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已完成,1.5万亿流向哪里?

作者:王悦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01-27 22:08:31

摘要:张波也坦言道:“据不完全统计,黑臭水体治理这三年,直接投入超过1.5万亿。虽然通过黑臭水体的治理,沿河、环湖开展生态修复,把低价值空间改造成高价值空间,人气提升,拉动招商引资,形成了一些地方经济新的隆起带。但是这项工作进展不平衡,少数地方做事情花架子多,治标不治本。”

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已完成,1.5万亿流向哪里?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悦 徐芸茜 北京报道

1月24日,生态环境部举行了例行新闻发布会,聚焦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对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情况进行了介绍。

据了解,2021年,全国水质优良水体比例为84.9%,丧失使用功能的水体比例为1.2%,29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含州、盟)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水生态环境司司长张波在会上指出,尽管水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工作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依然突出。接下来将以推进落实“十四五”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为主线,不断提升水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并且“十四五”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前已编制完成。

已解决90%以上的黑臭水体问题

据了解,水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了持续改善的势头,顺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而在黑臭水体治理过程中,295个地级以上城市已经从“几乎条条河都臭”,到如今,90%以上的黑臭水体比较稳定地解决了黑臭的问题。可以说,黑臭水体的治理在“十三五”期间拿到了优异的成绩单。

尽管如此,张波也坦言道:“据不完全统计,黑臭水体治理这三年,直接投入超过1.5万亿。虽然通过黑臭水体的治理,沿河、环湖开展生态修复,把低价值空间改造成高价值空间,人气提升,拉动招商引资,形成了一些地方经济新的隆起带。但是这项工作进展不平衡,少数地方做事情花架子多,治标不治本。”

“有的地方靠撒药治污,有的地方靠加盖板遮人耳目,有的地方靠调水冲污。”说到现存问题时,张波一一举例说道,“这些所谓‘聪明的做法’一度很盛行。但是群众举报、媒体监督、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把这些问题曝了光,摆在了桌面上。”

此外,张波认为,一些地方因政策没有到位、收费机制没有落实,使得市场的作用发挥不出来,财政的力量又捉襟见肘,从而导致整个污水收集处理设施长效机制很难建立起来。

“只要是我们发现哪个地方黑臭水体治理后又返黑返臭了,群众不满意,我们就立即纳入国家清单,实行清单管理、跟踪督办、逐一销号。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态度是不获全胜,绝不收兵。”张波在强调将持续发力黑臭水体问题时也指出,生态环境部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打好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动用卫星遥感、现场核实、群众举报等各个渠道,加强监督。中央环保督察也会始终把黑臭水体治理作为重要的内容之一进行监督。

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完成

张波在会上透露,“十四五”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前已编制完成,正在按照程序推进会签报批等工作,应该不久会跟大家见面。

“规划既注重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好经验、好做法并在‘十四五’巩固深化;又锚定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对有关工作和目标进行了完善。”张波指出规划将聚焦三大特点,包括聚焦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以及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有机结合。

据了解,2019年启动规划编制工作以来,生态环境部认真贯彻《水污染防治法》关于流域规划编制的法律要求,聚焦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督促指导各地做实地市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要点。在试点的基础上,组织32个工作组逐个地市进行督导帮扶,最终形成了比较符合各地实际的359份地级行政区的规划要点;在指标设计时,不仅设计了专业性强的常规指标,也制定了便于群众理解、判断、监督的亲民指标。

“十四五”是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事业进入新阶段的关键时期,要着力推动水生态环境保护,由污染治理为主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协同治理、统筹推进转变。

张波指出,水资源方面将推动完善水资源管理的基础制度,把生态用水保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将推动开展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水生态方面将聚焦流域的重要空间,按照流域生态功能需要明确管控要求,推动转变以生态破坏为代价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河湖生态保护修复,逐步恢复水体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力争在“有鱼有草”上实现突破。水环境方面将着力两方面,一方面深化污染减排,治理环境破坏;另一方面针对人民群众亲水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改善水环境,力争在“人水和谐”上实现突破。

“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有机结合在于,一方面,按照‘河湖统领、三水统筹’的规划编制思路,指导地方搞清楚问题、症结、对策、落实等‘四个在哪里’,科学提炼重点任务和项目,加强项目管理,以项目实施推动规划落实。另一方面,鼓励指导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力争在城乡面源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修复等若干难点和关键环节实现突破。”张波说道。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