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避加息风险“随息而动”理财产品受追捧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雪涛 北京报道
因一笔资金可能长期闲置,市民陈女士近期打算购买一款中长期银行理财产品。“现在加息预期越来越强,存定期肯定不划算,不知买理财产品会不会也存在这种利率风险?”银行理财师告诉她,现在有几款在售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均加入了“预期收益率将随着央行利率调整而调整”条款,也就是说,一旦央行加息,产品预期收益也会随之提高。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银行业公认人民币已进入加息通道,大家现在最关注的是升息在今年什么时候出现。在微观层面,投资者也有了加息预期,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必须迎合投资者的需求。”
在去年,银行销售理财产品时,更多只是提示利率风险,即告知投资者“产品因利率调整而无法达到预期收益”。随着国内加息预期不断升温,为消除投资者顾虑,银行都在新发的理财产品中加入“预期收益率将随着央行利率调整而调整”这一条款。
在较高收益率基础上再承诺随息而动,无疑增强了产品吸引力。因此,民生、中信、华夏等银行均推出承诺随息而动的理财产品。一般而言,理财产品收益率随息而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存贷款利率上调后,理财产品收益跟着上调,产品收益率按加息前与加息后收益率加权平均计算;另外一种是在产品管理期内设定固定观察日,到观察日如果基准利率调整一次,则产品收益会随之提高,产品最终收益以上调后的收益为准。
不过不同理财产品收益率调整挂钩不同的贷款期限,有的挂钩六个月至一年含一年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有的则挂钩一年至三年含三年贷款利率。这与理财产品所投向的信贷资产借款期限相关,挂钩对象的借款期限不同,收益率调整的幅度可能也会不同。投资者在购买时须仔细了解这一点。
“从去年底开始,银行就开始设计随息而动的浮动收益理财产品。”民生银行分行市场营销部财富管理部艾莉称,此类产品投资期多在一年以上,年收益率在4.5%至5%之间。因本身收益较高,还可随加息上调收益率,自然受到投资者青睐。
“目前来看,央行短期内加息的概率较小,对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影响不大。因此,三个月以内产品一般不会承诺收益随息而动。”艾莉还表示,但也并非所有的信贷理财产品收益率都会承诺随息而动,这与产品所挂钩的信贷资产贷款利率是否浮动直接相关。不过国内如处于加息通道中,这种操作模式显然是大势所趋。
不过,尽管从收益水平来看,信贷类产品比债券类产品更有吸引力,但这类产品在不保本的情况下,容易产生信用风险,投资者应根据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投资。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