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句诗、一地情!黄山市长变身“推介官”
来源:安徽日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2-02-26 22:10:35
2月26日,“创意黄山 美在徽州”首映式暨四季黄山相约春天发布会在安徽电视台举行。
黄山市长孙勇用三句诗,分享黄山的神奇与美丽、诗韵与创意,真诚期待更多有识之士、英才俊杰到黄山考察指导、投资创业,当黄山的“合伙人”“同行者”,共同谱写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的黄山篇章。
“山绕清溪水绕城,白云碧嶂画难成”
黄山是一方天生丽质、富有诗意的宜居乐土。
黄山市地处皖浙赣闽四省通衢之地,犹如一枚美丽的红枫叶镶嵌在长三角南翼门户,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城市。
黄山是一幅美不胜收的山水画卷。空气质量常年排名全国前三、内陆地区第一名,地表水优良率100%,森林覆盖率82.9%。“国之瑰宝”黄山、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中国最美山水画廊”——新安江、“养生福地”齐云山、“黄山情侣”太平湖、“天然氧吧”牯牛降、“活动着的清明上河图”屯溪老街,尽显瑰丽磅礴的天地大美。
黄山是一本博大精深的厚重史书。黄山的前身徽州,素称“东南邹鲁、礼仪之邦”,走出了贾道儒行的徽商,创造了“无徽不成镇”的商业传奇。发轫于此的徽文化博大精深,在哲学、文学、医学、建筑、美术等方面独树一帜,是内陆地区唯一传承完整的地方显学,载入《中国名人大辞典》的徽州名人多达800余位,居全国地级市之首。
黄山是一处别样乡愁的梦里老家。拥有文化自然“双世遗”、历史文化“双名城”,拥有450余处国家、省级传统村落,4700多处古民居,180余位省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80余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8000余处历史文化遗存,数量均居全国前列、安徽首位。
“轻舒巨臂邀诸客,再上天都眺远台”
黄山是一方海纳百川、近悦远来的投资沃土。
改革开放是黄山拔节向上的精神特质。全国首个跨省流域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改革创新,入选中国改革十大案例,正向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试验区拓展升级。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上海市杨浦区、奉贤区、江苏省无锡市和杭州都市圈城市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上海湾谷斐迪园、杭黄绿色产业园等一批重大合作平台落地实施。深入推进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屯溪国际机场是皖浙赣三省交界区域唯一可定期运营国际和地区航线的国际机场,黄山已建成高铁2条、高速6条,在建高铁2条、高速2条,市域旅游铁路T1线即将开工建设,已成为我省第二个高速、高铁双“米”字型枢纽城市、长三角第五大交通枢纽,实现了1小时直达合肥、杭州,2小时融入上海、南京,5小时到达京津冀、粤港澳。
创意创新是黄山岁岁向新的基因密码。积极对接国际国内高端创意资源,举办了中外文化创意产业安徽发展大会、“创意黄山 点亮未来”上海推介会、世界创意经济峰会“国际黄山”论坛、“迎客松”杯创意创新创业大赛、中国(黄山)新安医学发展大会、徽派古建产业发展大会、徽菜产业发展大会暨徽菜美食嘉年华等系列品牌活动,长三角创意委黄山中心、创意经济研究院挂牌成立。坚持把开发区作为经济建设主战场、创意创新主阵地,现有省级以上产业园区8个,总规划面积达110平方公里,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是我省第一个省级现代服务业园区。出台“迎客松英才计划”等一揽子人才政策,吸引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和团队落户黄山。
双招双引是黄山澎湃向前的动力源泉。坚持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战场,成功引进联合利华立顿茶叶、圣戈班新材料、小罐茶、国家新药安全评价长三角一体化合作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2021年签约内资项目502个,实际到位内资380亿元、同比增长15.6%,实际到位省外资金增长39.9%、增幅居全省第1。尽心竭力保障资源要素供给,常态化为企业提供全周期综合金融服务,全市3所高校、11所职校每年可为企业输送各类人才过万人,劳动力成本为长三角最低。电力设施完善,电量增容富裕,天然气供给充足,洁净用水无需二次处理,非居民水价仅2.88元/m³、为安徽最低。在全省创新推出政务服务“全生命周期”事项《一本通》,政府服务事项100%网上可办,社会投资类、工业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46和30个工作日,信用考核连续两年位居安徽第一。2020年黄山居全国城市营商环境200强第83位,2021年位列中国城市品牌影响力指数百强第63位。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先后荣获中国旅游城市、中部最佳投资城市、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入选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成为全省唯一三捧“长安杯”的地级市。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黄山是一方未来可期、前景可待的发展热土。
2021年,黄山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1%、居全省第7位,增速为2014年以来新高,在全省位次为2004年以来最好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战新产业产值3项指标增速均创2013年以来新高;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7位,创2014年以来新高;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居全省第5位,创2015年以来新高; 2020年在省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位居第3,创历史最好成绩。
以梦想为岸。黄山明确了加快建设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的使命和担当,更加坚定打造山水人文、创意创新、开放枢纽、青春活力、美丽幸福“五个之城”的信心和决心。
以发展为帆。黄山精准对接省十大新兴产业,明确将数字创意、绿色食品、生命健康、徽派古建、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材料和绿色软包装、新能源和汽车电子、人工智能等九大新兴产业作为靶向发力的重点产业,以实施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行动为抓手,组织开展有效投资攻坚等“十大行动”,加快构建与黄山生态环境相适应、与徽州文化底蕴相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以奋斗为桨。黄山扎实开展能力作风提升年活动,大力营造上下同欲勇者胜的干事创业氛围。常态化对标学习沪苏浙,扎实开展“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活动,深入推进千名干部驻企(项目)服务、千名人员体悟实训、千名人才汇聚黄山、千名干部下乡助力乡村振兴“四千工程”,常态举办新安茶会,以“将心比心”的态度、“马上就办”的速度、“办就办好”的力度,帮助企业解难、服务企业发展。
今年新春,黄山又专门制定出台“稳企增效”十条,从融资支持、稳岗支持、产业支持、为企服务四个方面,通过“补、奖、免、帮”等方式,加大助企惠企稳企力度,全力保主体、增主体、强主体,切实提振市场主体发展信心,促进企业提质扩量增效。
(来源:安徽日报客户端)
编辑:程阔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