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M2增速超预期 居民与企业贷款“跷跷板”效应明显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11-10 21:37:51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佳 北京报道
11月11日,央行发布2021年10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数据显示,10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7%,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2.8%;人民币贷款增加8262亿元,同比多增1364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5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970亿元。
整体上看,10月信贷和社融增速企稳,增量略超预期,体现了金融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但从结构上看,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不够理想,政府债券发行虽然有所加快,但仍不及市场预期。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记者表示,从货币政策方面来看,10月社融、M2同比增速与名义GDP同比增速基本匹配,反映目前总量货币政策保持合理适度,继续为经济扩张提供有力支持。预计接下来通过结构性政策工具,注重政策精准质效。
居民短期、中长期贷款双双回暖
数据显示,10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8262亿元,同比多增1364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464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2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221亿元。
“可见,在10月新增信贷数据中,居民端表现理想,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反映居民消费支出回暖,与10月疫情受控,节假日销售强劲表现一致;同时,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扭转前两个月同比收缩走势,反映房地产市场需求呈现回暖迹象。”周茂华分析认为。
但数据同时显示,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310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8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190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160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583亿元。
“10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反映企业增加投资意愿有所降低。”周茂华表示,这主要是目前国内部分工业制造业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很复杂,能源、工业原材料价格维持高位,供应瓶颈、部分零部件短缺,局部电力紧张,全球航运受阻等。
存款方面,10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7649亿元,同比多增1.16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1.21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5721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1.11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24万亿元。
周茂华指出,企业新增贷款同比少增的同时,企业存款同比是多增的,一定程度反映目前环境下,企业心态略为谨慎。
“10月信贷数据企稳,表明前期‘宽信用’政策的累积效果已经开始显现,同时也与10月以来房地产相关信贷政策有所松动有关。”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后者直接体现于当月以房贷为主的居民中长期贷款恢复同比多增。不过,当月企业中长期贷款仍处同比大幅少增状态,显示企业有效贷款需求不足制约信贷扩张,这是当前信贷数据仍处偏弱水平的主要原因。
M2增速超预期
具体看,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33.62万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比上月末高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1.8个百分点;
狭义货币(M1)余额62.61万亿元,同比增长2.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9个和6.3个百分点;
流通中货币(M0)余额8.61万亿元,同比增长6.2%。当月净回笼现金781亿元。
对于M2回升的原因,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尽管本月新增财政存款1.11万亿元,货币回笼力度加大,但信贷派生能力增强,叠加去年同期基数回落,M2回升超出市场预期。结合市场利率来看,目前流动性还是比较充裕。
周茂华则认为,10月M2同比增速超预期,主要是受企业和非银金融存款明显增加,抵消了居民和财政存款同比少增影响。10月居民消费活动明显活跃,房地产需求回暖,但结合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同时,存款同比多增,一定程度反映企业态度偏向谨慎。
“另外,本月M1增长2.8%,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延续了今年以来的持续回落态势。”温彬进一步指出,“近期,能源和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对部分中小企业形成冲击,M1的持续回落和信贷结构的变化也印证了企业经营偏弱和实体经济需求回落,经济增长压力有所加大。
展望未来,王青认为,伴随宏观政策向稳增长方向微调,特别是房地产融资环境回暖,年内剩下两个月的信贷和社融增速有望回升,后续宽信用进程将继续演进。“这将是稳定今年底明年初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个有力保障。”
温彬则认为,下一阶段,宏观政策要继续做好跨周期调节,加大力度提振内需。同时货币政策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提升前瞻性和自主性,应对好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在加大结构性政策力度的同时,运用好新出台的碳减排支持工具,促进贷款规模增长和结构优化,增加有效投资,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