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有温度 共绘最大同心圆 花溪农商银行“五个维度”支持地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贵州花溪农村商业银行“因农而生,因小而长”,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人民银行、银保监的精心指导下,坚持“感党知恩,立足花溪、服务人民、回报社会”的服务宗旨,在花溪区广大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下,经过农合行与农商行两次改革改制的推动,不断在变革中发展壮大,从一个濒临破产的小机构,成长为一家持续创新发展、勇于攀登突破的县域农商银行。打造了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精通农村金融的干部人才队伍,成为支持地方民营经济发展“主力军”,联系城乡经济的“金纽带”,架起了政府、民营经济之间“同心同向”的“连心桥”。
把稳“思想之舵”,党建领航有高度
花溪农商银行几十年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一直以来我们将党建工作与金融服务有机结合,按照“党建强,则发展强,党建活,企业活。”的工作思路,积极融入社会治理,牢牢把握住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方向舵。始终坚持党委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保落实的领导作用,落实“党建入章”,确保党的领导渗透各个环节并成为公司治理的核心。将党建任务和业务重点同步部署、党建制度和业务制度同步完善、党建知识和业务知识同步学习、党建绩效和业务绩效同步考核,确保工作落在实处,取得成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截至2021年9月末,我行资产总额286.29亿元,负债265.9亿元,各项存款余额231.89亿元,较成立之初的4.4亿元增加了227.49亿元,增长51.70倍;各项贷款余额171.5亿元,较成立之初的3.6亿元增加了167.90亿元,增长66.63倍,改制以来累计上缴国家税收近18亿元,已连续20余年未发生一起经济刑事案件,全行党员267名,占职工总数的49%,中层干部中80%以上由党员担任。先后赢得了“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贵州省双百强企业”“贵州省诚信示范企业”等96项沉甸甸的集体荣誉,涌现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贵州农信‘六先’共产党员”等10余名全国、全省、国资系统、农信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以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15位荣获国家、省、市级工会系统个人荣誉获得者。实现了党建强就是发展强的辩证统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硕统一、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进一步凸显农村金融机构永远跟党走的鲜明底色。
做好“政银联动”,金融服务有力度
提升服务民营经济的组织力建设既是长远之计,也是固本之举。花溪农商银行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联社党委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切实加强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以党委书记、董事长为组长,党委副书记、党委委员、经营班子为副组长的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党委办公室,从阵地建设、队伍配备、作用发挥等方面着手,有计划、有重点地切实做好新形势下金融机构统战工作,引导督促企业服从党的领导,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同时,花溪行党委班子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区工商联副主席、副会长,使地方金融工作与工商联工作进一步加强协作配合与交流联系。特别申请设立花溪农商银行统战工作站,进一步扩大了我行服务地方经济的知情渠道和参与渠道,进一步发挥了金融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慧密集的优势,更好地发挥在民营经济建设与服务中的应有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花溪经济发展服务。
精准“把脉问需”,产业支持有广度
花溪农商银行围绕地方政府工作大局,坚持服务地方农支小的市场定位不动摇。一是开发“小”产品,排群众之难。针对农户开发了“小康卡”系列贷款产品,依靠农户信用发放贷款,无需提供抵押担保,信用贷款比例达到80%以上,
截至2021年9月末,我行累计授信农户49117户,贷款农户数28076户,贷款面52.65%,发放农户信用贷款39.93亿元,用花溪区35%的存款资源发放了该区90%以上的涉农贷款。针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开发了“金纽带”系列贷款产品,有针对性的解决商户抵押难、短期流动资金不足、回款期与偿还期不匹配等问题。截至2021年9月末,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贷款余额111.18亿元,近三年贷款平均增速8.63%,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65%。二是支持“小产业”,应群众之盼。围绕金融助力乡村振兴,聚焦贵州十二大特色农业产业,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支持企业实行准入门槛、授信审批、融资规模、利率优惠,累计投入乡村振兴领域贷款59.86亿元,培育支持了黔陶香葱、久安茶叶、马铃养牛、养鸡、高坡、青岩旅游观光等特色优势产业,满足其生产经营、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金需求。三是减免“小”费用,解群众之急。我行坚持响应中央政策,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多年来减免抵押登记费、银行账户服务费、电子银行服务费等二十余项收费减免优惠。针对因疫情、经济结构调整等原因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造成的实际困难,推出“转型贷”“脱困贷”等信用贷款产品,用好用足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农支小再贷款政策,持续加大有效信贷资金供给、给予各类民营经济体优惠贷款利率支持,帮助其有序复工复产。今年以来,已累计发放各类续贷、 贷款18.9亿元,帮助企业48户,贷款金额5.16亿元,个体工商户483户,贷款金额9.19亿元,农户3090户,贷款金额4.56万元,解决转贷难题,节约费用约6000万元,提升了各类民营体的获得感和满足感。
打造“党建+金融”,信用营造有深度
信用是社会发展基石,花溪农商银行坚持创建农村信用工程体系,提升群众金融素养,对辖区内所有农户开展建档、立卡、评级、授信,实施利率优惠政策,截至2021年9月末,农户建立信用档案53329户,建档面100%;评级授信农户数49117万户,占建档农户数的92.1%。创建信用组644个,信用村117个,信用乡(镇)9个,持续全面助力乡村振兴。一方面将信用工程建设与政府支持结合起来。邀请当地政府党委班子、主要负责部门参加信用乡(村)创建,强化“政府主导、农信社主抓、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多级联动机制,借助农村信用工程创评理念,推进农村信用工程与社会治理有机结合,使农村信用工程成为社会治理的有效载体;另一方面将信用工程建设与党建引领结合起来。办好金融夜校,坚持金融知识进乡村、进社区、进商圈,与村委、街道办、小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共建活动,三年累计以来开展金融夜校1842场,覆盖5.59万人次,开展党员联学、活动联办、服务联抓200余次,增强群众对信用工程建设的参与感认同感,以主题宣讲、金融大讲堂为载体,加强金融基础知识普及,解决金融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为“诚信贵州”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实施“金融护航”,服务创新有速度
做好金融服务,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花溪农商银行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我们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借助“一个平台、一张网络、一个联合体”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一是用科技赋能,让金融服务更高效。上线大零售系统,大力推动网上审贷通道,依托信用工程信息采集工作,在移动终端实现“现场调查+现场授信”,当日申请,当日审批、当日贷款。同时,在所有中心网点布放智慧柜员机33台,自助办理开、销户等基础业务,实现“基础业务不排队”。二是精准覆盖,织密基础服务网络。我行35家营业网点、14家便民服务支行、3个金融服务点,遍布花溪城乡,并延伸至高新、南明、云岩,21支自行车服务队、12辆流动服务车将金融服务带到园区、市场、乡镇,构建了“物理网点+自助渠道+流动服务”的立体化服务网络,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三是融合发展,共建普惠金融共同体。我行将金融服务内嵌到当地医疗教育,电子商务、餐饮旅游等生活服务场景,打造共享金融生态圈。探索建立了儿童银行、旅游银行、健康银行等主题银行,发展联盟商户51家,建成并改造了集金融、电商、民生等多位一体的“村村通”黔农驿站71家,帮助农户、商户、市场主体聚焦场景,获客、活客。将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服务于企业、服务于群众,服务于基层,扩大了农信“朋友圈”,拉近了政府、银行、群众之间的关系。
编辑:程阔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