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700多万贫困残疾人实现脱贫 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中国方案

作者:王晓慧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02-25 19:24:33

摘要:据记者了解,五年来,70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按照国家现行贫困标准如期脱贫,平均每年减少100万人以上,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残疾人特殊困难群体消除贫困的奇迹。贫困残疾人家庭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2776.2元增长到2019年的8726.2元,年均增幅为33.2%。963.4万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

奇迹!700多万贫困残疾人实现脱贫 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中国方案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中国创造了一个奇迹,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中国打造了一个脱贫样本,占世界近1/5人口的大国,彻底摆脱绝对贫困。

小康路上一个人都不能掉队。残疾人脱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打赢脱贫攻坚战,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色。据记者了解,五年来,70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按照国家现行贫困标准如期脱贫,平均每年减少100万人以上,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残疾人特殊困难群体消除贫困的奇迹。贫困残疾人家庭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2776.2元增长到2019年的8726.2元,年均增幅为33.2%。963.4万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单独施保的贫困重度残疾人近300万人。

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凸显了精准扶贫的温情与力量。

历史是忠实的记录者,它默默为这场伟大的脱贫攻坚战写下精彩注脚——为了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从顶层设计到层层抓落实,党的主张凝聚成上下一心的力量,推动脱贫攻坚结出丰硕成果。

党建引领 务实笃行

完成非凡之事,必有非凡之精神,非凡之行动。

中国实施脱贫攻坚之初,为了提高扶贫政策的瞄准性和扶贫资源的有效利用,国务院划定了14个集中连片特殊贫困地区,分别是: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这些地区多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贫困人口占比和贫困发生率高,人均可支配收入低,脱贫任务重,越往后脱贫成本越高、难度越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残疾人扶贫工作,把贫困残疾人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群体攻坚的重点,把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作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安排,同步实施,重点推进。

同时,习近平深入各地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从华北平原到西南边陲,从大别山区到秦巴腹地,从土家苗寨到雪域高原,从“苦瘠甲天下”的甘肃定西到“隔山走一天”的四川大凉山,他走遍了这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先后深入24个贫困村考察调研,并作出诸多重大部署。其中,他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把我们党对残疾人这个特殊困难群体脱贫解困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认识和解决“因残致贫”问题的基本遵循。

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在安徽省金寨县考察脱贫攻坚时指出:因病、因残致贫问题时有发生,扶贫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兜底措施。此后,金寨贫困残疾人的脱贫攻坚工作按下了“快捷键”,并且,探索出了一条条可复制、可推广的脱贫攻坚路径。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在视察河北省唐山市截瘫疗养院时强调: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习近平所走过的24个贫困村子里的减贫故事,成了中国人民摆脱绝对贫困、走向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

多年来,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这个目标,全国自上而下着力做好残疾人脱贫攻坚和基本公共服务托底补短工作。

2017年2月21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39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从群体分布看,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等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以及部分教育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的少数民族贫困群众,需要通过加大投入、完善社会保障来实现脱贫。要把深度贫困地区作为区域攻坚重点,把贫困老年人、残疾人等作为群体攻坚重点,把因病致贫返贫和住房安全作为工作攻坚重点,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平均每年需要减少贫困人口近1100万人,越往后脱贫成本越高、难度越大。从结构上看,现有贫困大都是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的地区和群众,是越来越难啃的硬骨头。在群体分布上,主要是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等“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以及部分教育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的贫困群众。

2020年3月6日,习近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再次强调:高度重视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的困难挑战,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老年人、患病者、残疾人的比例达到45.7%。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要强化社会兜底,实现应保尽保。

五年来,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有力助推起残疾人脱贫解困奔小康的进程,为全面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特殊的贡献,鲜明彰显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政治优势。

精准扶贫的“精准力量”

党旗漫卷,山水焕然。

在习近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指引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统筹部署和有力推动下,各级党委、政府将贫困残疾人纳入脱贫攻坚大局重点推进,通过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动、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广大贫困残疾人及其家庭共同努力,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残疾人脱贫成就在我国扶贫史上前所未有,在世界减贫史上绝无仅有。

首先,农村贫困残疾人“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截至2020年底,稳定实现了贫困残疾人及其家庭“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的目标;其次,“因残致贫”问题受到普遍关注,贫困残疾人特殊需求得到更好保障。其中,有361.5万农村贫困残疾人得到手术、康复训练和辅具器具适配等基本康复服务,55万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了家庭无障碍改造;此外,通过落实一系列“扶志扶智”措施,贫困残疾人自强脱贫意识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其中,五年来,有563.8万贫困残疾人家庭得到了产业扶持,有16.1万贫困残疾人通过公益性岗位就业增收。83.6万贫困残疾人家庭得到了扶贫小额贷款支持,9.2万贫困残疾人得到康复扶贫贴息贷款资金扶持。有328.6万人次贫困残疾人接受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获得1-2项劳动技能。通过发展手工编织为13.1万贫困残疾人妇女开展技能培训,帮助3.2万人实现就业增收。有46.7万贫困残疾人通过残疾人扶贫基地的辐射带动发展产业增收。1.8万贫困视力残疾人通过接受推拿按摩培训实现就业增收。

WechatIMG2865.png

WechatIMG2866.png

WechatIMG2867.png

而随着残疾人脱贫攻坚的推进,我国的助残扶贫蔚然成风,关爱扶助贫困残疾人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社会各界通过各种方式参与支持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在开展定点扶贫过程中,将残疾人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加大帮扶救助力度,让贫困残疾人家庭优先获得项目和资金扶持,推动贫困残疾人家庭率先脱贫。

值得一提的是,“因残致贫”问题是全球减贫事业共同面对的挑战,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推动下,我国显然已探索出了破解“因残致贫”问题的中国方案。

关山已越,再瞰雄峰。如今,脱贫摘帽已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2月21日,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以下简称“一号文件”)发布,对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包括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乡村振兴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脱贫攻坚的基础上推进,实行有效衔接,既是脱贫地区精准扶贫脱贫战略向乡村振兴战略的转变,又是脱贫地区走向幸福生活的新起点。

对于残疾人脱贫攻坚而言,我国已取得了预期的成效,助推了全国脱贫攻坚任务的如期完成。据记者了解,下一步,中国残联将认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巩固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科学谋划好“十四五”时期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努力创造残疾人的美好生活。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