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能源正文

水淹卫辉:救援队闹市乘冲锋舟穿行,市区外围搭起“小吃街”

作者:邢祺欣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07-31 15:57:35

摘要:7月26日上午,记者来到卫辉,此时的卫辉市区已被积水淹没,除了依靠铲车与冲锋舟来进行搜救与转移受灾群众以外,所有民用的交通工具都已经无法驶向城区。

水淹卫辉:救援队闹市乘冲锋舟穿行,市区外围搭起“小吃街”

民间组织的铲车运送受灾群众,这是这次卫辉大水中运量最大的一种运输方式。 邢祺欣摄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李未来 见习记者 邢祺欣 新乡报道

镇国塔,本是车辆从京港澳高速下来后前往卫辉市区的必经之路。但因卫河决口,这条路的积水已覆盖至腰部。虽然在7月26日的凌晨卫河的溃口已被成功封堵,但在决口的这段时间里,大水弥漫了几乎整座卫辉城区。除了特种车辆、大型铲车或冲锋舟以外,基本无法通行。

7月26日上午,记者来到卫辉,此时的卫辉市区已被积水淹没,除了依靠铲车与冲锋舟来进行搜救与转移受灾群众以外,所有民用的交通工具都已经无法驶向城区。

当地的向导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大部分城区都被淹了,有些地方淹了2米多,最深的有3米。”

被淹没的卫辉城区

卫辉5.png

救援队员搭乘冲锋舟向市区挺进。 邢祺欣摄

因为没有通行证与属于自己的冲锋舟,不少从外地赶到卫辉救援的个人和团体都止步于镇国塔下,但即使是携带了专业设备或冲锋舟的团队,也不一定能够让每一个人都前往一线救灾。其中一个携带了冲锋舟的团队队长告诉记者:“我来了三辆车,但只带了一个冲锋舟,其它两辆车装的都是物资,但我们有十一个人,不可能都上的了船,而且就算都能上的去船,那灾民坐哪呢?”

在跟随救援队前往卫辉市区的途中,记者发现有许多街边的商店被一波又一波的潮水撕开卷帘门,将商品随着潮水被冲到了外面的街面。各式各样的盆、箱子、沙发、椅子等这些在日常生活中被居民所依赖的物品,此时却成为了救援队前进的阻碍。

卫辉1.png镇国塔下,救援队用冲锋舟运送行动困难的群众。 邢祺欣摄

人满为患的一附院

作为卫辉最重要的医院,新乡医学院一附院(下称“一附院”)承担着部分医疗救助和食物供应的重任,不少群众在此寻求帮助,导致医院食堂超重负荷。

记者在医院内部看到,为维护排队秩序,持有喇叭的指挥人员不断地喊着“排成两条线”,但受灾群众仍排成了多条线,且一直绵延到了医院门口。

而医院大院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即使是在门口摆了两排沙袋,但是水依然在不断涌入大院之中。

大院的情况尚且如此,积水对一附院的患者又有着怎样的影响?一名一附院的医生对记者表示:“医院目前还有电源,重症患者都在进行转移。”但轻症患者短时间无法转移。

虽然这场慢慢涨上来的水对一附院医院大部分科室的正常运营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对这所医院的食堂的负责人小莉来说,这两天的大水带来的负担则显得尤为沉重,7月25号超过15000人就餐的作业压力明显超过了这个医院食堂所承受的范围。

而不仅就餐人数激增,工作人员也在不断地减少,光是26号这天就因撤离而离开了30多个食堂工作人员,仅剩的70余人在这几天都是加班到夜里两点左右,工作压力也是直线上升,她自己也不知道这个食堂还能挺多久。

小莉对记者表示:“现在不仅是病人、家属和职工,附近的受灾群众也都过来了,每到饭点排队的人从门口一直到大院。”

不过,随着各地民间救援队的赶到,医院外围的安全区内已支起了安徽板面、北方大馍、东北饺子与胡辣汤等民间驰援物资,有受灾群众抵达安全区后对记者表示:“仿佛来到了小吃街。”

卫辉4.png食物品种丰富的安全区。 邢祺欣摄

7月26日当晚,新乡一附院的9000余名医患已全部转移,历经非典与新冠疫情的新乡一附院也迎来125年来的首次停诊。7月28日,卫辉市区中部分街道水位有所下降,但仍有分散在各个城区的群众尚未完成转移。

责任编辑:李未来 主编:张豫宁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