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七年:三地互投金额增长近4000亿,非首都功能疏解成效显著

作者:张智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06-16 16:11:44

摘要:投资数据的增长也显现出三地协同发展的加深。北京是京津冀三地互投的资本辐射中心,数据显示,从2014年到2020年,三地互投金额从1495亿元增长到5304亿元,其中,北京对津冀的投资达到4273.81亿元。

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七年:三地互投金额增长近4000亿,非首都功能疏解成效显著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落地,时间一晃到现在,京津冀国家战略出台已经7年了。7年间,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一定成果,三地互投金额增长近4000亿元,特别是非首都功能疏解成效显著。

首都经贸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叶堂林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7年来,非首都功能疏解成效显著。数据显示,2020年,北京在营企业注册资本总额在京津冀三地的占比为73.95%,相比2014年下降了9.57个百分点。天津在营资本占比上升了3.72%,河北上升了5.85%。

“京津冀协同发展,很多困难通过三地的努力和国家中央层面全力的支持,已经得到初步解决,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在于,三地产业发展不均衡,依靠河北、依靠天津去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很难。特别是北京的科技研究成果,几乎没有在天津和河北顺利转化成产业的案例,这应该引起重视。”在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主办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院教授张杰表示。

因此,他建议,京津冀协同应以政策加强三地产业化联系,培养世界级产业化集群。下一步,协同发展将进入激发首都领头功能新阶段,深度融合仍待破题。

协同发展成效显著

2014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视察北京时提出,首都要高质量发展,京津冀要协同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实现京津冀因素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2019年,高层专门对三地进行考察,京津冀协同发展再次大幅推进。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市委市政府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李文红介绍,当前,京津冀三地一体化交通网络已经全面铺开,京张高铁开通运营,京哈高铁全线贯通,大兴国际机场北线高速东延段通车,环首都一小时交通圈逐步扩大;生态环境日渐向好,PM2.5平均浓度比2014年下降了51%;产业对接协作越来越好,北京与曹妃甸示范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总体规划落地实施,自贸片区正式挂牌,综合保税区获得批准,支持张承生态功能区绿色发展,共建北京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此外,协同创新步伐越来越快。

“目前中关村企业在天津、河北设立了8800多家分支机构,北京、天津和河北达成了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了1400亿元,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新增注册企业超过2千家。”李文红介绍。

从北京重点疏解的批发和零售业来看,7年间,北京批发和零售业在营资本增长54.56%,天津增长126.92%,河北增长127.70%。

投资数据的增长也显现出三地协同发展的加深。北京是京津冀三地互投的资本辐射中心,数据显示,从2014年到2020年,三地互投金额从1495亿元增长到5304亿元,其中,北京对津冀的投资达到4273.81亿元。

一个亮点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后,一改此前GDP实际同比增速下滑的趋势,京冀两地GDP保持在6%和7%区间平稳增长。因此,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对区域内的经济增长能力起来了一定程度的支撑作用,特别是对北京和河北两地的经济增长平稳支撑作用比较突出。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所研究员杨开忠注意到,北京2020年宣布建设两区一心,两区就是自由贸易区和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验区,一心就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正式宣布北京建设国际科创中心,同时,北京的战略重点开始从以疏解整治促提升,向提升促疏解整治的转变。

“基础先行,当前,京津冀已经进入到新发展阶段,无论是北京副中心还是雄安新区,都开始转变到人流集聚的阶段。”杨开忠表示。

在他看来,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使地区内部差距缓解甚至缩小,同时,适度平衡南北发展,也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

深度融合仍面临挑战

尽管成果显著,但下一步的深度融合仍面临很多挑战。

比如,在已经出台的“十四五规划”中,北京和天津两地的产业结构趋同性日益明显,且京津冀三地支柱产业并未形成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协同的基本架构,相反呈现出各自孤立增长的基本态势。

“北京和天津之间的高端生产服务业存在直接竞争的关系。由于天津竞争不过北京,导致天津难以发展出与高端制造业和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相互支撑式的发展融合体系。在北京和天津的制造发展能力和发展空间出现全面弱化和相对衰退前提下,河北的制造业没有获得这两个地方的缺乏京津的高端制造业支撑,造成河北制造业只能走向低端化。”张杰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造成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存在困局的一个核心问题在于,北京的科技研究成果无法在天津和河北顺利的产业化,北京的战略性新型产业领域里的重大研究成果几乎均未在京津冀区域里面落地。

叶堂林也认为,目前,京津冀三地之间创新能力落差和缺乏有效的成果转化机制,制约了北京的科技成果在津冀的落地转化。他建议,要搭建专业化的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平台,支持北京的研发机构面向津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开展关键性的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支持北京的研发机构,在津冀主要的产业集聚园区,设立创新服务平台;进一步鼓励中关村在津冀设立特色产业创新中心和孵化器等各类创新平台。

张杰建议,应优先于北三县打造产业链密切分工协作圈,以既有和新一代的集成电路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国产化、自主化、孤立化为发展契机,在京津冀区域布局打造2万亿产值以上的集成电路产业链世界级先进制造集群。

“我呼吁要在京津冀以北京为牵头,打造中国北方世界级既有和新一代集成电路,新世界级先进制造集群。北京规划要打造万亿级的产业集群,天津要打造五千亿级的产业集群,河北也计划打造千亿级以上的,应该把这三个地方发展世界级新一代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发挥1+1+1大于3的合力。”张杰建议。

此外,天津、河北均将现代医药医疗生物健康产业设计作为主导产业,网络联汽车产业的潜力也十分巨大,张杰建议,应打造医药医疗生物健康产业世界级先进制造集群和网络联汽车产业的世界级先进制造集群,在京津冀发展全产业链、全创新链的世界级先进制造集群。

同时,加快制定和出台京津冀总体层面的“十四五”产业协同发展和2035年远景目标规划,从京津冀整体的层面去制定“十四五”期间打破三个地方相对比较孤立、分散的布局。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