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把脉就业政策“风向” 宜生无忧累计帮助15000名残疾人实现就业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06-02 15:09:56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又是一年毕业季。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规模909万,和去年的874万的毕业生人数相比,同比增加35万。其中,有25023名残疾人毕业生。随着残疾人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越来越多,但是与健全人相比,残疾人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更加突出,这部分特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牵动各方的心。
“针对残疾人就业,我们每年都会做一些招聘会,包括线上和线下。这次招聘会主要针对的是应届残疾人毕业生,现场86家参会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超过3000个。”5月22日,北京宜生无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宜生无忧”)总裁周敏在“2021年残疾人大学生专场招聘会”上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招聘会不到一个小时,已经有近400个残疾人以及家属参会。
据记者了解,招聘会只是宜生无忧精准对接企业与残疾人的渠道之一,通过活动带动残疾人的整体就业,才是活动的根本。而从2016年推出“企业公益助残计划”至今,宜生无忧已帮助超过15000多名残疾人实现就业,他们每年合计创造数亿元收入。
由“门外汉”做成行业领先企业
其实,对于残疾人就业而言,宜生无忧原本也是个“门外汉”,然而,他们拥有高度的政策敏感度,最终通过精准把脉政策“风向”和加大对残疾人的关注,从而将爱心转变成了事业。
宜生无忧于2004年成立,是国内“互联网+残疾人”就业平台,主要业务并未涉足残疾人就业。
2015年9月,为规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促进残疾人就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中国残联发布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其中规定,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5%(各地不同,但不得低于该比例),即如果某单位员工中残疾人少于1.5%,须缴纳相应的残保金。同时要求,对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加大奖励力度。
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是我国残疾人就业的法定形式之一,它具有强制性,任何单位都不能拒绝执行。
其实,早在2013年8月,中国残联等7部门就已发布了《关于促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意见》,意见中指出,根据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制度相关规定,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应包含一定数量的岗位用于残疾人就业,推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规定比例的,应严格按规定标准交纳残保金。对拒不安排残疾人就业又不缴纳残保金的用人单位,可采取通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等措施。但2015年的政策力度空前。
“2015年政策出台之后,不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处罚力度大了很多,比如,新政之前不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的话,处罚力度与安置相应残疾人需要支付的工资差距不大,但是,新政之后,政策凸显了用经济的杠杆鼓励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的效果,安置与不安置残疾人的差距明显拉大。”周敏表示,这个政策的出台,让他们看到了企业未来发展的曙光。
加之2016年是全国打响脱贫攻坚战的第一年,残疾人的脱贫攻坚将是重中之重的工作,宜生无忧为此做出了大胆的尝试。
2016年初,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等国家关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部署,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促进残疾人及家庭就业增收,正式推出“零成本企业福利及公益助残计划”,成为国内首家互联网残疾人就业平台,针对残疾人提供合法合规、专业完善的就业咨询服务企业。
对残疾人来说,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除了生活保障,更意味着自信、充实以及充满希望的未来。据记者了解,自2007年《残疾人就业条例》颁布以来,我国残疾人就业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不过,2016年全国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为896.1万人,但就业率仍只相当于健全人的62%左右。
推动残疾人实现高质量就业
一边是残疾人很难找到工作,一边是企业缴纳着高额的残保金,问题何以化解?
“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但就业率一直不高,除了残疾人自身的原因外,主要就是企业的雇佣意愿不强。”通过调研和了解,周敏发现,企业之所以雇佣意愿不强的原因有三,一是没有相应的岗位可以提供。二是企业招聘后涉及针对残疾人的培训以及无障碍改造方面的问题。三是究于残疾人出行不便,出行风险高于健全人。
也就是说,从企业与残疾人员工之间的供需矛盾来看,主要存在于企业雇用残疾人员工的过程中面临许多实际困难与问题,如岗位的匹配度、日常对残疾人员工的管理、残疾人劳务纠纷处理、工伤事故等一系列雇用风险。为此,很多企业宁可缴纳高额的残保金,也不愿意雇佣残疾人,如此一来,企业的支出加大,残疾人也无用武之地。
企业担心什么,宜生无忧便来解决什么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团队用互联网的模式与思维,找到了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的突破口。周敏告诉记者,面对残疾人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岗位、用人单位也无法提供相匹配岗位的问题,宜生无忧就业平台起到了桥梁作用,帮助企业开发、设计适合这一供求关系的岗位,同时帮助企业招聘、雇佣合适的残疾人。
比如,宜生无忧在帮助残疾人匹配岗位的同时,开发残疾人的“比较优势”,根据残疾人士自身的不同特点,为其找到最能突出自身优势的岗位。残疾人在平台完成注册以后,会有专门的团队为残疾人对接后续的服务,包括职业能力的评估、上岗之前的培训等,通过一系列的服务实现残疾人的社会价值并保障其劳动权益,同时,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
据记者了解,2016年以来,宜生无忧的业务范围已覆盖全国70余个城市,与近5000家企业达成助残就业合作,同时为超过15000名残疾人实现了就业,他们合计每年创造数亿元收入。
湖南36岁的先天肌无力兄妹段碧波、段颖琴,父亲早逝,母亲在家照顾他们,基本没有收入,靠亲戚朋友的接济生活。兄妹俩感到很绝望,甚至产生过轻生的想法。2017年,通过宜生无忧获得了人生中第一份稳定的工作。
这份工作是通过云端技术,在停车管理平台做远程车牌审核,每天9点半开始,中午休息两个小时,5点下班,在家里的电脑前就可以完成。自从“上班”后,段氏兄妹每天忙忙碌碌,不再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整个心情都变得阳光起来。现在兄妹俩月薪大概是8000元,“发第一笔工资时,我们给妈妈买了一件新衣服,虽然不贵,但那是第一次用自己赚来的钱给妈妈买的礼物啊!”
如今,周敏告诉记者,在解决了大量残疾人就业之后,宜生无忧将加大对企业岗位的筛选力度,旨为残疾人创造更多的高质量的就业岗位。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文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