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288城品牌影响力发展指数排名公布:香港跌出前10,看看你的家乡排名第几?

作者:徐芸茜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12-07 15:22:32

摘要:报告最后建议,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地区品牌公共政策安排;围绕新发展格局,重构和提升地区品牌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增强城市品牌韧性;进一步深化文旅融合;着力打造营商环境品牌;以人民为中心,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288城品牌影响力发展指数排名公布:香港跌出前10,看看你的家乡排名第几?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徐芸茜 北京报道

12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重大成果发布会:《中国城市品牌影响力报告(2021)》”在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和国际在线主办,华夏时报社协办。会议正式对外发布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城市影响力报告课题组完成的《中国城市品牌影响力报告(2021):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下称“报告”),此外,《中国县域品牌影响力报告(2021)》也于当天发布。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副院长、研究员夏杰长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何德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赵剑英、国际在线总编辑范建平出席并致辞,报告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城市与房地产经济研究室主任刘彦平、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文化和旅游学系教授许峰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赵峥等就报告主要内容进行了汇报。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陆军,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产品贸易与政策研究室主任胡冰川和中青旅文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方涛对报告内容予以点评并发表精彩演讲。

香港跌出前十

报告选取了包括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286个地级以上城市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2021年中国城市品牌影响力指数(CBII)排名前10强分别是北京、上海、杭州、深圳、重庆、广州、成都、武汉、南京和天津。与去年排名相比,香港排名进一步下降,跌出前10,排名第11位,而天津排名则上升2位重回前10。

从总指数的同比变动来看,2021年度有248个城市品牌影响力指数呈负增长,但仍有40个城市的指数得分保持正增长,主要包括中山、汕尾、百色、株洲等华南、华中城市,更多的则是东北、西北和西南城市,如绥化、乌海、鄂尔多斯、中卫、延安、绵阳等城市城市影响力指数得分和排名均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另有部分城市主要是华北和华中的部分城市,则出现得分和排名的大幅下降。

从区域的城市品牌平均得分来看,各区域的平均城市品牌强度从高到低分别是华东地区、华北地区、华南地区、华中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此外,七大区域入选城市数量最多的是华东地区,共77个城市入选,随后是华中地区(42)、华南地区(37)、东北地区(34)、华北地区(33)和西南地区(33),最少的是西北地区,共30城进入榜单。

而单从CBII前100强的分布来看,华东地区依然遥遥领先。华东地区获得CBII百强的42席,其中浙江11席,江苏10席,山东9席,成为中国城市强势品牌的高地;其次是华南地区,占据14席,其中广东得8席;华北地区有12个城市进入百强,以京津为引领城市,河北占6席;华中的百强品牌城市数量上升到10个,其余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的百强品牌城市均为个位数。上述百强城市中,南方城市阵容继2020年首超6成的基础上又有所扩大,达到62席,北方的百强品牌城市减少2席,仅为38个。

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报告认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为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和增强自身可持续内生动能的重大战略调整和战略选择,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在各层面、各领域的调适和变革,因此,地区品牌影响力建设也应确立其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的思维。

报告提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要求下,以下三个方面是重点:平衡城市品牌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建设,力争齐头并进、相得益彰;从空间和区域的角度来重新梳理地区品牌网络的关系,提升地区品牌治理绩效;从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角度,来重构地区品牌分工与合作的战略布局,以发挥品牌联动的最大效益。

报告认为,地区品牌在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上面临着十大挑战。我国大多数城市虽然2021年城市韧性口碑有明显提升,但在疫情、气候变化、国际政经环境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我国城市韧性建设仍可谓任重道远;城市品牌软实力与硬实力不平衡乃至脱节。即使在城市品牌发展较为成熟、排名在前20位的头部城市阵营,也普遍存在这种不平衡的现象;多半城市对城市品牌建设的重视仍然不足;城市IP塑造能力不均衡,特别是三四线城市的IP塑造能力有待提升;城市故事内外割裂,外宣“内宣化”,降低了传播效果;城市更善于讲生活故事,城市发展故事则显得不足;故事议题不丰富、表现不平衡,限制城市品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城市品牌与区域品牌的协同力不足,且严重分化;城市品牌影响力的结构失衡,背后是品牌治理存在缺陷;城市品牌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战略工具的认识有待深化,相关的公共政策供给和制度安排有待完善。

报告最后建议,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地区品牌公共政策安排;围绕新发展格局,重构和提升地区品牌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增强城市品牌韧性;进一步深化文旅融合;着力打造营商环境品牌;以人民为中心,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华夏时报》受权发布2020-2021年度中国288个城市的城市品牌影响力指数总排名:

1.jpg
2.jpg
3.jpg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