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预期逼近岁末短期理财产品唱主角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雪涛 北京报道
家住宣武区的秦小姐到银行网点,咨询如何对其手中的闲钱进行投资理财。银行工作人员认为,目前加息预期强烈,进行理财尽量选择短期理财。为此,秦小姐将自己5万元存款存成了三个月定期,而放弃了定存3年的打算。
“短期理财每到年底就会广受市民的关注和追捧,而今年情况更加特殊。”浦发银行理财师张帅分析表示,“银行理财产品最大的风险是央行加息,如果加息到来,投资长期理财产品将增加机会成本,大部分理财产品收益率不会随利率上升而增加,新年伊始,央行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进一步强化了市场的加息预期,眼下,不少稳健型投资者都在等待加息利好的兑现,时刻准备着转投中长期品种。”
理财产品流行短期化
在强烈的加息预期下,投资市场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加之岁末年初,资金的短期需求比平时要高,此时银行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尤为吃香。工行、中行、中信、光大等多家银行纷纷推出超短期理财产品来吸引投资者。
“7天、14天、21天、28天……这种投资期限在一个月以下的理财产品成为主打产品。该产品最大的特点是其高流动性。”建设银行一位理财经理介绍说,在收益方面,7天期限的收益率为1.80%,依次分别为1.85%、1.90%、1.95%,相比同期银行0.36%的活期存款利率,预期收益率还是很有优势的。“预期收益与流动性都不错,投资者下单还不少。”
“既要让手头资金宽松,又要获得一定的收益,超短期理财产品正符合了投资者的需求,因此备受欢迎。”中信银行分行个贷中心主任靳宝海表示,超短期理财产品投资期限一般在1天至28天,每日均可申购及预约赎回,到期可选择赎回或滚动投资。
“现在加息的信号比较明显,一定要尽量避免投资期限过长、又无法提前赎回的理财产品,推荐关注三个月以下或半年期的理财产品,就算加息,也可以及时将资金转换成加息后收益较高的其他理财产品。”普益财富研究员孙瑞琪认为。
某股份制商业银行理财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目前加息的信号愈发明显,在加息的“靴子”未落地之前,银行倾向于为客户推荐短期理财产品,这也更能迎合市场的需求。
据悉,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是根据发行时的利率水平来预先设计,如果产品期限内利率不断上升,该产品的收益可能只能保持加息前的水平,也就是说,产品期限越长,加息次数越多,购买者的损失就越大。
张帅告诉记者:“一旦加息即会影响投资者的实际收益,但如果中间提前赎回,相关的手续费和违约金也是笔不小的损失。若购买的是短期理财产品,情况就会完全不一样,不仅有机会将资金及时转换成加息后收益提高的新理财产品,在收益方面也大有不同。”
推出“春节版”理财产品
“你们有专门针对春节期间的理财产品吗?”近日,有不少市民纷纷到银行去咨询。浦发银行就针对这一情况推出了保证收益型产品——“汇理财稳利系列春节假日理财计划”,使客户在悠闲过年的同时仍可通过该产品获得高额收益。
浦发工作人员介绍,该产品根据起点金额的不同共分为三款:10万起点档的年化收益率1.78%,100万起点档的年化收益率1.88%,500万起点档的年化收益率更是达到1.98%,相当于活期存款利率的5倍多。同7天通知存款1.35%的收益率相比,该产品同样具有不小的优势。
该工作人员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以大额客户的500万资产为例,在春节期间如果存入活期,在7天假期结束后只能获得350元的利息;即便是运用7天通知存款,也只能获得1294.52元的利息。而使用浦发“春节理财计划”10天后客户能够得到的收益为2750元,其中的差距一目了然。
据悉,10万起点的产品,客户可以通过柜面或网银进行购买,其余产品只能通过柜面进行购买。该产品预计将从2月8日起开始发售,2月12日起计息,2月22日可返还本金及收益。
早在去年国庆期间,浦发就曾针对长假期间理财市场和股市的相对空白而推出了“国庆假日理财计划”,使投资者在惬意休假的同时,资产却仍在不断增值。今年春节浦发再推稳健型超短期理财产品,无疑是其在这一领域成功经验的延续。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经济危机的残留势力尚未完全消散之际,“求稳”仍是相当大一部分投资者首先考虑的问题。选择短期、保证收益型银行理财产品既能获得风险低的且高于储蓄存款的确定收益,又能在较短的投资周期后快速获得流动资金,因而越来越受到大额投资者,特别是在股市中拥有闲置资金的客户的青睐。
正基于此,中信银行、光大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等也均在节前推出类似的新产品,或对原有短期理财产品进行再推广,如中信银行推出的滚动型产品稳健理财计划2号、光大银行即将推出的9天信贷理财计划等等。
张帅同时提醒广大投资者,在长假期间理财,尽量选择超短期流动性好的产品,以便假期结束后资金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重新启动。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