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助残”引领城市文明新风尚 厦门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

作者:王晓慧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1-01-04 09:58:50

摘要:就此,福建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胡昌升强调:“爱心,是人类心灵深处绽放出的最美花朵。让我们与爱同行、以爱筑城,让爱的种子在每一个人的心田生根发芽,让爱的温暖洋溢在厦门的每一个角落,用爱的力量托起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美好未来!”

“爱心助残”引领城市文明新风尚   厦门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数九至,迎严寒。当全国大部分地区正经历至冷时期时,厦门仍无一丝冬意,温煦如春。

在海沧阿罗海城市广场,一座别致的灰色玻璃房成为独特的风景,展架上摆放着书籍、国画、木头画、串珠作品等残疾人手工艺品。这是以“爱心书亭”为特色的嵩屿街道“爱心屋”,小屋里客流不断,开业至今,已代售残疾人作品14431件。

据记者了解,兴建“爱心屋”是厦门市委市政府关爱残疾人的一项惠民举措,也是“爱心助残”行动的重要载体。“爱心屋”作为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的新平台,一年来运营效益持续提升,汇聚了广泛的社会爱心力量,帮助残疾人成就梦想。

截至2020年12月10日,全市已有46家“爱心屋”开业运营,实现各街(镇)全覆盖,安置残疾人(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属)及残疾人职业援助中心学员133人。

“爱心助残”位居厦门五大行动之首

2019年12月26日,“爱心厦门”建设动员大会召开,并提出实施爱心助残、爱心敬老、爱心济困、爱心扶幼、关爱特殊岗位工人“五大行动”,巩固深化开展爱心结对、倡导爱心捐献、优化爱心志愿服务、营造爱心文化“四项机制”,推动形成建设“爱心厦门”强大合力,以进一步塑造、丰富和提升文明友爱、向善向上的城市内在精神和人文温度,建设温馨和谐的“爱心厦门”。

就此,福建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胡昌升强调:“爱心,是人类心灵深处绽放出的最美花朵。让我们与爱同行、以爱筑城,让爱的种子在每一个人的心田生根发芽,让爱的温暖洋溢在厦门的每一个角落,用爱的力量托起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美好未来!”

作为“爱心厦门”建设五大行动之首“爱心助残”行动的重要载体,当年6月份,“爱心屋”建设在厦门各地如火如荼地推进开来。它不光是厦门市扶残助残的新平台,同样是残疾人反哺服务社会展现自强自立自信形象的新渠道,寄托着“让残疾人自力更生的身影成为街头巷尾最美的风景”的美好期望。

2.jpg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直以来,“爱心屋”秉持着这个理念,不仅为残疾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就业岗位,更吸纳残疾人参与“爱心屋”的运营管理,扶持他们就业创收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创新、创业的平台,进一步展现自我,丰富精神生活。

阿超是嵩屿街道“爱心屋”的一名残疾人员工,他的国画作品也在“爱心屋”内展售。像阿超这样的员工无法用言语与顾客交流,“爱心屋”便配备了手写板。在“爱心屋”工作,阿超很开心,他表示,在这里可以获得更多交流学习的机会,看到市民欣赏自己的绘画作品,更是备受鼓舞,决心多多学习提升自己。

王和生是翔安珩厝人,他在翔安区新店泰禾红门广场的“爱心屋”担任店长。他说,自己做梦都没想到能来做爱心服务员。在此之前,王和生工作的地方四周都是粉尘。“以前切石材的手按收银机,一开始还有点不习惯。但大家的信任让我觉得很温暖,我也想要好好表现。”他说。

如今,“爱心屋”不仅是一个爱心汇集地,更是一个“爱心枢纽站”——引入对口帮扶地区产品和农村地区产品,助力乡村振兴和扶贫工作;为市民提供“爱心漂书”和“爱心捐书”服务,募集来的爱心图书将捐赠给厦门对口帮扶城市……可以说,作为“爱心厦门”的品牌项目,“爱心屋”的影响力并不限于厦门市,它已成为让大家把爱心传播得更广的平台,它用爱心行动为深化文明创建添光加彩。

提及此处,厦门市残联理事长傅晓春称,“爱心屋”的建设是厦门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残疾人群体的重要民生工程。市残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残疾人的桥梁和纽带,将继续认真履行“爱心助残”行动牵头单位职责,与各区、各相关部门持续推动“爱心屋”建设运营水平的提升,积极为残疾人就业增收和融合发展营造更优的环境,不断提升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满足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据记者了解,2020年,厦门继续保留了“全国文明城市”的荣誉称号,实现了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厦门,这座被习近平总书记赞誉为高素质高颜值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再次以爱而闻名。

“爱心助残”引领城市文明新风尚

从“爱心厦门”建设中可以看出,残疾人作为社会自然人,有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愿望,有创造精神文明建设的能力,同样有共享精神文明成果的权利,从而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可以看出,助残事业已成为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也是生动助推社会文明进步的感人力量,同样是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社会价值所在。

在一定程度上讲,扶残助残已成为考量一个城市文明与进步的标尺。

据记者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民生实事工程得到不断夯实,扶残助残基础设施得以不断完善,诸如残疾人康复中心、残疾人就业平台、聋哑学校、盲人道路以及公交车和公共厕所设置的残疾人座位等等,都是对残疾人关怀的充分体现。同时,为进一步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营造扶残助残社会风尚,倡导更多的残疾人融入社会,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全国各地以各种形式开展内容丰富的扶残助残活动,营造扶残助残的良好氛围,有的城市经常活跃着扶残助残志愿者的身影,为残疾人生产生活提供免费服务;有的地区只要有残疾人需要,就会有人伸出援助之手;有的城市则将扶残助残纳入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并作为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的创建条件,实行动态考核。

甚至,有的地方政府千方百计加大资金投入,在精准扶贫、“兜底”保障方面向残疾人倾斜,推进残疾人教育、就业、康复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而从这些扶残助残的方式来看,当下的扶残助残已不是简简单单地捐款捐物,而是让残疾朋友更有尊严地融入社会,为此,各地纷纷在扶残助残的模式上进行创新,比如,让残疾朋友通过工作获得美好生活,营造全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浓厚氛围。通过心理慰藉、文体活动等形式,挖掘残障人士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提升自信心,鼓励他们回归社会,收获幸福感,给残疾人营造一片清朗的生存空间。

扶残助残,用爱树起标杆,这些都是城市文明进步的彰显,并且全面引领了城市文明新风尚。

一个人无论是健康还是残疾,都需要精神力量的鼓舞和激荡。发展残疾人事业不仅要推动提高残疾人物质生活水平,还要关切和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他们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特别是在困难痛苦的时候能够激发乐观勇敢、积极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力量。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国将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助残扶残将紧跟时代,精准谋划,让残障群体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文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