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上海车险综改一周年:为车主“让利”20亿,倒逼险企转型

作者:胡金华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10-15 21:35:41

摘要:一年来上海市累计承保车辆560.47万辆(商业车险口径),累计赔款162.7亿元(平均每个工作日6500万元),处理理赔案件99万件。商业车险单均保费3476元,同比下降356元,累计向消费者直接让利20亿元。

上海车险综改一周年:为车主“让利”20亿,倒逼险企转型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10月4日,上海车险综合改革一周年成绩单出炉。

据中国银保监会上海监管局(下称“上海银保监局”)对外发布,一年来上海市累计承保车辆560.47万辆(商业车险口径),累计赔款162.7亿元(平均每个工作日6500万元),处理理赔案件99万件。商业车险单均保费3476元,同比下降356元,累计向消费者直接让利20亿元,88.4%的私家车主享受了降价的优惠,私家车续保保费平均降幅达到11.2%,私家车新车保费下降达到22.3%,31.1%的客户保费降幅超过30%,47.4%的客户保费降幅在10%-30%。续保车辆NCD系数(即无赔优待系数,是计算保费的重要依据,NCD系数越低、保费越低)由0.766降至0.708。

而在此前据银保监会透露,全国启动车险综合改革一年来,已经累计为我国车险消费者减少支出超1700亿元,“降价、增保、提质”的阶段性目标基本完成,车险市场呈现保费价格、手续费率“双降”和保险责任限额、商车险投保率“双升”的新局面。

“车主享受到了市场改革保费下降的优惠,不过对于险企而言,承保端的亏损压力却越来越大,政策正在倒逼行业转向销售渠道精细化运营、精准化营销。在存量市场中做增量,只有基于数字场景能力实现保险渠道及营销业务环节的精细化管理,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释放科技效能,并为保险业务带来降本增效的双赢价值。”10月15日,上海一家互联网保险机构负责人对此坦言。

车险综改下车主受惠明显

“我2020在平安购买的商业车险4000多元,由于全年驾驶记录良好,因此续保保费降了近千元,而且还额外赠送了一些附加洗车保养的服务,总的来说,我的车险保费在逐年下降。”10月14日,上海一位私家车主陈先生(化名)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而据记者了解到,陈先生的反馈反映了市场上大部分行车记录良好的车主的心声,不过对于优良行驶记录的车主,同样在车险综改一年中成为各家保险公司争抢的优质客户。

陈先生受访时表示,他的私家车已经开了5年,尤其到每年续保的时候,无论是大型产险巨头还是4S店等中介机构,都在不断的致电给他投保,并给出不一样的优惠,但对其而言,最实在的优惠还是保费降低和保障提升,以及在万一出险的情况下,能否得到最快速的救援服务。

在上海银保监局发布的上海车险综改一年数据中也提到,在保费支出下降的同时,保险责任进一步扩展,多项综改前的附加险纳入综改后的主险范围。商业车险保障水平也不断提升,平均保额由综改前的127万提升到147万,保额150万以上保单占比达到64.8%,保额100万以上保单占比达到94.2%。交强险保额统一提升到20万元。消费者投保意愿进一步上升,商业三责险投保率达到99.7%。

与此同时,“提质”加大服务消费者的能力建设和资源投入。一是以增值服务的方式赠送道路救援服务、代为驾驶服务、车辆安全检测服务和代为送检服务;二是实现车险保单电子化,车险线上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持续推进车险电子投保单工作,通过“人脸识别”+“实名验证”保障客户信息真实性和投保自主选择权,全力推进“投保—承保—理赔”全流程线上化;三是理赔便利性和时效性进一步提升,平均结案周期下降18.85%,其中非人伤(纯物损)案件平均结案周期下降11.05%。

“车险综改实施一年来,交强险口径承保新能源车46.24万辆,同比增长48%。其中私家车32.60万辆,同比增长57%;非营业企业和机关6.52万辆,同比增长50%;承保公交、出租、租赁等服务于城市公共交通的新能源车5.84万辆。”上海银保监局表示。

险企转型仍需迎难而上

作为由国家推动的车险综改,这一年来对于产险公司而言却并不容易。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此前包括人保、平安、太保等几大产险巨头管理层均对外公开表示,车险综改对其业务影响比较大,保费下降成本上升已成定局。

“综改这一年,行业主要的改变来自经营成本增加的压力,并直接影响到主体公司业务员的发展,年度经营结果的亏损状态已不单单是费用性亏损,而是真实的成本亏损。中小险企更是难上加难,好多中小公司的车险业务已经在局部区域开始防守反击,裁并撤机构,缩小人力成本,以冀非车险上能突破,很多从业者甚至因此离开了车险行业。”对此,一家大型产险巨头上海分公司车险部负责人梁明(化名)10月15日受访时表示。

梁明表示,自车险综改开始,前期费用投放的激增导致费用成本提升,业务基本覆盖了自2020年9月18日起,到后期三个月起保的保单,大部分客户选择提前投保,部分主体公司和中介机构希望抓住高保费收入(综改前),不惜进行高费用投入,当时费用比例达到50%以上,因此产生的费用压力会持续1年时间。

“在综改后的1-2个月期间,主体公司和中介机构经营方式确实有一定变化,过渡期业务量呈现断崖式下跌,从原来业务部门日均百万保费跌至日均十万保费,手续费政策也恢复到12%-15%的市场水平。”梁明称。

记者也从上市险企2021年半年报数据中发现。在今年上半年,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车险保费分别下滑7.83%、6.93%、7.13%,承保利润也接近腰斩。这也与银保监会对于车险综改一周年发布的成绩表吻合,在全国市场上截至今年7月末,车辆平均所缴保费2774元,较改革前降低21%,88%的消费者保费支出下降,全国车险综合费用率、车险手续费率、车辆业务及管理费用率同比分别下降11.8%、7.3%、5%,车险综合赔付率由改革前的56.9%上升至73.3%。

有业内资深人士受访时表示,车险综改同时加速了车险市场的马太效应。资深业内人士石川认为,中小险企车险业务越来越难做。战略上总部的车险的发展思路不清晰,战术上缺乏对全国车险市场的精准管理和科学决策,再面临着整体环境的深刻变化,是目前中小险企车险困境的根本原因。

而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9月2日,银保监会下发《关于推动财产保险专业化、精细化、集约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接下来的车险综改工作目标:行业经营成本明显下降,综合费用率较2020年年底降低10个百分点以上,这意味着到2023年年底财险公司综合费用率至少要降到27.56%以下。

对此,也有上海车险市场人士分析称,虽然当前对于险企来说压力比较大,但是通过车险综改,车险市场体量依然是产险第一大险种,车险的市场教育依然是最充分的,随着交通基建和技术的发展,事故率一直呈现下降趋势,且未来二三年内,车主消费意识的转变,车险的出险频度也将较大概率呈下降趋势,法治环境的改善将挤压出理赔水分,保险公司依然能够通过科技手段和场景搭建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精细化运营战略需要结合客户群体的变化敏捷调整数字保险渠道,除了网络直销平台建设外,同时也要对接众多第三方经代渠道以及通过数字化手段赋能代理人团队等方式,以实现多渠道融合的互联网化改造任务,结合精准差异化的需求洞察,通过各类渠道为保险客户提供精准、深度的服务。”上海另外一家大型产险总部负责人受访时表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