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为千年贫困画上句号:“不破楼兰誓不还”,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01-29 18:40:14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元旦过后的新疆进入“最冷时段”,局地最低气温已达-45℃。
英国著名诗人雪莱在《西风颂》中这样写道: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么?生活的希望并非遥不可及,只要怀抱憧憬,终究会收获成功。而新疆,正是抱着这样一股子信念,多年来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上集中资源,精准发力,连战连捷。
新疆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相当于101个北京城的大小。而这片地广人稀的土地,同样是国家确定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其中,南疆四地州贫困人口规模接近“三区三州”的一半,如今,全区308.9万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66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同时,新疆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据记者了解,新疆有持证残疾人51.88万人,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残疾人有12余万人,占全部残疾人口的23%。多年来,贫困残疾人得益于自治区“六个精准”、“七个一批”和“三个加大力度”脱贫攻坚的重大举措,普遍享受到了不同的扶贫政策。
今日新疆,宏图铺展,万木逢春,步履铿锵。一条条平坦的硬化道路直通农家,一座座新修房屋整齐排列,一个个富民产业落地生根……大漠戈壁,高山草原,乡镇田野,目之所及,幸福质朴的笑容,绽放在每一个人的脸上。
兜底保障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脱贫攻坚,不破楼兰誓不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打响了脱贫攻坚战。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以强烈的政治责任和政治担当,确定了到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新疆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重要战略部署。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强有力领导下,新疆残联积极联系有关部门单位,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结合各地贫困残疾人实际,因人因户分类施策,各项政策举措取得明显成效。
同时,新疆残联作为自治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领导的脱贫攻坚成员单位之一,被赋予社会兜底保障的扶贫重任,与自治区民政厅、人社厅、医保局共同承担“七个一批”中兜底保障一批的重要任务。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把贫困残疾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群体进行部署,纳入攻坚总体布局,在制度设计、政策安排、项目实施、督促落实等方面,不断加大力度,持续推进。
比如,从2016年起,新疆残联积极与扶贫办对接,及时比对信息,精准掌握了贫困残疾人信息,特别是2019年,从自治区层面来讲,新疆残联与扶贫办、民政、人社、医保、住建、教育等部门建立了实时信息共享机制,贫困残疾人扶贫的基础信息得到了全面掌握,为精准开展对扶贫对象的服务,有效解决贫困残疾人脱贫提供了决策依据,确保各项惠残政策有效落实,不漏一人,兜底脱贫。
就在“十三五”期间,新疆连年调高低保标准,实现低保标准与国家扶贫标准有效衔接。同时,对城乡低保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简称“四类人员”)低保金适当增加,确保兜底对象稳定脱贫。
据记者了解,各地贫困残疾人能按月或按季度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残疾人“两项补贴”也能足额按时发放,基本实现全覆盖。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政府代缴,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政策得到落实,目前,自治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残疾人180937人,其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重度残疾人93091人,纳入特困供养残疾人9015人;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享受低保75967人,纳入特困供养2085人。
下一步,新疆残联将继续做好残疾人兜底保障,加强与相关部门数据比对,落实好残疾人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的保障政策,通过兜底补短实现脱贫。
残疾人就业再上新台阶
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在今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坚持把就业扶贫作为打赢残疾人脱贫攻坚战的重中之重,通过实施阳光助残扶贫基地、电商助残扶贫、产业助残扶贫、残疾妇女手工编织、助盲就业脱贫等一系列扶贫助残活动,帮助贫困残疾人实现就业,带动脱贫增收。
其中,在疫情期间,新疆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并且发布了《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全区残疾人帮扶解困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各级政府在购买各类公益性岗位时,应优先考虑吸纳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实现就业,扩大残疾人就业渠道。
据记者了解,在自治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民生保障组定期召开的视频调度会上,每次都重点予以强调,督促各地采取多种方式帮助残疾人就业。
多年前,刚从学校毕业的女孩儿戚英,正憧憬走入社会的每一步。但是,一场意外却从此改写了她的人生。
坐在轮椅上,从巨大的痛苦中挣扎出来的戚英,在迷茫中努力寻觅前行的光亮。最终,她决定重新捡起以前对于音乐的爱好,选择了学习中国极具特色的传统乐器古筝。
为了让自己的古筝弹奏水平达到更专业的水准,她克服重重艰难,毅然去北京报考中国古筝学院,她的执着和坚忍以及精彩的弹奏感动了考官们,中国古筝学院录取了这位特殊的考生。从学校毕业后,她开始以古筝教学为生,也以此作为她的人生梦想。在古筝教学的过程中,她和她的学生一起成长。她带着学生,一起参加社会活动和演出,展示残疾人的才华,展示残疾人的另一种美。
如今,戚英在新疆残疾人“双创基地”不仅有了自己的琴馆,还积极加入“双创基地”建立的乐握商城。戚英相信,专业的技能加上乐握专业的服务平台,一定能让更多有音乐梦想的天使得到更广大的平台,去展示,去表演。
就如乐握的标语所说:一物一世界,好物在乐握。音乐使得戚英有了不一样的人生,选择乐握,就是决定未来。
心打开了,阳光就会照进来。有了阳光的照耀,梦想的翅膀就会变得更强健有力。向着阳光,向着梦想,戚英凭借着一种信念与坚持,继续努力让人生体现价值,迸发光彩。
为了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实现就业,新疆残联与当地人社厅共同组织开展“2020年残疾人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活动和“助残脱贫 决胜小康”为主题的“5·17全国助残日”网络招聘会,帮助401名登记失业残疾人实现就业,帮助10781名残疾人享受各类专项扶持政策。开展残疾人技能培训,下拨中央财政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和青壮年文盲扫盲培训补助资金460.1万元,各级残联通过开展种养殖、家用电器维修、美容美发、缝纫、电子商务、面点制作、手工编织等方式培训残疾人8202人;投入自治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287.7万元,针对残疾人就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美容美发、缝纫制作、烘培、电子商务、洗车养护、农村残疾人实用技能等培训,共培训残疾人746人,帮助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提高技能,实现稳定就业增收。
记者从新疆残联了解到,目前,全区通过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公益性岗位就业、辅助性就业、灵活就业等方式,实现就业残疾人16万人。22705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通过扶贫车间、劳动力转移、扶贫公益性岗位、自主就业等方式实现就业。
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带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承诺,新疆奋力书写着脱贫攻坚时代答卷,1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正在翻开崭新篇章。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