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A股“跌停王”榜单出炉,8家公司沦落至与130只ST股为伍 | 315专题

作者:林坚 陈锋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03-04 18:55:48

摘要:2020年,有138家公司至少发生过10次跌停。

A股“跌停王”榜单出炉,8家公司沦落至与130只ST股为伍 | 315专题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林坚 陈锋 北京报道

投资者打开炒股软件,发现心仪的股票陡然跌停,会是什么感受?这或许与一个消费者满怀喜悦地打开一包常吃的零食却发现食物坏掉了一样。

在被投资者视为可以创造财富的证券市场,股价暴跌给投资者造成的心理冲击最大。

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临近之际,《华夏时报》记者结合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了A股2020年的“跌停王”榜单。榜单显示,去年A股上市公司中,有3395家上市公司至少有过1次跌停。

其中,*ST博信(600083.SH)、*ST金洲(000587.SZ)、*ST成城(600247.SH)、*ST当代(000673.SZ)、*ST群兴(002575.SZ)、退市刚泰(600687.SH)、*ST新亿(600145.SH)、*ST环球(600146.SH)、*ST信通(600289.SH)与*ST信威(600485.SH)等10家企业是跌停次数最多的上市公司。

投资顾问丁煜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好的股票并没有那么多,在一个好的价格遇到并持有对的标的是需要惜缘的。”

2020年,有138家公司至少发生过10次跌停。榜单显示,这些“跌停王”中绝大多数是“披星戴月”的ST股,但也有8家没有被ST的公司入榜。它们是谁?为何屡屡跌停?

跌停36次的*ST博信何去何从?

2020年,投资者被*ST博信跌怕了。该公司去年股价最高报30.65元/股,最低报3.27元/股,累计涨跌幅达到-73.29%。由于在2018年、2019年连续亏损,*ST博信在2020年4月29日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据同花顺iFinD数据,2020年,*ST博信跌停次数累计达到36次。

跌停王榜单.png

天眼查APP显示,*ST博信公司名称为江苏博信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在1997年登陆上交所挂牌交易,公司一度专注于人工智能领域,曾用名有成都博讯数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博信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博信投资控投股份有限公司等。目前,*ST博信实际受益人为公司董事长王伟。

*ST博信身上“顽疾颇多”,譬如实际控制人被拘(实控人罗静于2019年被抓)、管理层频繁变动(总经理、董事相继离职)等等。对于该公司面临的具体困境,其2019年度审计机构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曾做过归纳总结,其指出,*ST博信实际控制人被刑事拘留公司董监高人员变动频繁,生产经营活动陷入困境,关键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流失严重,导致公司内控及组织架构运转过程中存在较大风险且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多项内控制度未能得到有效执行,从而导致存在重大财务风险及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控制度失效。天眼查APP显示,2020年,*ST博信先后遭到中国证监会江苏监管局与上交所处分。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ST博信现有业务为“智能硬件及生活3C衍生产品销售业务”,但该业务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根据2020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仅实现营业收入291.77万元。

面对经营陷入的困境,2020年下半年开始,*ST博信开始采取举动。一边引入国资血液,一边计划改革。伴随着王伟、杨国强、林泽杭等多位具有国资背景的人士纷纷进驻公司董事会,*ST博信计划将重型机械设备租赁及购销业务、商品贸易业务作为公司未来新的利润增长点,以增强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截至2020年三季报,*ST博信营业收入仅有323.4695万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56.9054万元,较去年同比减少243.007%,基本每股收益-0.0894元。业界人士分析,若*ST博信不能在2020年顺利扭亏,公司股票就面临着暂停上市的风险。

但根据公司的业绩快报,该公司预计2020年度将扭亏为盈,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00万元到1200万元。

2020年*ST博信股价断崖式下跌,不少散户抄底买入,其在册股东数出现了大幅增加。2020年1月1日,该公司股东数为9514位,到了年末,股东数达到了23026位。

8家跌停最多的非ST公司

业绩暴雷、突发的重大利空消息、破灭的市场泡沫、冷却的资金热情、蓄谋的人为举动,以及别有用心的“洗盘”都可能会导致一只股票跌停的出现。

《华夏时报》记者发现,在2020年“至少跌停过10次”的138家上市公司中,ST股占据多数,仅有天下秀(600556.SH)、荣联科技(002642.SZ)、海汽集团(603069.SH)、未名医药(002581.SZ)、中国铁物(000927.SZ)、济民制药(603222.SH)、朗博科技(603655.SH)及仁东控股(002647.SZ)等8家上市公司的股票没有“披星戴月”。其中,仁东控股跌停次数最多,达到17次,跌停次数最少的是天下秀,为11次。截至发稿时,上述公司未回复《华夏时报》采访。

从“大牛股”到后来被喻为市场“跌停王”的仁东控股无疑是2020年股市热搜榜的常驻用户。2020年1月到11月期间,仁东控股股价涨幅约200%。但自2020年11月25日起,仁东控股开启连续一字跌停的记录,拿下14次跌停,市值蒸发近300亿,依据当时注册在案的1.3万股东数来算,股东相当于人均亏损200多万。随后,尽管在打开跌停之后有游资抄底,上演地天板的桥段,但伴着游资离去,仁东控股依然在阴跌。

彼时,市场上关于仁东控股为庄股的讨论甚嚣尘上。有知情人士对媒体称,操纵仁东控股股价的庄家已被司法部门控制。

仁东控股前期的猛涨有些超出市场预期,因为它的基本面并不出色。2019年,仁东控股实现归母净利润2989.97万元,同比下滑43.57%,2020年前三季度,仁东控股亏损2192.3万元,同比下滑144.5%。该公司预计202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2.80亿元至4.30亿元,由盈转亏。

如果说11月份是仁东控股“水逆”,那么12月份就是朗博科技“水逆”,后者也被一些市场人士套上了“庄股”的标签。进入2020年,该公司股价直升三倍,跃升成为一只大牛股,但在12月1日至12月10日共计8个交易日里,该股连续跌停,累计跌幅56.95%。

除仁东控股、朗博科技外,未名医药与济民制药两只股票在2020年医药行情暖风下也屡屡遭遇跌停。

2020年上半年,未名医药股价上涨约370%,却因其信披违规、年报“非标”等诸多问题被曝出急转而下,接连走低。而济民制药从2020年12月16日开始,无故闪崩,录得连续10个跌停板。

结合8家上市公司的跌停原因,《华夏时报》记者发现,主要以庄股作妖,消息面利空,业绩爆雷有关。其中,海汽集团与消息面利空密不可分。该股在2020年走出暴涨暴跌的走势,在8月上演10天5次跌停,事出原因与其在免税概念盛行的当时,间接控股股东是否获得一张离岛免税牌照有关。

银河证券投资顾问张祺忠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闪崩的原因有两大方面,一是自身原因,比如业绩不达标、财务造假、监管层监管等等。二是外部原因,譬如突发事件造成的闪崩。

*ST信威“埋葬”12万股东

在《华夏时报》记者择选的指标中,许多股票都带有鲜明特点,其中,*ST信威具有一个显著标签,即在“至少有过20次跌停”以及“跌停次数最多的10家企业”之中,其在册股东数均是最多,达到有120698位。

一年跌停28次的*ST博信究竟是如何成为12万股东的噩梦的?

*ST信威即北京信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威集团”),其主营业务为通信网测试维护行业、行业专网及特种通信行业、智慧医疗养老社区、数据通信服务。2014年,信威集团借壳中创信测登陆A股,在短短2年股价暴涨8倍,市值近2000亿元,缔造了A股“大牛股”神话,但随后,信威集团股价一路下跌。2016年底,有媒体曾对信威集团的买方信贷销售模式、业务存在虚假提出质疑。2017年,信威集团筹划资产收购重大事项,公司股票开始停牌,一停就是两年多,成为A股三大停牌钉子户之一。停牌期间,该公司还频频爆出债务危机、业绩巨亏等问题,到了2019年7月12日,*ST信威最终复牌,重组计划继续推进,但股价疯狂下跌,直接吃了42个一字跌停。根据上交所规定,公司股票已于2020年5月15日起暂停上市。

目前,*ST信威的重组计划正在推进中,但《华夏时报》记者翻阅定期发布的重组公告发现,这次重组坎坷颇多,譬如公司及公司实际控制人王靖、北京天骄及其下属公司Hong Kong Skyrizon Holdings Limited、Skyrizon Aircraft Holdings Limited均被乌克兰政府实施制裁。此外,该公司预计2020年度将出现亏损,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高达-32亿元,由于公司预计2020年度净利润继续为负,*ST信威可能存在终止上市的风险。

ST信威.png

图为*ST信威近年业绩表现,公司业绩滑坡严重

无疑,跌停天数只是一个指标,它的出现侧面反应了上市公司积极提升自身经营水平的重要性。面对“凶险”的股票,有的投资者会“出逃”,有的会铤而走险抄底,有的仍坚信股价最终会回来仍是持有。

张祺忠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投资者看到股票跌停后要具体判断原因再选择去留。“如果上市公司遇到立案调查和自身存在财务造假这种要及时离场,如果是因为外部原因,如疫情、灾祸造成的短期影响,可以留。”

投资顾问丁煜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也指出,投资者某一只股票屡屡跌停,需要观察是行业性的政策利空暴露,还是个股自身基本面原因所致。如果是前者,属于估值体系的整体调整,后者则多半因为原有瑕疵暴露,短期利空释放等原因。

“是走是留不应只考虑股价,更多的要看你当初看好的逻辑是否还在。”丁煜如是说。


责任编辑:麻晓超 主编:夏申茶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