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用现代科技手段讲好中医药故事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03-09 01:38:08
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于娜 北京报道
如何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再次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上的焦点。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做了新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其中再度提出支持中医药振兴发展,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
“十四五”亦被视为中医药发展的关键时期。当下,在现代科学文化背景下,如何讲好中医药故事,如何准确而深刻地认识、全面而系统地阐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规律,促进其正确认知与应用、健康传承与发展,让世界人民共享中医药,是中医药理论体系建设与研究要面对的重大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提出,建议国家应支持投入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阐明中医药理论,用世界人民听得懂的语言解释中医药,是中医药现代化非常重要的环节。
中医药走向世界的痛点
人类的生存与生活必然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此引起一系列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医学问题,中医学强调“以人为本”,不仅注重人的生物属性,尤为重视人的心理特征和社会属性,主张顺应自然规律,主动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并且,中医学的研究,注重吸收多学科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学术发展与创新。
“中医现代化 ”于1979年提出,2007年国家又颁布了《中医药创新发展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基本任务是:继承、创新、现代化、国际化。
2003年SARS爆发,中医药介入治疗改变了危险的局面;当前,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斗争中,中医药也彰显了明显的特色优势。中医药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都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与欢迎。
但是,中医现代化和创新发展依旧任重道远。耿福能表示,近年来,中医现代化取得了不少成绩,但要想进一步走向国际化,还需要解决中医理论创新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召开全国中医药大会,提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要“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中医药发展成为国家战略。
随后,国内各省相继出台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教育改革、中药传承创新等配套文件,中医药服务能力和特色优势进一步彰显,全社会的关注度、人民群众的认可度显著提升。
推动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5月考察南阳时指出:过去,中华民族几千年都是靠中医药治病救人。特别是经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非典等重大传染病之后,我们对中医药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要发展中医药,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既然中医药在临床上是有效的,如何用现代科技手段阐明中医药理论,揭示科学内涵,尤显重要。
对此,耿福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要成立中医药理论研究科研机构,加大中医药理论建设与研究,应把服务于中医药学术和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作为全部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遵循中医药发展的客观规律,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推动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
要充分认识加强中医理论建设与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既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更新观念,调整思路,总结过去,面向未来,认真做好新时期的中医药理论建设与研究,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耿福能建议加大临床大数据研究分析,回顾性研究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从临床角度逆向研究,丰富中医药理论的科学性。国家加大支持投入,用科学技术手段阐明中医药理论。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生活场景和2000年前完全不同,用现代科技手段阐明中医药理论,用世界人民听得懂的语言解释中医药,是中医药现代化非常重要的环节。不能拘泥于古人的成果,要用现代科技完善中医药理论,与时俱进。
人才是学术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中医药理论的建设与研究,人才是根本。耿福能表示,开辟中医药理论发展的新境界,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和一批中医理论大家。通过中医药理论建设与研究的实践,造就学贯古今、学术上有影响的中医理论大家,及中医药理论研究与建设的领军人物和骨干人才。
编辑:于娜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