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为破发鼓掌

作者:吴君强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2-05 19:31:40

摘要:为破发鼓掌

吴君强

   A股破发潮一波接一波地袭来,从股本巨大的中字头大盘股,到游资偏爱的中小盘股和创业板个股,从首日上市的中国西电、二重重装、高乐股份,到上市已经7个多月的中国建筑,均未能幸免。破发股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广,都为近些年来罕见。
    在成熟资本市场,破发是一种常态表现,但到了A股,就成了新闻,很多投资者还没回过味来,无法接受打新也会亏损的现实。不过,笔者还是要为破发鼓掌。
    当然不是幸灾乐祸。破发意味着在一级市场申购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要承担亏损的压力,上市公司也是脸上无光,更凸显了A股IPO估值之高的极度尴尬,但这些只证明一个结果,只有市场本身是“正确”的,顺应市场得益,逆市场而行必受辱。
    破发给仍然青涩的中国资本市场以洗礼,彻底结束了申购新股不败的神话,让IPO走下神坛,让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更加清醒。无论参与者的实力雄厚与否,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坐等无风险收益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基金对新股申购谨慎起来,很多新股被其放弃,也证明了市场参与者情绪趋于理智。
    破发也教训了欲上市的公司,A股圈钱游戏的难度越来越大,投资者已经越来越不好“忽悠”,上市的本意在于通过融资成为公共公司,扩大资本规模,为公司的继续发展添加动力,而不是仅仅为了满足大股东一己之私,只取不予。
    为破发鼓掌,并不是为高价发行鼓掌,也不代表IPO改革一劳永逸,不需要进一步改革。但就此认为,破发潮代表新股改革失败,笔者不敢苟同。
    IPO价格越来越高,询价制度确实存在弊端,但投资者的不冷静也不必讳言。曾几何时,“人傻钱多”就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代名词,IPO不但能成功,而且能高价或者超募,跟众多新股拥趸者有关。道理很简单,既然能高价成交,有卖者,自然也有买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股破发,再次彰显了“买者自负”的市场规则,是对投资者实实在在的风险教育。
    此外,笔者认为,当前高价发行之风也是IPO改革中的阵痛。回想1988年,中国决定放弃价格双轨制,进入物价闯关,首先放开肉、蛋、菜、糖四种副食品价格,市场上迅速刮起了抢购风,物价疯涨,北京的猪肉由每市斤两块五涨至四块九,鸡蛋由每市斤一块五涨到两块七,西红柿价格在最高时竟卖到八块钱一斤!社会上的反应之快,令决策者始料未及。但事实证明,这只是改革过程中的“必要之痛”,物价的市场化仍是最后的选项。
    当前中国资本市场高价IPO之惑,也可以参考当年的物价闯关。2009年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给予发行人及其主承销商较大的自主空间,形成进一步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短期内,在利己因素驱动下,高价IPO风潮必然大范围出现,如同当年价格放开,卖家疯抬物价,但市场是一个博弈过程,二级市场与一级市场必有一个妥协过程,破发也将倒逼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开始收敛。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中国一重,公司最终确定的发行价格为5.70元/股,低于发行价格区间上限5.80元/股,主动向申购人退钱。这是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以来首例未以发行价格区间上限定价的新股。如果破发潮不止,一级市场的妥协必然越来越多。
    当然,IPO市场化改革才刚刚开始,当年价格改革也非一蹴而就,直到1992年,物价闯关才算正式成功,价格双轨制也写进了历史。但IPO市场化的关键不在于如何确定发行价格,如何规范询价过程,归根结底还是要减少政府对新股发行的干预,将政府的审批制改成注册制,赋予交易所更大的权限,才真是市场化的根本途径。
    那时,不但破发不是新闻,IPO失败也将成为股市一平常事儿。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