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价格型政策更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第五届华夏房地产投融资高峰论坛」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于丽丽 李未来 上海报道
“对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稳预期,我建议多用‘价格型政策’,让市场在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表示。
1月11日,由华夏时报社主办,中国社科院、住房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华夏地产专家顾问团进行学术支持的“改变与重塑·稳健与发展——2021年(第五届)华夏房地产投融资高峰论坛”在上海虹桥英迪格酒店举行。
价格型政策的优势
论坛上, 张军对目前政策经济形势下,如何稳预期提出了建议。他阐述了价格型政策及其优势:“经济的政策理论有三种类型,其中一类就是‘价格型政策’。如汇率政策、利率政策,税率政策等,都属于这一类。采取价格型政策有许多优势,如可通过改变市场主体所面临的选择机会,从而逐步逼近目标。”
2021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启,张军认为碳配额交易正是科学、合理的市场化导向,一定要大力发展。再如提高利率,融资成本提高后,投资者、企业家等市场主体会通过“有利于自己的选择”来调整投资,通过调整“价格型政策”,逐步逼近目的的代价最低。
而“数量型政策”的效果不如“价格型政策”。张军指出,“数量型政策”可能会给市场带来一定伤害,并压缩市场主体的选择范围。拿信贷政策举例,如信贷规模压缩20%,这可能会导致部分“项目好、可承担较高融资成本的申请人”被切割在外。尤其是正在发展中的中小企业和民企可能会丧失机会。但采取“利率政策”这一“价格型政策”,被切割在外的部分企业也有机会通过承担高利率的方式争取到贷款。
预防和减少对市场机制的干预和扭曲
对于房地产政策,张军认为需要“一般均衡的思维”来考虑限制性政策,同时尽量预防和减少对市场机制的干预和扭曲。他举例称,70年代的美国纽约,低收入家庭曾抱怨房价过高,政府迫于压力将租金封顶,但其结果却事与愿违,市场随之出现“逆淘汰”,许多房东不再将好房子拿出出租,不仅可出租的房屋数量减少,而且在市场上出租的多是品质更差的房子子。
“我认为要尽量用价格型政策来调控,尽量不去扭曲市场机制或限制人们的选择,相反,要通过增加市场主体的选择范围和选择机会来达到政府希望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稳预期,我有一个非常强烈的建议,我认为稳预期最重要的是改变政策的类型,要多用价值型的政策,这样才能让市场在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才能防止政策的不确定性,才能让过去经常发生的时间上政策的不一致,政策多变的问题,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张军总结道。
责任编辑:张蓓 主编:张豫宁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