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票房破55亿 续写博纳“胜利谱曲”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11-01 16:29:21
11月1日,上映32天累计55亿,电影《长津湖》已经超过《你好,李焕英》票房成绩,成为2021年全球票房冠军,并暂列中国影史票房榜第二名。
2017年上映的《战狼2》最终获得56.94亿元的票房收入,稳居中国电影票房总榜第一名长达4年时间,今年春节档热映的《你好,李焕英》也未能超越《战狼2》,但《长津湖》势不可挡的态势则有望打破这个记录,刷新中国电影票房榜首记录。值得一提的是,《战狼2》当年实现55亿票房花费了35天,而《长津湖》提前了3天,并牢牢保持了31天的单日票房冠军,且由于密钥将延期、影片将延长上映至11月30日,后劲依然十足,超越大有可能。
《长津湖》票房走势图
《战狼2》于2017年暑期档上映,相比国庆档上映的《长津湖》票房长尾效应更易于实现。不过,《长津湖》上映首日就收获超过2亿元的票房,远高于《战狼2》1.02亿元的票房,并在此后单日票房连续6日攀升且票房收入均超4亿元,在上映7天达到51368.3万元的单日最高票房,《战狼2》达到42657.4万元的单日最高票房则是在上映11天才实现,其期间票房出现震荡。
此外,《长津湖》上映后的两个周末,在票房上仍是“王者”。耗资12亿,10月22日上映的科幻大片《沙丘》,上映5日票房也仅超1亿元,难以撼动《长津湖》的票房地位。
作为中国电影史上投资规模、制作规模最大的一部电影,《长津湖》没有让观众失望,成功激活了低迷的电影市场,也因此奏响了出品方博纳影业的“胜利谱曲”。
从“山河海三部曲”系列到“中国骄傲三部曲”再到如今的“胜利三部曲”,在过去数年,以《智取威虎山》为开端,博纳影业开创了真实事件改编的主旋律题材电影商业化的新篇章,令主旋律爆款影片做到了商业性与艺术性并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主旋律专业户”的博纳影业在过去5年,贡献了超200亿元票房收入。
弘扬主旋律 爆款成常态
《长津湖》并非一蹴而就,在过去数年,于冬掌舵的博纳影业已经成为“主旋律爆款收割机”。
博纳影业主旋律电影是自2014年《智取威虎山》上映开始的。从“山河海三部曲”系列电影《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及《红海行动》到“中国骄傲三部曲”《中国机长》《烈火英雄》及《决胜时刻》。
主旋律爆款也让博纳影业收益颇丰。“山河海三部曲”合计实现票房收入57.2亿元,“中国骄傲三部曲”合计实现票房收入47.43 亿元,上述两个系列影片取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这种爱国主义电影的市场化和商业化转型,以及电影里创新的影片拍摄手法和表现手法,都是博纳“首创”,现在做到了升级改造,自然而然得以引领市场。
有券商分析师分析,“博纳影业十余年累计出品影片超过250部,累计总票房超过 350 亿元,其中超10部影片票房超过10亿元,票房占比始终位列中国民营电影公司前三甲,主旋律题材电影成功商业化运作为行业典范,公司与众多优秀的导演、监制、演员、编剧等行业核心人员建立并保持着长期的良好合作关系,包括导演林超贤、尔冬升、韩寒、刘伟强等;演员张涵予、章子怡、陈宝国等曾主演或参演公司投资发行影片并取得不俗票房成绩。”
主旋律电影也让博纳影业毛利大增,2018年中国票房冠军《红海行动》为博纳影业贡献了投资与发行毛利合计为6.16亿元;建国70 周年献礼影片《中国机长》则让博纳影业收获5.57亿元毛利。
2017年至2019年,博纳影业实现营收分别为19.97亿元、27.84亿元、31.16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99亿元、2.64亿元、3.15亿元。
在此后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博纳影业宣布推出“中国胜利三部曲”,献礼建党百年。“中国胜利三部曲”中,根据新冠疫情防控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中国医生》已经上映,以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为背景的电影《长津湖》正在热映中,向隐蔽战线上无名英雄致敬的谍战片《无名》预计将于2022年上映。
对于主旋律影片的创作,于冬曾表示,“凭借对真实事件、社会热点的敏锐判断,将宣传中国主流价值观与观影需求相结合,运用商业化的多类型电影创作方式,利用现代化的拍摄技术手段以及工业化的制作模式,采用市场化的发行方式,打造出一系列经典的主旋律题材电影,要做到精益求精,发挥工匠精神。”
博纳影业主投的主旋律题材影片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在中国电影票房总榜中,博纳影业出品的两部影片在列,除了正在热映暂列第二位体现中国不屈不挠精神的《长津湖》外,还有以36.51亿元的票房位列第8位的《红海行动》。
包括《红海行动》在内的“山河海三部曲”系列电影抒发爱国情怀,树立了国内硬核热血战争大片的典范;“中国骄傲三部曲”的《中国机长》改编自四川航空3U8633迫降的真实事件,记录平凡英雄的奇迹瞬间;《烈火英雄》真实还原“大连7 ·16 油爆火灾”现场实景,讴歌消防队伍用生命维护人民财产安全的无私精神。
“救场”低迷电影市场
2020年1月24日,因为疫情缘故,全国影院暂停营业,大荧屏出现了长达7个月的停滞,随后由于疫情的反复,直到2020年底,电影业的排片及上座率才逐步回归正常水准,这也令2020年的电影票房市场低迷,2020年中国电影总票房为204.17亿元,其中,国产电影票房为170.93亿元,占总票房的83.72%。
进入2021年,影视行业重新出发,春节档一炮打响,成为“史上最强春节档”。不过在今年下半年,电影市场就遭遇了“史上最冷”暑期档及“冷淡”中秋档,市场迫切期盼着“国庆档”。
定档国庆档的《长津湖》肩负着能否重新点燃跌入谷底的电影市场,并在国产电影“片荒”以及资产市场态度消极的背景下,给予资本信心的重任?“逆跌”的《长津湖》不负众望,与《我和我的祖国父辈》一共贡献了国庆档95%的票房收入,打赢了这场翻身仗。值得一提的是,在七月,也是博纳影业的《中国医生》承担起了整个暑期档的热度,以12.39亿元成为当月票房冠军。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电影票房由2019年的642.7亿元骤减至204.17亿元,而2021年中国电影票房预计将回升至481.5亿元。截止目前,在《长津湖》的“冲锋号”下,中国电影2021年总票房已于10月28日突破了420亿,继续领跑全球单一市场。
数据截止至2021年10月28日
9月20日,于冬表示,“《长津湖》的坐标性意义不仅在于将中国电影的工业化规格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更在于我们能够从容面对相当于好莱坞A级制作的大制作、大投资,这是中国电影人的勇气,更是对中国电影市场的巨大信心。”
“弘扬时代精神,拍好中国故事,推动产业发展”是博纳影业不变的经营宗旨,博纳影业未来将继续深化繁荣电影投资,每年重点投资拍摄3-5部高规格、高质量、高标准的影片,并强化主旋律商业电影的优势地位。
编辑:程阔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