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气候变化将深刻影响保险业 头部险企已着手应对“碳中和” | 碳中和金融专题

作者:吴敏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03-04 23:45:17

摘要:保险业直接承保各类风险事件的损失,气候变化是保险业面临的最大风险,它将会严重影响保险业的未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预测,到2040年时,气候变化导致的保险赔付金额将每年达到1万亿美元。

气候变化将深刻影响保险业 头部险企已着手应对“碳中和” | 碳中和金融专题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吴敏 北京报道

21世纪以来,全球温度加速攀升,目前已增温近1度,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预测,如果现行碳排放政策持续,将导致2100年全球平均温度相对于工业化前水平上升3.4℃-3.7℃,并持续上升。近年来,受温室效应加剧影响,全球多地自然灾害频发,如加州、澳大利亚山火频繁,火势绵延;西伯利亚苔原永久冻土层解冻;气候分布异常,中国出现北涝南旱现象等。可以看到,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广泛而深刻,若不立即采取有效的减缓政策和行动,将造成不可逆转的全球性生态灾难和巨大经济损失。

当气候变化成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也成为各国的共识。2014年,中美签署《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美国承诺到2025年减排26%,中国则承诺2030年到达碳排放峰值点(即“碳达峰”)。在2020年9月召开的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我国碳减排的新目标,即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被列为2021年的重点任务。

那么,气候变化将如何影响保险业?作为风险管理和机构投资者的保险业在气候变化风险中,又将如何发挥风险减震器、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助推器的功能作用?

承保端、投资端、经营模式均将受影响

气候变化将导致一系列后果,包括热浪持续时间更长、频率更高、强度更大。部分地区干旱加剧,沿海水位上升和强降水频率增加。虽然全球热带气旋的频率可能下降或保持不变,但是在一些海洋盆地,最强风暴的频率很可能会显著增加。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风险报告(2020)》显示,环境问题首次成为世界经济论坛成员最关注的长期风险。有别于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化的风险会长期累积,可能暗示全球气候危机的持续时间与破坏力不逊于此次疫情。而保险作为市场经济中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能够有效分散和转移气候灾害损失、降低和预防气候风险对资金的不利影响,俨然成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重要方法。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看来,保险业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很值得关注。一方面,保险业直接承保各类风险事件的损失,气候变化是保险业面临的最大风险,它将会严重影响保险业的未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预测,到2040年时,气候变化导致的保险赔付金额将每年达到1万亿美元。另一方面,近几个世纪以来,保险业积累了大量关于气象灾害造成损失的数据资料,形成模型方法等知识,因此,保险业可以赋能其他部门,提升全社会对气候变化的韧性。

王向楠表示,实物风险对保险业影响最大。实物风险是指气候变化及天气相关事件对保险标的直接造成的损失,以及通过后续事件造成的间接损失。保险公司的承保业务、投资业务和经营模式均会受到气候变化带来的实物风险的影响。从承保端的直接损失来看,全球气候相关自然灾害事件造成的保险损失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年均约45亿美元增加到2015——2018年的年均约136亿美元。不仅是财产保险业务,气候变化也会影响人类的健康状况和死亡率,引起人身保险业务的赔付。同时,因气候变化产生的间接损失同样在扩大,如2011年的泰国洪水造成了45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和120亿美元的保险赔付。气候变化还会影响粮食安全,增加农业、贸易物流、恐怖主义、政治风险等领域的保险产品的赔付。

而投资端的长期影响在于,全球经济损失会随着温度上升而增加,其中,房地产价值的贬损对保险投资的影响较大。短期影响则体现在恶劣天气事件、温度升高等会影响投资者的情绪,给投资者带来乐观或悲观等“情绪冲击”,引起资产价格的非理性波动,可能让保险公司蒙受投资损失。同时,保险公司的经营模式也将受到影响,因为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系统性,这表现为不同风险单位出险的相关性增强,同一风险在某些时期发生得更为密集,不同类型风险发生的相关性增强。

头部险企已针对气候变化改进公司治理

但保险业务模式的特殊性使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冲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如逆向生产周期、短期合同或风险共担型合同、监管资本要求,即保险监管部门要求保险公司持有足够的资本以承担较严重的损失。但仅依赖这几点缓冲机制是不足的,国内外保险业需要更积极地适应气候变化。

目前,国内领先的保险公司已经开始针对气候变化问题改进公司治理。如2020年1月,中国平安成为首家签署“气候行动100+”倡议的我国资产拥有者,而该倡议的400多家签署者所管理的资产规模合计超过38万亿美元。紧接着4月,中国平安又成为中国大陆首家签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可持续保险原则》的公司,并承诺将充分考虑气候环境和社会因素来打造可持续保险产品体系,并开始披露可持续保险的承保人次和保险金额。

据了解,目前全球已有140多家机构签署了《可持续保险原则》,其中包括占全球保费总额的25%以上的保险公司,管理资产达14万亿美元,而可持续保险原则也被纳入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和富时社会责任指数保险行业标准的一部分。

应对气候变化风险而付诸行动的还有大家保险集团,2020年7月,大家保险在成立一周年时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广泛参考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将大家保险的责任实践与国际性的话语对接。

除了保险机构,行业监管部门也高度重视气候变化所带来的风险,并为构建绿色保险体系指明了方向。在2020年9月实施的车险综合改革中,保险公司被鼓励推出新能源汽车专属产品,以支持能源转型。同时,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也首次发布了保险业社会责任报告,环境责任为所关注的5个领域之一。该报告认为,保险业贯彻落实国家对环境保护提出的新要求,坚持把可持续发展原则和循环低碳经济理念放在首位,在资产负债两端全方位参与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包括研发环保领域的责任险产品、对节能环保和新能源相关产业提供融资支持。

业内积极探索“绿色保险”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首当其冲

“保险业是经济社会的‘减震器’,气候变化风险是重要的新兴风险,保险业应当积极承保,提升全社会对气候变化的韧性。而责任风险是未来气候变化风险的重要内容。”王向楠说道。可喜的是,我国保险业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据了解,环责险是以企业发生污染事故对第三者造成的损害依法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为标的的保险, 投保人以向保险人缴纳保险费形式,将突发、意外的恶性污染风险或累积性环境责任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因此环责险又被称为“绿色保险”,该险种有助于分散环境污染损害赔偿风险,强化环境污染损害预防管理,提供环境污染损害经济赔偿。

早在2007年12月,原保监会与原环保部就启动了环责险政策试点,2008年,平安产险开发了全国首款环责险,随后保险市场主体陆续推出环境污染责任险产品并不断扩大业务承保范围,国家不断健全环责险法律法规基础,并要求加强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防控,推进环境风险全过程管理,健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2013年,平安产险又首创了土壤、地表水修复费用责任及赔偿方法、承保清理服务导致的保险责任。2020年,平安产险为4546家企业,提供近821亿元环责险保障。

另据了解,平安产险开发了8大类共518种可持续保险产品,涵盖与环境生态相关的环责险、巨灾险、野生动物保护险等险种,与社会民生相关的大型工程险、食品安全险、医疗相关事故险等险种,以及面向小微企业、农业工作者和特殊人群的普惠保险。

而践行绿色金融也是平安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之一。3月4日,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部署2021年度五大工作时表示,为助力国家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结合“十四五”规划,平安集团决定全面升级中国平安“低碳100”计划,依托综合金融及科技优势,通过搭建的AI-ESG智慧管理平台,充分发挥绿色保险、绿色投资和绿色信贷作用,致力成为全球领先的绿色金融集团。

王向楠表示,应该支持我国保险公司利用人寿保险和年金保险对气候变化风险的对冲机制,发展针对气候变化的医疗险和人身意外险,积极承保使用新能源和节能措施的交通工具,主动减少对高耗能产业的投资或撤资。建议开发“可持续保险”标签制度,对于能够促进“节能减排”行为的保险产品给予认证,鼓励保险人开发这些产品。对于向节能减排项目和企业的投资,可以考虑给予更高的投资额度和更低的资本要求,可类似于纳入扶贫和普惠指标的做法。目前,我国保险业正在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农业等方面的保险,并在这些领域积极投资。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