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银行党建引领新发展践行服务不忘初心 将“七一讲话”转化为发展强大动力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年。作为根植首都的金融企业,北京银行成立至今已25年,始终牢牢把握“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强化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聚焦社会关切主动担当作为,推动金融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北京银行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7月8日,北京银行党委中心组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学习研讨交流会。会上,再次学习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与会领导踊跃发言,结合各自工作实际,交流学习体会。
会议强调,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贯彻落实讲话精神的实践要求,进一步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北京银行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践行服务实体经济、服务首都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初心使命,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过硬业绩,为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更大金融力量。
创新“党建+公司治理”模式
提升企业治理效能
7月8日,在“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学习研讨交流会上,北京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东宁强调,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深刻汲取智慧力量,坚定正确发展方向。
一要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进一步把稳发展之舵。毫不动摇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二要始终牢记党的初心使命,进一步凝聚奋斗之力。自觉把北京银行发展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时代洪流,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和自身转型升级相统一,自觉投身到伟大的理想实践中。
三要始终传承伟大的建党精神,进一步铸牢信仰之基。继承弘扬党的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的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神气;四要始终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进一步坚定为民之心。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千方百计为群众做好事、解难题,在实践实干中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员工办好事,为北京银行创效益。
可以看到,作为扎根并服务首都经济的北京银行,在体制机制上,坚持“权责明晰、协调运作”。把党建总体要求纳入公司章程,明确党组织在公司治理架构中的法定地位,坚持“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认真落实重大经营事项党委前置研究程序,持续完善党委会与“三会一层”之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有效制衡、协调运作的工作机制,确保党委能够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核心作用。
在股权结构上,坚持“国有主导、中外融合”。通过发行上市和引资合作,北京银行形成了国有股东占主导,兼有外资股东、民企股东、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持股的多元化股权结构。特别是,2005年引入荷兰ING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实现了中外资本有机融合,被荷兰首相誉为“中荷乃至中欧金融合作的成功典范”。
在能力建设上,坚持“形神兼备、有形有效”。持续优化董事会结构,加强董事履职能力建设,做实监事会监督功能,加强大数据、金融科技在股权管理、关联交易管理等方面的应用,高标准做好信息披露工作,持续提升全行公司治理能力。
创新“党建+经营”模式
夯实转型发展基础
北京银行通过创新“党建+经营”模式提升公司金融服务水平,支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首先,北京银行坚守首都银行定位,围绕“四个中心”和“两区”建设做好金融服务。发挥“主场优势”,扛起“主业主责”,推动信贷资源向北京城市副中心、大兴临空经济区、冬奥会场馆建设等重点领域倾斜。截至2020年末,北京地区贷款余额7536亿元,同比增长800亿元,增速12%,规模和增量在市属法人银行均排名第一。
同时,坚持科技、文化金融“双轮驱动”,全力服务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制定服务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专项方案,与北京市文资中心共同出资成立风险补偿资金池,推出“文信贷”“文创园区贷”“文化英才贷”等特色产品,在北京地区成立三家文创专营支行。
累计为2.9万家科技中小微企业提供信贷资金超6500亿元,科技金融贷款在中关村示范区始终位居首位;累计为超过9000家文创企业提供贷款支持超过3300亿元,自有文化金融分类统计以来北京市场份额始终排名第一。挂牌4家自贸试验区支行,发布北京自贸区金融服务方案,全力服务“两区”建设。
其次,北京银行牢记中小银行初心,积极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面对疫情冲击,践行金融“稳企业保就业”责任,累计运用人行再贷款再贴现资金发放贷款305亿元,北京地区同业排名第一,被监管部门评价为“首都银行业稳企业保就业的主力军”。
2020年末,北京银行普惠贷款余额929亿元,同比增速30%,增量占比13.5%,达到定向降准二档标准。
第三,北京银行进一步践行绿色金融使命,助力打好“碳达峰、碳中和”战役。发行全国首单“碳中和”小微金融债券,助力北京市首笔、全国首批公募REITs试点项目——首钢绿能成功募集,成功分销并投资全国首单“碳中和”绿色ABN项目。累计为3400余户绿色节能企业发放贷款近1650亿元。
不仅如此,北京银行提升零售金融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加大零售贷款投放,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全行投放零售贷款余额超过5300亿元,有效满足百姓住房、消费、个体经营、创业就业等方面的合理需求。
据悉,通过聚焦金融扶贫、乡村振兴,推出“富民直通车”“千院计划”等特色金融扶贫助农模式,“富民直通车”金融服务站成功带动河北省阜平县160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千院计划”累计支持特色民宿院落1300余个,累计发放贷款4.5亿元。
作为北京市创业担保贷款首家准入银行,累计发放贷款6亿元,支持近万人实现创业就业。全行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余额达到476亿元。
同时,北京银行聚焦百姓“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和便捷性。联合北京市残联发行62万张“残疾人服务一卡通”,为残疾人提供身份认证、补贴发放、免费公交出行与公园游览等金融和非金融功能。与北京市总工会携手打造“工会会员互助卡”,搭建“工会会员服务体系”,涵盖医疗互助、法律服务、技能助推、心理关爱等多项权益,惠及首都7万家企业557万工会会员。
此外,北京银行进一步完善财富金融体系,满足百姓财富保值增值需求。强化投研能力建设,升级资产配置能力,打造客户类型全覆盖、投资市场全覆盖、主流策略全覆盖的理财产品体系,持续推进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全行非保本理财产品规模达到3357亿元。
同时,进一步提升金融市场业务高质量发展水平,增强实体经济服务能力。特别是提升金融科技赋能水平,助推全行数字化转型。
据了解,北京银行通过完善科技治理架构。制定实施数字化转型行动规划,在城商行中首家设立金融科技公司,搭建起信息技术条线、数字金融部、数据管理部、电子银行部、北银金融科技公司高效协同、合力攻坚的科技治理架构。
夯实底层技术能力。自主研发的分布式研发运营一体化“顺天”技术平台于2021年1月正式投产上线,构筑起安全稳健、灵活敏捷的全行统一技术底座,使应用交付效率提高了5倍以上。
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2021年启动以第五代核心系统为重点的“211”工程,持续推进“京匠工程”十大项目群建设,打造敏捷前台、聚能中台和稳健后台,为全行数字化转型注入持久动力。
截至2020年末,北京银行金融市场管理业务规模2.4万亿元,货币市场交易量23.3万亿元,全国市场占比2%,处于市场第一梯队。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投资京津冀地区重点项目、地方债规模同比增幅18.4%。服务小微企业,发布“惠转贷”转贷款品牌,落地转贷款业务150亿元,再贴现业务开展规模位列北京地区金融机构第一。
创新“党建+风控”模式
全面防控各类金融风险
北京银行进一步提升“三个水平”,完善风险防控体系。优化全口径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流程,开展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风险整治工作,强化大额风险管控,有效提升风险规范化管理水平、差异化管理水平、集约化管理水平“三个水平”。
同时,增强“三种能力”,升级风险防控技术。积极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风险防控领域的创新应用,有效增强智能化审批能力、自动化预警能力、移动化管理能力“三种能力”,充分发挥科技对风险防控的巨大赋能作用。
通过完善“四项机制”,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建立健全审批业务实时抽查机制、重点经营单位派驻督导机制、风险倒查机制、线索移交机制“四项机制”,提升对经营单位、重点业务领域风险的前瞻防控能力。
此外,北京银行重塑风险管理文化,增强依法合规意识。抓好关键人员管理,建立经营单位资产质量评估档案及高管人员、客户经理风险履职档案,压实风险管理责任;持续开展警示教育工作,出台《北京银行信审人员十坚持、十禁止行为准则》,切实提高全行干部员工遵章守纪、依法合规的意识。
2021年,是北京银行成立25周年,也是深化改革转型的重要一年。
北京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牢牢把握这一历史机遇期,总结经验、面向未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作为中心环节,聚焦首都发展履职尽责,在更高的起点上强化党建引领作用,为构建北京银行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的政治保证,为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金融力量。(简宁)
编辑:史言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