,同时,仅需10分钟左右评估经营特色和运营情况后,就给了她20万元的授信建议,资金难题迎刃而解。

有了资金支持,刘晓翠对自家的20间房屋进行了重新装修,看着亮堂堂的新客房,刘晓翠算了一笔账,“每年的4-10月是十渡旅游的旺季,按照每间客房平均450元的标准计算,综合考虑入住率,现有20间客房的收入大概能到50万元啊,邮储银行真是帮了大忙!”

“信用村、信用户,民宿升级找邮储”这一句顺口溜,成为九渡村民们口口相传的融资“诀窍”。村民乐开了花,都干劲十足地筹划着,准备给自家小院升升级。

玻璃台村张开“金翅膀”

四周群山环绕,林木茂盛,沟谷幽深——坐落在北京市平谷区东指壶山脚下的玻璃台村是平谷区海拔最高的村庄,优美的环境每年都会吸引不少游客来此观光游玩。

开春后,村民陶柱梁的农家院里游客逐渐增多。小院里,有些游客应景拍照,有些游客摆弄烧烤,有些游客带孩子在草地上戏耍,好不热闹。“陶大爷,向您问好啊!两个月没来,您这农家院真是大变样!”农家院的熟客王先生向陶柱梁寒暄道。

杵着拐杖的陶柱梁清了清嗓子,放大了声调回答着:“我现在可是邮储银行的信用户啦,还是AA级呢。单凭这信用,邮储银行就匹配了相关贷款产品给了我贷款资金支持,帮助扩建农家院。”。

对于陶柱梁夫妇来说,邮储银行带来的不只是贷款,更是对老两口诚信品质的肯定。陶柱梁的妻子身有残疾,这个小小的农家院是他们家庭的唯一收入来源。改造农家院,扩大接待量,提升家庭收入水平是夫妻俩一直以来努力奋斗的方向。

“那天,村书记和邮储银行的工作人员来到我们家,说我们村被评为信用村,如果通过评审成为信用户,很方便就能获得贷款。当时,我们就立马填写了信息,递交贷款申请,没多久,钱就到账了。老陶高兴地恨不得把拐杖扔了,跳起来。”陶柱梁妻子难掩激动之情。对他们而言,这些贷款如同一道温暖的阳光,照亮了他们的生活。

业务从一笔贷款开始,服务走的更远更长。如今,邮储银行平谷支行的工作人员到陶柱梁家走访更勤,他们不仅帮着为陶柱梁的农家院四处宣传,也想着为农家院改善经营提出各种建议方案。通过他们走街串巷的信用户宣讲,玻璃台村的村民们也借助信用贷款纷纷扩大农家院规模,踏上了致富的大道。

“民俗民宿+”的模式是邮储银行北京分行信用村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整村推进和主动评级授信等方式,一方面扩大了农村信用体系覆盖面,另一方面也全力支持了北京地区民俗旅游业发展。

“是信用这把‘金钥匙’帮助咱们致富,是邮储银行给咱们插上了‘金翅膀’,你们一定要珍惜自己的信用啊。”每逢见到村民,玻璃台村书记都不忘嘱咐两句。

爨底下村铺开“新画卷

“一屋一宇皆诗意,一山一色有风韵”。百年古村爨底下村是门头沟区的“明星村落”“旅游名片”,而这里,也正是邮储银行在门头沟区挂牌成立的第一个信用村。

“我是爨底下村本地人,在村里经营民俗客栈有十余年了。”回忆起这些年的经营,“吉祥客栈”的老板韩先生感触良多,“这些年,为了补充客栈的改造资金,常常是跑断腿、磨破嘴,靠着这个亲戚帮一点,那个朋友借一点。”

近年来,游客对餐饮住宿的要求越来越高,客栈经营的竞争也愈发激烈,伴随着门头沟区的精品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吉祥客栈周边的客栈一个个也翻了新、换了颜,韩先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不过,现在一切都好啦!我们村被邮储银行评为信用村,作为信用户,我拿到了30万元的信贷资金支持,真是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我们‘吉祥客栈’翻修了,规模扩大了,预定的客人也越来越多。预计今年收入还能翻一番!”韩先生脸上掩不住笑意,边说边向客栈走去。

“在爨底下开展信用村建设试点工作的时间要回溯到去年4月份。”邮储银行北京门头沟区支行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据他介绍,爨底下村全村57户人家,有52户从事民俗旅游行业。临近五一黄金周,爨底下村民俗户急需补充流动资金,扩大经营规模,但是由于地处北京西部深山区,金融服务触达有限,加之担保物和抵押物缺乏,农户的资金问题难以解决。

了解情况后,邮储银行北京门头沟区支行迎着信用村建设的东风,组织专班,率先在爨底下开展信用村建设试点工作,全力纾解当地民俗户“贷款难”、银行“难贷款”问题。

“村庄被评定为‘信用村’后,农户符合一定条件,可以凭借信用获得邮储小额贷款产品的资金支持,同时享受利率优惠。”邮储银行北京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辖内各区的地域特色,北京分行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将惠农合作项目与信用体系建设相结合,运用科技手段,全面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息采集和主动评级授信,实现线上信息采集、系统自动评分、分级和预授信等,扩大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覆盖面,构建邮储银行农户信息大数据平台。

编辑:程阔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