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人生!将听障女儿送入大学后,她点燃了帮助更多孩子康复的梦想

作者:王晓慧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07-28 22:25:24

摘要:西安市莲湖区听障康复教育中心创始人兼西安莲湖爱尔堡幼儿园园长王艳军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中心成立了十多年,来机构康复的孩子有1000余名,康复率达97.32%,残疾儿童在融合园的占比为21.74%。

重塑人生!将听障女儿送入大学后,她点燃了帮助更多孩子康复的梦想

融合幼儿园的孩子们在上课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西安报道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龙首北路西段的胡同里,一座五彩斑斓的三层小楼矗立在一排灰突突的门脸房中间,格外显眼,那就是西安市莲湖区听障康复教育中心。

楼下的小院里,几个孩子正围着桌子搭积木。见到记者一行,他们欢快地跑过来,清晰地叫着“叔叔、阿姨”。如果不是看到他们头上戴着人工耳蜗外置机,很难想象这是一群听障儿童。

“听障孩子只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配戴、早语训,几乎都可以重获‘新声’,跟健全孩子无异。”西安市莲湖区听障康复教育中心创始人兼西安莲湖爱尔堡幼儿园园长王艳军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中心成立了十多年,来机构康复的孩子有1000余名,康复率达97.32%,残疾儿童在融合园的占比为21.74%。

据记者了解,这样的比例在陕西省内,乃至国内的社会力量办园里都是很罕见的。

2.jpg

西安市莲湖区听障康复教育中心矗立在一排灰突突的门脸房中间,格外显眼。

“知天命”之年走向逆袭的人生

王艳军的个子不高,说话柔声细语。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上去不经风雨的女子,11年前,年近半百的她创办了听障康复教育中心。这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我是一位听障孩子的家长,曾经的我也是一位朝气蓬勃、对未来有着美好憧憬的妈妈。在我29岁那年,一岁的女儿因病致聋后,我就踏上了一条为康复女儿,誓言要改变听障孩子人生现状的艰辛之路。”王艳军称,为了带女儿康复,她与爱人通力协作,爱人负责早上送孩子去康复,她负责接孩子。为此,经常早退的她差点丢了央企的工作。

当时的康复费用非常高昂,为了给孩子筹钱,王艳军的爱人最终放弃了同为央企的工作,开起了包子铺。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王艳军家包子铺的生意竟然格外好,日收入经常在200多元,孩子的康复费用有了保障。此后,机缘巧合下,他们又与亲戚合作创办了一家科技公司,这期间的资金积累,也成为王艳军后期成立听障康复教育中心的那桶金。

在爱的滋养下,王艳军的女儿不仅完成了康复,并于2006年考入大学,还在大学里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8岁时,女儿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孩子,成功地融入主流社会。

在王艳军的小家庭看来,这只是他们作为父母应该承担的责任,只是一个相对成功的康复案例而已。但是,对于周围有着同样经历的人而言,他们的成功就是一道星光,一缕希望。为此,很多家长找到王艳军,旨为得到一些聋儿康复的经验。

3.jpg

王艳军在给孩子们上课

“为了能帮助到其他残疾听障家庭,2010年,我在西安市残联和莲湖区残联的大力支持帮助下,为听障孩子创办了这所康复中心。那一年,我50岁。”王艳军说,针对听障孩子而言,她更喜欢称康复中心为“新希望学校”,意为通过努力康复,使听障孩子能够看到新的希望。

在莲湖区听障康复教育中心的“个性化训练室”里,记者见到了正在接受言语康复训练的苗苗。

“没来这里之前,娃连最简单的一个音节都发不出来。”苗苗的姥姥告诉记者,苗苗今年6岁,来康复教育中心接受系统训练已经2年多了,从“无声”到“有声”,苗苗的改变是巨大的。

据了解,目前,我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已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全面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体系和服务网络初步形成。

“花甲之年”点燃创办融合幼儿园的梦想

除了莲湖区听障康复教育中心的创始人外,王艳军还有另外一个角色——西安莲湖爱尔堡幼儿园园长。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进行了“中国梦·我的梦”的重要讲话。而这,也点燃了王艳军创办一所融合幼儿园的梦想。

60岁那年,王艳军自筹资金300多万,为听障儿童创办了一所融合幼儿园,展现了一幅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在同一片蓝天下幸福快乐成长的画面。如今,幼儿园里随处可见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一起学习、一起就餐、一起游戏的场景,王艳军曾经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据记者了解,对于听障儿童而言,早干预非常重要。为此,每一位听障儿童进入机构后,首先会接受全方位的听觉评估,然后由康复老师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王艳军介绍,评估后,孩子一般需要一年时间进行察知、声音分辨、声音识别和理解表达4个项目的训练。其中,察知阶段用时约一个月,一般会结合一些听声放物的游戏,观察孩子对声音有无形成主动反应,进而培养孩子良好的聆听习惯;声音分辨训练则是当孩子对各种频率大小声音均有灵敏反应时,引导孩子对声音的长短、响度大小、频率高低、节奏快慢进行区分,这个阶段用时三个月左右;声音识别是训练孩子把握声音的多种特性,从而将声音识别出来的能力,这个阶段用时约5个月;最后三个月则是训练孩子的理解表达能力,考察和提高孩子音义结合能力,使孩子能真正懂得声音的意义。

通过这四个方面的训练后,听障患儿则完成了基本康复,一般情况下,可进入融合幼儿园接受新阶段的训练和学习。据了解,幼儿园现有幼儿186名,分设在六个教学班,全部享受国家公办幼儿园政策。

王艳军自豪地告诉记者,机构十多年来帮助了很多残疾孩子的家庭,有些孩子在康复后顺利进入普幼普小,甚至有的考上了高中、大学。

23岁的小锴,阳光帅气,四年级时来到康复中心进行康复,如今已是一名西安某大学大三的学生,从外表丝毫看不出他是一位聋生。20岁的亮亮,家庭经济条件有限,王艳军资助多年,如今就读于靖边县某职业教育中心,对于未来,亮亮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他准备考取西安美术学院。

据记者了解,即便这些听障孩子们在康复后已各奔东西,但每当康复中心有事情或举办活动时,他们都会从四面八方云集而来。对于这些孩子而言,康复中心就是自己的家。

随着融合教育发展模式的推进,更多听障孩子成功融入社会。不过,王艳军同样表示,让残障孩子和普通孩子参与融合,同班就读,并非简单的“随班就读”。如何让特殊孩子和普通孩子真正“融合”在一起上课,是一个难题。融合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见习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