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中级调整贯穿一季度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2-05 19:37:34
中大经济研究院 高 辉
2010年开始,主要国家股票指数高位震荡或缓升,而经济回升出口向好的趋势使美元和人民币具有升值的潜力。因此,未来一段时间,货币升值和政策调控将成为限制商品涨幅的主要因素。
目前,国内外商品的中级调整行情已经展开,在一季度可能持续。理由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货币政策开始收缩,这是中级调整的重要条件之一。表现为存款准备金率提高0.5个百分点,以及商业银行开始收紧信贷额度,标志中国政府收紧货币控制通胀预期已进入到实质性操作阶段;其次,高库存的配合,如有色金属铜铝锌的库存都很高;另外,节前资金获利平仓涌出;最后,技术上存在中级调整的必要。
不过商品过分看跌也不成熟。近期北半球寒冷天气促使电煤、天然气供应紧张。而且上半年都是经济活动最为活跃的阶段,新的需求预期仍是有效支撑。本月上旬应关注一系列统计数据的出台。
原油现宽幅震荡
近期NYMEX原油在72美元一带获得支撑,出现宽幅震荡格局。北半球的寒冷冬季仍然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力,另外,市场也担心油价跌破70美元之后OPEC可能减产。EIA报告称,截至1月29日当周,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国——美国原油库存增加230万桶,至3.29亿桶。包括取暖油和柴油在内的馏分油库存下滑100万桶至1.565亿桶。今年取暖油供应仍显充裕,包括取暖油在内的馏分油库存远高于前五年水平,也比去年同期高出28%。
中国原油需求正快速恢复,2009年1-12月中国进口原油达2.04亿吨,同比增13.9%, 2009年全年原油加工量同比增加7.9%至3.746亿吨,或749万桶/日。而且主要国际石油组织连续调升今年全球原油需求,这使得市场对后市抱有乐观情绪。
综合来看,因冬季取暖油需求旺季因素逐渐淡化,且美元升值等金融因素开始压制原油,国际原油后期估计震荡调整。国内化工类商品价格随之进入调整。
农产品节前价格趋稳
本周国内外豆类品种跌幅趋缓,节前价格平稳。大豆供应压力和政府控制通胀预期成为下跌主因。USDA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2010年度世界大豆产量将达2.53亿吨,同比约增20%。同时正在生长中的南美大豆预计增幅也将在30%以上。供应压力不容忽视。
随着秋季作物产量逐渐明朗,后期需求是关注焦点。海关数据显示,中国去年1-12月共进口大豆4255万吨,同比增13.7%。巨大的库存限制了涨幅,加大了调整的力度。由于农产品板块总体上涨幅度远小于金属,因此,下跌过程跌幅将会逐步趋缓。
另外,近期沪铜强势特征彻底扭转,近两周跌幅已达10%以上,受到宏观负面因素的打击较大。受银行将收紧钢材行业信贷的传闻打击,本周螺纹钢再度暴跌。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