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医院教授捐赠1亿元支持规培!专家:关键是要用在刀刃上

作者:周南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10-01 18:50:34

摘要:9月27日,“刘进教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发展基金”捐赠仪式在四川大学举行,刘进将科研成果转化个人所得的1亿元奖励资金悉数捐给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设立专项规培发展基金,用于支持住院医师规培事业,激励住院医师、带教师资,提高住院医师临床能力。这是我国首个由个人捐赠设立的专项规培发展基金。

华西医院教授捐赠1亿元支持规培!专家:关键是要用在刀刃上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文梅 见习记者 周南 北京报道

“技术好得很,一麻一个准。”是不少民众用来形容刘进教授医术专业、精进的玩笑话。作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手术中心主任、我国现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下称“规培”)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刘进充分尽到了“掌门人”的责任。

9月27日,“刘进教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发展基金”捐赠仪式在四川大学举行,刘进将科研成果转化个人所得的1亿元奖励资金悉数捐给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设立专项规培发展基金,用于支持住院医师规培事业,激励住院医师、带教师资,提高住院医师临床能力。这也是我国首个由个人捐赠设立的专项规培发展基金。

刘进此举引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从公益角度而言,相较于传统的“点对点”捐赠,其捐赠行为产生的影响力可能更大。中致社会发展促进中心执行主任、北京市致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何国科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目前医疗领域捐赠中,捐赠人通常把钱捐给贫困患者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医疗救助,而刘进教授并不是对患者直接捐赠,而是针对医生能力的提升进行捐赠,这种捐赠方式带来的公益价值,其影响更加深远。”

老百姓是最终受益人

“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早在30多年前在美国做博士后时期,刘进就认识到了规培的重要性,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中直言:“在美国,一名医学生要想成为主治医师,要经历的这段培训模式是高度规范、高强度且现代化的,这样的培养方式保证了他们能够具有过硬的临床水平。而相比之下,中国同样阶段的医学教育则规范度不够。”

2000年,刘进进入华西医院。在他的建议下,华西医院率先在国内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陆续从麻醉科推广到多个科室,成效良好,也确立了华西医院“高等医学教育国家级示范基地”的地位。2003-2013年,刘进在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期间,连续10年提出“建立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并将其费用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的议案和建议,最终被国家采纳并在全国实施。此次退休之际,他更是捐赠1亿元支持规培事业。在捐赠仪式上,刘进和华西医院李为民院长共同签署了设立规范化培训发展基金协议。

何国科告诉记者,根据华西医院发布的现有报道资料,刘进的捐赠符合《公益事业捐赠法》所要调整的范畴,是公益慈善之举。同时,区别于传统的“帮扶式”捐赠,其捐赠用于建立规培专项发展基金,难得之处在于它有更大的公共价值。“医疗领域传统的点对点捐赠,捐赠人是捐助给患者用于医疗救助、救急救困,而刘进教授通过捐赠设立专项基金,关注的是整个行业,对提升医疗水平会产生更深远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也更具有公共价值。这种关注公共利益的捐赠也是目前国内公益平台需要大力关注的。”

另外,刘进的捐赠之举也是实现第三次分配的重要方式。“第三次分配不仅仅是把钱‘拿’过来给到贫困人群,也是要提升整个行业的水平。刘进教授的专利成果转化获得的财富,从法律上来说这属于他的个人财产,而他愿意把钱捐赠出来,实际上是响应了国家第三次分配的号召,是国家第三次分配的一次生动体现。”何国科说道。

“无论是从他希望推动规培事业的出发点,还是就捐赠行为本身而言,刘进教授的捐赠毋庸置疑是值得肯定的。”在北京荷风艺术基金会高级顾问夏彧歆看来,其实捐赠的最终受益人还是广大老百姓。“把捐赠用于医学人才的培养,规范化培训医护人员,提高他们的专业救治水平,推动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从而让社会公众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同时,夏彧歆也提醒,捐赠额度的多少与产生效果的好坏没有因果关系,“关键是要用在刀刃上”。

提升受赠方慈善管理的专业能力

为刘进教授的医者仁心、兼济天下喝彩的同时也应当看到,这只是一个开始。如何让刘进教授捐赠建立的专项基金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公共价值,避免医者仁心被辜负,如何让更多医学工作者能力得到提升、最终让更多老百姓因此受益,需要“双线”进行:除了医学方面的专业思考,还要配置公益慈善领域的专业应对,

夏彧歆认为,第一,要根据与受赠方签订的协议,明确专项资金的用途,以及阶段性的使用方式、额度分配方法等;第二,成立相应的管理委员会,依法依规负责规划基金的运作和管理,包括面对公众质疑时进行回复等;第三,严格履行信息公开的义务,什么时候用、用在哪、怎么用、效果如何等等都要及时公开,以保证资金使用的透明度,接受公众、媒体和相关部门的监督。

在何国科看来,要想合理使用这笔捐赠资金、充分发挥其价值,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把捐赠人想达成的目标确定下来。具体而言,前期就要建立一套完备、科学、合理的方案来规划捐赠资金,有相应的预算机制和执行机制支撑;在执行具体项目时,可能涉及项目人员的管理费用等,此类成本的承担方也应该在具体的项目方案中约定清楚,避免纠纷和争端;另外,应该制定一个中长期的方向性规划,比如进行培训,培训的目标人数、覆盖地区等。

同时,还要考虑其可持续发展性。“建立专项基金是慈善模式的其中一种,虽然目前无法确认该项基金的具体规划,以及刘进教授本身是希望做临时性还是持久性的公益,但从行业角度而言,我们希望专项基金能尽量保持自己的开放性和可持续性,吸引更多捐赠持续注入,发挥更大的公益价值,产生更深远的影响。”何国科说道。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实际上,公益界有很多由个人或集体进行的大额捐赠,但其中不乏“虎头蛇尾”的案例。据何国科介绍,通常捐赠人的发心很好,然而受赠方不够专业,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和管理模式,或者涉及监督问题,最终导致在执行层面‘麻烦’层出,让捐赠人感到爱心无法落地,甚至对公益失去信心。

何国科告诉记者:“我们倡导捐赠、接受捐赠的同时,一定要具备专业的规划和设计能力。捐赠人提出意愿,如何实现就需要慈善组织去作为。尤其在第三次分配的大背景下,提升行业内慈善管理的专业能力非常迫切,这样公益界才能担负起第三次分配的重任。”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文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