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健康正文

“艾芬事件”升级,“眼科茅”股价大跌高管出手增持

作者:郭怡琳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2-01-18 17:28:44

摘要:1月16日,微博ID急诊向日葵艾芬再发文爆料:“不寒而栗,细看医保局查处大连爱尔眼科的理由。”文中直指该院手术刀疑似重复使用。目前,爱尔眼科方面至今并未对此爆料做任何回应。

“艾芬事件”升级,“眼科茅”股价大跌高管出手增持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郭怡琳 于娜 北京报道

因被网友曝光手术回扣门,爱尔眼科两个交易日流通市值蒸发近110亿元。

1月16日,微博ID急诊向日葵艾芬再发文爆料:“不寒而栗,细看医保局查处大连爱尔眼科的理由。”文中直指该院手术刀疑似重复使用。目前,爱尔眼科方面至今并未对此爆料做任何回应。

此前的1月9日,“艾芬称爱尔眼科涉嫌行贿”登上微博热搜,爆料宿迁市爱尔眼科医院手术回扣乱象。当日晚间,江苏省宿迁市爱尔眼科医院发布公开回应此事,针对上述爆料涉及的爱尔眼科三年手术回扣明细被曝事件,公告中称:“医院于2019年已按照董事会相关要求进行了整改,严肃处理了违规员工,并撤换了管理团队,对因此事带来的影响深表歉意。”这意味着爱尔眼科方面承认爆料事件真实存在。

一位不具名的民营医院营销负责人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市场营销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民营医院无法避免的市场推广手段,对这方面要强化监督,按照规章制度执行,而不是一个人说了算。加大对违规企业的查处和惩罚力度,提高犯错成本,也倒逼企业营销方式变革。”

触礁艾芬医生

1月16日,微博网友“急诊向日葵艾芬”再发猛料,称辽宁省大连爱尔眼科曾被大连医保局处罚,主要有5个问题,大多跟多收费乱收费有关。文章称,辽宁省大连爱尔眼科一次性手术刀存在销量大于进货量和库存量的情况。爆料者分析得出:“一次性手术刀在爱尔眼科存在反复使用的情况,一旦手术刀消毒不严格就可能出现眼球感染等,后果不堪设想。”而爱尔眼科方面至今并未对此做出任何回应。

此前的1月6日至9日,上述微博账号发文,曝光近几年爱尔眼科的手术回扣明细单,涉及金额约38万元。文章内容全部以“爱尔眼科行贿”为题,且公布了5张“借支季节性工资台账”,直指爱尔眼科在2017-2019年间,以转介费的形式行贿包括国家公职人员在内的相关人员。

该网友微博认证为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曾参加武汉抗疫行动。其已经公布信息包括案件发生日期、借款金额、患者、手术日期、病种、手术费用、姓名、联系方式等等。该名单中的涉事医院疑似指向江苏省宿迁市爱尔眼科医院。

记者统计发现,艾芬爆料涉及转介人数累计为287人,单人回扣金额在200-2500元不等,行贿金额共计约为38万元。但目前这份名单的真假性存疑,记者发微博私信试图从爆料人处了解名单真实性,截至发稿前尚未收到回复。

据艾芬微博介绍,“转介人”为爱尔眼科介绍病人,爱尔眼科就根据患者的手术费用对其按照一定比例发放回扣。这种回扣形式正是民营医院常用的拉新方式之一。

上述营销人员认为:“爱尔眼科被曝出的事件是一种业界常态。市场营销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民营医院无法避免的市场推广手段,旨在提高业务量、增长效益导入。我认为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中制胜的一个关键步骤。但医疗作为特殊的服务行为,需要有严格的市场监管和不同于普通企业的营销方法论。”

事实上,这不是艾芬第一次曝光爱尔眼科。早在2020年10月,艾芬就在微博上发文,质疑爱尔眼科对自己的眼睛治疗不当。2020年12月31日,武汉爱尔眼科医院官方微博发表声明表示,艾芬的术前检查、手术和术后复查等各环节均符合医疗规范;患者自主提供的三甲医院术前B超和OCT检查结果,均显示眼底视网膜平复;术后复诊结果也显示,患者视力较术前明显提升,眼底视网膜平复。

武汉爱尔眼科医院还曾表示,不存在对患者病历和检查资料进行篡改和调换的情况。截至目前,艾芬还要求爱尔眼科公开还原自身就诊的真实经过,公开自身真实就诊资料,然后再以法律形式解决。

截至目前,“艾芬事件”仍没有结束,双方的矛盾也进一步升级为艾芬举报爱尔眼科存在大规模行贿、不规范经营等问题。

依据《药品管理法》第90条、第91条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第3条、第8条,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及其有关人员,在药品购销中暗中给予、收受回扣或其它利益的,分别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行政处罚、处分。情节严重的,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通知,依法吊销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药品生产许可证》和《药品经营许可证》。情节严重或数额较大的将承担刑事责任。

高管出手增持

此次事件在资本市场对爱尔眼科造成极大影响。16日,爱尔眼科收跌1.77%,报35.45元/股,收盘价刷新年内新低,较去年同期高点已近腰斩,市值蒸发上千亿元。如何挽回二级市场的信任是爱尔眼科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为此,11日晚间,爱尔眼科继续发出增持公告。这是继1月6日爱尔眼科财务总监、董秘累计增持15.28万股后的二次行动。

当晚,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吴士君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系统增持了公司股份共计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002%;同时拟自公告日后6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数量不低于50万股,增持价格不高于人民币50元/股。吴士君公开解释增持原因,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以及对当前公司内在价值的合理判断,实施本次增持。

此前的1月6日,爱尔眼科曾公告称,公司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刘多元增持了共计10.28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0.002%;同时吴士君也增持了股份共计5万股。

业绩来看,财务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爱尔眼科实现营收115.96亿元,净利润为20.03亿元。但在第三季度,爱尔眼科的营收下滑了3.48%,至42.48亿元。根据2021年爱尔眼科上半年财报,屈光手术以28.45亿元成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且同比增长84.65%;视光服务以15.24亿元成为公司第二大收入来源,同比增长85.2%,白内障手术以10.73亿元为公司第三大收入来源,同比增长71.52%。

一位不具名的行业分析师告诉《华夏时候》记者:“目前国内的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分布在公立医院,这使得民营医院在竞争优质服务之外,缺乏获得老百姓信任的长处,由此造成获客难等运营痛点。我们观察发现,近年来爱尔眼科的主要收入来自小儿眼科。这说明针对疾病病因相对单一,情绪价值驱动的医疗服务,在民营环境中存有天然优势。而爱尔眼科发生的问题多在以医学技术驱动的医疗服务部分。”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