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健康正文

当基神踩雷“牙茅”:通策医疗跳水,多只明星基金走下神坛

作者:王瑜 于娜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03-19 08:38:13

摘要:某连锁口腔医院董事长告诉《华夏时报》记者,除了疫情之外,并未见该行业新增不利因素。众多券商则表示,此次抱团股瓦解的核心因素在于流动性收紧预期和抱团股高估值回调。

当基神踩雷“牙茅”:通策医疗跳水,多只明星基金走下神坛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瑜 于娜 北京报道

随着抱团股土崩瓦解,众多新老“基神”纷纷走下神坛。

“公募基金一哥”张坤管理的易方达中小盘、“医药女神”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近一月回撤均超20%,新晋90后美女基金经理梦圆因上任仅10天其管理的两只基金净值跌幅超20%而“火出圈”。新老基神们所管理的基金表现可谓让“基粉”们心碎一地。

“基神”日子不好过,“茅股”同样惨不忍睹。3月15日,A股再度跳水,其中以医疗、白酒、新能源等各种“茅”为代表的抱团股再遭重挫。Wind数据显示,当天“茅”指数大跌4.48%。“牙茅”通策医疗股份有限公司(SH:600763,以下简称通策医疗)因其属于医疗板块内跌幅较大的股票而备受关注,截至3月17日,通策医疗股价报收229.2元/股,与高峰时期的392.57元/相比,跌幅已超40%。

某连锁口腔医院董事长告诉《华夏时报》记者,除了疫情之外,并未见该行业新增不利因素。众多券商则表示,此次抱团股瓦解的核心因素在于流动性收紧预期和抱团股高估值回调。

以医药板块为例,华金证券认为,医药板块整体及各个白马公司基本面并未发生变化,大部分龙头公司估值趋向合理。兴业证券表示,医药估值逐步实现消化,医药板块后续将进入年报一季报密集披露期,业绩将成为医药后续行情最大的催化剂。

尽管各方均认为行业和基本面稳定,但是3月以来基金发行明显降温,逾20家基金公司旗下产品相继发布延长募集期限的公告,多家基金公司还开启了自购模式。

多只基神踩雷“茅股”

年后抱团股瓦解,让众多明星基金经理人跌落神坛。

截至2020年末,白酒和医疗是易方达中小盘重仓的两大行业。以个股为例,通策医疗是其第五大重仓股,也是医药类第一大重仓股,占基金净值比例达6.41%。此外,通策医疗还是中欧医疗健康的重仓股,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为5.35%。

通策医疗是近两年来的大牛股,2019年和2020年股价涨幅分别为116%和169.7%。今年2月10日,通策医疗股价达到近期高点392.57元/股,总市值近1200亿。随后股价开始下行,2月10日至今(3月18日)跌幅超40%。同期,恒瑞医药、药明康德、爱尔眼科等众多医药白马股也开启下行模式。

众多“茅股”暴跌,也牵动着基神们的神经。

易方达中小盘混合基金、中欧医疗健康近一月回撤均超20%,这两只基金的同类排名也大幅下滑。2021年中欧医疗健康在同类1652只基金中位列1228位,而去年排名为37;易方达中小盘今年位列1135位,去年排名为131。

美女基金经理梦圆管理的两只基金在其上任10个交易日内,净值跌幅就均超过20%,她也重仓了高估值的通策医疗、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等股票。

2020年Q3新进持有通策医疗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还有嘉实新兴产业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银华富裕主题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截至3月17日,嘉实新兴产业近一月回撤23%。银华富裕近一月回撤26.8%。

股市基市赚钱效应差,新发基金也遇冷。WIND数据显示,3月1日至16日,新基金发行总数仅18只,平均发行份额为15.81亿份,降至2020年4月以来的最低水准。3只百亿级主动权益基金率先调整大额申购上限,近期多家基金公司还开启了自购模式。

医药“茅股”还香吗?

因在医疗板块中跌幅较大,有“牙茅”之称的通策医疗备受关注。通策医疗是中国大型口腔医疗连锁机构,目前已营业口腔医疗机构为35家。受医疗健康行业蓬勃发展的影响,通策医疗自2016年以来业绩整体保持大幅增长。从行业角度而言,牙科和眼科因其市场化程度高,成为医疗行业里优质的细分赛道;就企业基本面而言,通策医疗2017年-2019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9%、53%、39%,因受疫情影响,其2020Q3净利润同比略微下降0.98%。

复盘通策医疗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可以看到,该公司股价自2019年起上涨迅猛。2019年和2020年股价涨幅分别为116%和169.7%;2019年初,其市盈率(TTM)为50倍,2020年末已达到180倍。2021年1月股价突破300元大关后,仅用1月时间,从300元冲涨至近400元;股价最高时,市值近1200亿,市盈率(TTM)达到270倍。但3月18日该公司总市值从1200亿缩水到743亿,市盈率(TTM)为160倍。

通策医疗近期表现只是众多“茅股”的缩影。安信证券分析认为,未来一个阶段综合判断,虽然A股短期止跌反弹行情开启,但中期看,估值重心下移阶段并未逆转,对于股票估值的容忍度需要比去年显著苛刻。

值得注意的是,3月-4月,是A股财报密集发布期,业绩将成为医药后续行情较大的催化剂。“茅股”还能继续香吗?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华夏公益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