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从510亿到0:不仅是人类挑战,更是巨大经济机遇

作者:李俊峰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03-24 15:07:03

摘要:盖茨的这本书与其说是给世界的解决方案,倒不如说是寻找解决方案的一堂科学普及教育课,他告诉人们从510亿到0是可以做到的,只要我们不断努力为改变而创新。

从510亿到0:不仅是人类挑战,更是巨大经济机遇

李俊峰

我怀着轻松而愉快的心情读完了比尔·盖茨的新书《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为什么说对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轻松而愉快的呢?一般来说,讨论气候变化问题会让读者感到压抑、心情沉重,充斥着众所周知的科学观察、骇人听闻的气候变化引发的严重后果、持续增长的排放数据、讨论责任归属的争论、复杂有困难重重的减排途径……可以用一个字来描述读后的心情:应对气候变化问题——“难”,更不用说碳中和了。盖茨的写作风格称得上不落俗套,首页就写了一行小字——“献给作为开路先锋的科学家、创新者和活动人士”,然后写到“关于气候变化,你应该知道的两个数字,一个是510亿(全球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温室气体大致吨数),一个是0(我们需要达成的减排目标)”,把一个让无数科学家和政治家纠结了若干年的复杂的气候变化问题变成了简单的“数字游戏”。这本书洋洋洒洒二十余万字,通篇在讨论如何把510亿变成0。

WechatIMG4642.png

盖茨是世界著名企业家,或者说得俗一点儿,是一个富豪,他本可以在世界各处的海滩上悠然自得地晒晒太阳,享受生活,或者在庙堂之上口若悬河,受万人仰视,享受掌声和鲜花。但是他没有那么做,他和夫人梅琳达经常深入非洲最贫穷地区观察人们的日常生活,他们不是去旅游观光,而是在看那些贫穷的人如何生活、他们的生活缺少什么、应该怎么帮助他们。从最初的疾病控制到摆脱贫困,再到解决能源问题,致力于研发和推广人人可以负担起的清洁能源,最后视角落到了气候变化这个跨世纪的难题上。盖茨没有用通常的写法去批评、去指责,而是试图找到问题的症结,寻求问题的答案。他用一个正在不断注入流水的浴缸比喻地球面临的日益加剧的碳排放威胁,不是减排,而是净零,只有人类实现净零排放,这个“浴缸”里的水才不会漫出来流到地板上,破坏我们的家园,“碳中和”的意义跃然纸上。

盖茨用一个商人的敏锐,发现从510亿到0不仅仅是人类的挑战,更是一个巨大的经济机遇,虽然困难重重,道路漫漫,但是只要通过创新,人们就可以解决这一跨世纪的难题。他把从510亿到0演变成一道数学应用题,不论提出什么样的解决方案,首先要考虑在510亿中占多大比例?从抓主要矛盾入手,尝试找到问题的答案,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提供足够的电力,不论是制造业里的炼钢,还是煅烧水泥,都需要从化石能源燃烧的过程变成消费电力的过程,在建筑领域、交通领域也是如此,人们用什么样的技术才能提供如此大规模的电力供应?提供足够的电力需要多大的空间?这个解决方案在经济上能不能行得通?这些看似是自问自答的“文字游戏”,其实就是用商业思维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总体思路,所有的解决方案必须是商业上可行的,如果它不可行,就要通过技术和机制的创新使之可行,因此盖茨特别关注“绿色溢价”。

盖茨用科学家得视角把这些难题逐一归纳分析,总结出实现“零碳”电力需要的十大创新技术,构建新一代的电力生产与存储系统,这个新的系统将终结人们已经习惯的“发电—供电—用电”一次完成的传统电力系统,从而让人们走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集中式和分布式相结合的,发电、供电、储电和用电相互融合的“零碳”电力新时代。他细数了实现“零碳”电力的多项技术,从核聚变到风力涡轮发电机,从利用太阳能到利用地热,再到海洋能源的利用,分析了它们的三组数据,即有多大量、需要多大空间、成本降低到多少才可行。电力的存储系统也是如此,盖茨提及了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等,还讨论到了节约电力。他不仅仅在讨论技术解决方案,还从机制讨论问题,比如如何通过减少补贴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零碳”电力的每一个进步、每一个环节的改变都需要创新来实现。这也是这本书在开篇致敬科学家和创新者的原因,因为只有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才会实现这些改变需要的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

制造业、交通和制冷采暖的解决方案惊人的一致,也就是能够用电力解决问题的工艺流程尽可能地用电,不能用电的领域再讨论如何利用碳捕集或者碳汇解决问题。同时要努力加强各种材料的循环利用,减少消费也是实现净零排放的选择。不同的是制造业领域要用电力的生产工艺和过程取代传统工艺,在交通领域用电力驱动交通工具,淘汰燃油车辆,在建筑领域用电力为建筑物制冷和取暖,当然实现这些愿望不但需要用电的技术创新,也需要来自电网的“零碳”电力实现净零排放。种植和养殖业的减排似乎更困难,人们必须为日益增加的人口提供充足的食物,还要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除了采取一些技术措施减少排放外,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是最合理、最迫切的解决方案。此外,人们还需要关注氢能、碳捕集和封存技术等。总之实现从510亿到0,要不断的技术创新,并通过机制使之商业化。

盖茨给出的不论是技术解决路径,还是政策的解决方案,几乎都是耳熟能详。但是读起来,还是那么让人振奋和欣喜。他告诉人们,虽然许许多多的地方还需要改变和创新,但是只要人们努力了,将排放从510亿降到到0就不是空谈,因为从现在这些技术的应用开始,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使得这些技术不断进步,510亿这座大山就会被众多的愚公们移走。这些愚公包括政府的决策者和方案的规划者,也包括每个行动着的企业和个人。在减排这个问题上,每个人都有责任。盖茨认为明智的政策,可以帮助解决气候问题,政府首先要做的事情,一是弥补投资缺口;二是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三是破除非市场壁垒;四是紧跟时代步伐;五是规划公正转型;六是迎难而上;七是技术、政策和市场三管齐下。每个公民也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从510亿到0做出贡献,身为公民,你应该用你熟悉的方式告诉政府应该做什么;身为消费者,你应该宁可为此多付出一些,也要选择那些碳排放较低的商品;身为雇员或者雇主,你可以推动企业履行减排责任;身为投资者,你也许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只要人人都行动起来,离问题的解决就不远了。

我之所以向大家推荐盖茨的这本书,还在于他讲的故事触及了我的心灵深处。他说他和梅琳达在非洲经常看到母亲和女童花费很多时间捡柴火,以及在烛光下夜读的男孩。60年前,中国的广大农村地区,乃至城市,也是那样的情景。我从6岁起,放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为第二天生火做饭捡柴火,我也曾在煤油灯下夜读,完成了小学到高中的学业,我的家乡在1987年才通电,孩子们从此才享受到“电”这个现代化文明的催化剂。我的感慨不只这些,也为盖茨写的那句话:“为什么那里一片漆黑,我在巴黎、纽约和北京看到的灯光都去哪里了”而感慨。新中国经过70年的努力,让一个“老外”把北京与巴黎、纽约并列了。其实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的发电装机只有185万千瓦,1年的总发电量不过43亿千瓦时,人均只有不到8千瓦时,95%以上的人用不上电,70年多过去了,我们创造了奇迹,家家户户有电可用,享受着现代文明。时至今日,我们是不是也需要像盖茨那样想想:这些电是从哪儿来的?这些电给环境造成了什么损害?我们要不要改变些什么?要不要为世界上那8亿多还没有电力照明的人做些什么。

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2021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习近平主席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领导干部要加强对碳排放相关知识的学习,增强抓好绿色低碳发展的本领。

盖茨的这本书与其说是给世界的解决方案,倒不如说是寻找解决方案的一堂科学普及教育课,他告诉人们从510亿到0是可以做到的,只要我们不断努力为改变而创新。因此,我希望正在考虑现在或将来为碳达峰、碳中和可以做些什么的人,不论你是科学家、企业家、普通的消费者还是大中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都应该读一下这本书,也许有一天,你也可以成为破解510亿到0这一跨世纪难题的贡献者。

(作者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 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九届扎耶德未来能源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程凯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