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评:追求高质量发展,亟须高质量就业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03-12 20:20:26
高远的目标,踏实地起步。
3月11日下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圆满闭幕。大会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等。
“十四五”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一个五年规划,一个十五年目标,但是,其中蕴含的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就像习近平总书记7日下午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所强调的,“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
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全面的要求和过程,还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
因为要求全面,所以因地制宜,每个地区有不一样的发展之路,但不管怎么不一样,目标都一样,都是坚定不移地增进民生福祉,而民生的概念是广泛的,要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要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而所有的民生实事,被放在第一位的还是就业。
就业不仅是民生的第一件大事,也是发展的第一件大事,高质量的发展,就要求一个高质量、高水平的就业。所以,我们也看到了,在3月11日人大会议闭幕后,李克强总理出席记者会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所说的第一句话,“就业对一个国家、对一个家庭可以说都是天大的事。”
2020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唯一正增长国家的成绩哪里来?还是疫情的科学防控和六保六稳的政策支持,就连“企业和员工都明白,只要保住了企业、稳住了岗位,一复工复市,生意就会旺起来”,所以,才有了去年“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的宏观政策目标,最后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也实现了经济2.3%的正增长,这是从纾困到增长。
2021年的新增城镇就业目标呢?依然达到了1100万人以上,李克强总理希望在实际执行中还可以更高一点,因为今年的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城镇新增劳动力约1400万人,还要为两亿七八千万农民工提供打工的机会,所以今年的政策,还是坚持就业优先,继续六稳六保,“GDP目标6%以上是开了口子的,实际过程中也可能会增长得更高一点”。
那么,我们要问了,2021年的就业优先,和2020的稳定就业,仅仅是目标数据上的不一样吗?同样的六稳六保,在新发展阶段,又会有怎样的不同呢?我们觉得,变化还是在质量上,经济增长,是从增长到高质量增长,就业增长,也应该是从增长到高水平、高质量的增长。
李克强总理说,中国有14亿人口,劳动力资源是最丰富的资源,“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其实,14亿勤劳的人口红利还在,经济学家已经提出来,适当延长退休年龄,可以增加劳动人口比重,加强教育和培训,可以提升人口质量,而产业升级,可以将农村劳动力更多转移至制造业服务业。这些,都是人口红利的继续释放。
劳动力的不断转移,产业的不断升级,就是就业的不断增长,就业水平的不断升级,从增长到高质量增长,不仅是创造就业岗位,而是要创造生产率更高的岗位,让每一个人的劳动,创造更大的价值,创造更多的财富。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