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嘉明:开发公益资源 构建公益社会「2021华夏公益论坛」

作者:陈柯宇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11-29 12:17:15

摘要:“在数字化时代,公共资源、福利资源和公益资源会加快融合、一体化,加之政府、企业和自然人,以及公益组织的互补性不断加强,数字公益事业会展现出更为鲜明的共享型、普惠型、国际化、透明化的特征。”朱嘉明说道。

朱嘉明:开发公益资源 构建公益社会「2021华夏公益论坛」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陈柯宇 文梅 北京报道

11月28日下午,由华夏时报社主办的2021华夏公益论坛在京举行,论坛主题为“公益力量助力共同富裕”,公益领域众多知名人士汇聚2021华夏公益论坛,共同探讨公益力量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功能作用,并寻求促进公益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经济学家、横琴数链数字金融研究院学术与技术委员会主席朱嘉明做了以“数字经济时代,开拓公益资源,构建数字社会”为主题的发言,阐述数字公益和公益社会的关系。

朱嘉明指出,数字化改变了公益资源的结构,数据本身、信息本身就是公益资源的组成部分。在农耕社会或者工业社会,社会的福利资源或者公益资源主要是固定形态。而在当下,新的趋势——公益资源数据化,数据化公益化的互动趋势已经呈现。

在这样的背景下,朱嘉明认为,民众会产生并行于物资化需求的数字化公益,包括社交模式、福利模式所包含的数字化公益新需求,以及特定需求,诸如求助、公共卫生危机、医疗、教育和安全等方面的数字化相关性。例如,在社交模式上,微信、抖音等自媒体的传播和发展,已经成为了数字化时代人们不可缺少的共同需求,青少年与网络游戏的深度关系,构成了他们特定的数字化公益特征,影响了他们的现在学习和生活方式,以及未来就业的方向。

因此,“由于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我们将面对一个具有数字化的公益社会,它较于传统公益社会具有相当明显的差异。”朱嘉明说道,并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差异。

第一个差异,数字化公益需要有数字化新基础结构支持,例如5G、云、AI都要成为未来数字化公益的重要基础设施。机器人已经开始进入到公益行列,形成人工智能和传统人类在未来数字化公益社会的新型互动关系。

第二个差异,是数字化财富的“外溢”和“再分配”效益普遍化。唯有数字化,数字技术将有效实现当前人们深度关注的“第三次分配”。

第三个差异,只有数字技术和公益事业结合在一起,才能超越传统公益事业时空的界限,加快实现人们长期期望而实际上难以做到的公益资源运行目标:尽可能地全覆盖、尽可能地及时、尽可能地精准。

第四个差异,数字化公益活动会更加支持推进非物质化公益活动,包括时间的贡献、精力的贡献、知识的贡献、信息的贡献,而不再传统地囿于物理形态和金钱的贡献。只有这样,有助于更多的民众,他们虽然没有足够的物质财富,却可以以时间、精力和知识参与公益事业,为数字化时代的公益做持续性贡献。

第五个差异,信息化组织发生变化。伴随数字公益社会的发展,以基于财富生产和管理的公司形态会逐渐被合作化、社区化、生态化的新型经济和社会组织所替代,未来的数字化公益社会将完成从闭环走向开放,进而走向多维和多元化。

“在数字化时代,公共资源、福利资源和公益资源会加快融合、一体化,加之政府、企业和自然人,以及公益组织的互补性不断加强,数字公益事业会展现出更为鲜明的共享型、普惠型、国际化、透明化的特征。”朱嘉明说道。

见习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