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银行打造文化金融特色品牌 文创贷款市场份额位居北京市首位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20-12-31 16:33:17
2020年,对文化产业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发疫情,文化企业受到冲击最为直接和严重。各级政府部门带领首都银行业迅速启动疫情防控机制,为首都文化产业提供了有力金融支撑。
在此过程中,北京银行充分发挥长期以来文化企业服务优势,多方面统筹推动金融支持首都文化产业各项工作,与首都文化企业同舟共济。
事实上,自北京银行成立以来,便紧贴首都发展脉搏,通过增强文化金融服务专业性和普惠性、打通文化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构建首都文化金融服务生态圈,在中国银行业率先探索文化金融,逐渐塑造出了文化金融特色品牌。
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北京银行文化金融贷款余额691亿元,较年初增加51.88亿元,增速达8.1%,其中北京地区文化金融贷款余额337亿元,全行占比近50%,较年初增23亿元,增速达7.4%。累计为近8900户文创企业提供贷款3257亿元,市场份额始终位居北京市首位。
加大支持文化小微企业
一直以来,北京银行始终加大对文化企业,特别是民营文化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北京银行先后制定推出了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25条落实举措,出台《落实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方案》及《进一步强化金融服务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配套制度。通过各业务线产品,有效加大文化小微企业支持资金。
同时,推出“京诚贷”专属产品,专门服务受疫情影响而临时停业、资金周转困难的小微企业,特别是对影视行业、住宿餐饮、文化旅游企业,以展期、续贷等方式提供信贷资金无缝衔接。
截至2020年9月末,北京银行累计发放“京诚贷”2703笔、256亿元。除此之外,还为全北京市入驻文化园区的企业量身制定“京彩文园”专属金融服务方案,其中的“京彩文园贷”,可以实现一键扫码、线上申请,真正做到“无抵押、利率低、用途准、放款快、还款便”,备受企业欢迎。
此外,制定《北京银行普惠小微企业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操作和管理指引》,通过调整还款计划、延期还本付息等方式缓解企业资金紧张。
在位于王府井百货的“和平菓局”,创始人韩桐忙碌着新年节庆活动准备工作。年初突发的疫情,让这家“网红”老北京文化体验馆遭遇经营困境,最终靠着北京银行发放的200万元低息贷款渡过难关。
疫情来临,游客锐减,筹备已久的迎春庙会停办,可布展、道具等开销巨大,公司营收几乎归零。当时公司刚成立几个月,银行贷款所需材料十分有限,经营受疫情影响前景难料,韩桐为了“找钱”同样焦头烂额。
得知了公司困境,北京银行和国华文科担保的工作人员上门拜访,给了他一颗定心丸:“能贷!”疫情期间,特事特办。为了公司快速拿到“救命钱”,批贷流程压缩到了极致,半个月内完成批贷和资金发放。
“这笔银行贷款真是解了燃眉之急!”韩桐说,公司运营再次“满血”,和平菓局客流逐步回暖,现在恢复至2019年同期近九成,几天前还在北京银行顺利办理了新一年的续贷。
完善体制 优化布局
自2006年,北京银行向北京市委市政府递交《构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课题开始,便开启了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探索之路,并在服务文化产业上深耕不辍,不断推陈出新,用心浇筑文化金融特色金融品牌,形成独具特色的差异化文化金融服务特征。
可以看到,北京银行聚焦“高起点”战略定位。从总行党委、董事会、经营班子到分行,始终以前瞻性的战略谋划为统领,开展文化金融业务。
2020年以来,聚焦“定政策、建平台、创品牌、出业绩”发展定位,积极完善体制机制,在设立文创金融事业总部基础上,在总行层面增设文化金融中心,搭建市场研究、政策制定、营销拓展和风险管理综合服务平台。
同时,紧密贴合首都文化布局,持续优化北京银行专营支行、特色支行、综合支行相互补充的服务网点布局。相继成立朝外、宋庄等21家文创特色支行。在北京市持续打造雍和、大望路两家文创专营支行,自成立起,累计为北京近300户文化企业放款40亿元。
近日,电影《紧急救援》正在热映中,在该电影项目遇到资金缺口的关键时刻,来自北京银行的一笔贷款提供了“紧急救援”。
时间拨回至2017年。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紧急救援》第一出品方,在之前出品电视剧的成功经验基础上“高举高打”,参与《紧急救援》制作,但开拍不久后就遇到了资金难题。
“成本预算是一个数,拍摄时成本逐步放大又是一个数,前期资金一直有较大缺口。”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伽林感慨。为了保障影片品质,预算不能缩减,“找钱”就成为他当时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他满怀期待地咨询了多家银行,公司的贷款需求屡次被婉拒。朱伽林深知银行有难处:电影投资风险高,多数银行对电影业运营模式并不熟悉,这类贷款审批少之又少,面对电影客户银行往往顾虑更多。
有一天,听到同行介绍北京有一家专门做文创企业信贷支持的北京银行雍和文创支行,公司一行人慕名而来。得知了公司贷款需求,支行业务负责人点了点头:“我们可以做!”一句话让对方喜出望外。
可以看到,北京银行近年来持续为北京市文创企业提供贷款,文化金融贷款市场份额始终位居北京市银行业榜首,尤其在影视制作领域支持了如《战狼2》《人民的名义》等一大批作品。早期在国内首次以版权质押方式推出影视剧打包贷款的经典案例,更是在电影圈内广为流传。
不可否认的是,文化产业风险高、企业可作为抵质押的实物资产少,是银行对中小文化企业贷款面临的首要难题。
“除了财务报表,我们还着重关注影片股东背景、主创团队、过往票房等信息。”在雍和文创支行,工作人员都是“电影通”,因为对这部电影票房持乐观态度,支行迅速成立小组,立即开展两轮前期沟通以及资料审核,联合首创担保共同拟定了4000万元授信的方案,将贷款期限设定为3年,保证影片上映后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资金归集用于还款。
“太快了!收集资料到完成审批只用了两周,签完合同一周后资金发放到位。”出乎朱伽林意料的是,由于雍和文创支行有总行授权的“信贷工厂”审批权限,公司可以走“绿色通道”完成快速批贷,从提交贷款申请到贷款发放只用了三周时间。
由于符合支行特色金融产品定位的客群,公司还享受到了利率“折扣价”,支行工作人员帮助公司申领贴息,电影拍摄整体资金成本再次降低。今年疫情期间,支行帮助调整分期还款方式,缓解公司还款压力。
在北京地区,文创企业遇难关,总能获得银行的“紧急救援”。据统计,截至目前,北京银行文化金融贷款余额近700亿元,累计为9000余户文创企业提供贷款超过3200亿元,其中,雍和、大望路两家文创专营支行累计为北京近300户文化企业放款40亿元。
多方合力促进文化产业腾飞
一直以来,北京银行紧密围绕文化企业需求特点,通过模式创新,探索金融服务新路径。不仅首批参与北京市风险补偿机制,与市文资中心签署文化产业“投贷奖”风险补偿金意向合作协议。而且,聚焦产业特性、行业特质及企业特点,持续强化文化金融产品创新。
据悉,2020年,北京银行参加北京市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园区授牌活动并联合发布“京彩文园”市级文化产业园区专属金融服务方案,研发适合园区及入园文化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文园贷”;在2020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活动上,发布“运河帆影”金融产品体系,全方位护航大运河沿途文化企业成长;与北京市广播电视局签署总额300亿元合作协议,用于支持北京视听产业发展。
此外,北京银行与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签署了“关于共同建设北京市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开发平台的合作协议”,通过多元金融服务,支持北京文化文物单位打造特有文化IP,推动首都文化产业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召开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称“《建议》”),深刻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方针、目标任务、战略举措,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为金融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其中,《建议》重点强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文化中心,首都北京在“十四五”时期国家科技、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地位关键、使命重大,优势明显、前景可期。
作为扎根首都、服务首都的北京银行,无疑将积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大局和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布局,进一步加强科技金融、文化金融创新发展,做强特色、做精服务、做优品牌,为科技、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贡献应有力量。
对此,北京银行将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搭建。落实落细《北京银行深化科技金融、文化金融复制推广方案》及重点任务清单,切实推动组织、人员、考核、风控、支撑等五个到位,完善全行科技、文化金融发展顶层设计和运行机制。
同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以业绩提升、品牌打造为导向,进一步完善特色金融考核评价体系,优化激励机制,提升经营单位特色金融复制推广导向性和积极性。
此外,加强文创特色支行建设力度,坚持特色定位,聚焦细分领域,进一步提升特色业务占比,鼓励有条件的特色支行向专营支行转型;强化特色产品研发。总分联动加大科技、文化特色产品研发及升级推广,切实提升产品服务供给的“适配性”;完善服务对接平台,深化与国家、省级文化与科技创新主管部门,重点文化园区及科技园区等的战略合作与渠道拓展,形成金融服务科技型、文化型小微企业的多方合力。(简宁)
编辑:史言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